清晨,從窗外傳來嘩嘩的水聲。南瓜誤以為外面下暴雨了,我提醒他這是烏溪江的水流聲,我們整夜都在這樣的流水聲中入睡,而他大概因為過度疲勞,已經忘了。果然,一推開窗戶,流水聲更大了。對面的群山起了雲霧,比昨日看見的情景越發美麗。
這是我們遂昌之行的最後一天。我們必須行動迅速,抓緊時間。王村口的橋頭站滿了等車的人。春節假期接近尾聲,人們開始踏上返程。我們看看情形不妙,趕緊包下一輛掙外快的面包車,讓司機把我們送到30分鐘車程外的獨山村。
獨山村是個比王村口更小的自然古村落。它有保護完好的明清古街、葉氏宗祠、獨山古牌坊和古城門。我們到了獨山村,村裡人似乎還在安睡,靜悄悄地,四下無人。一進村口,我們立刻感覺到,這又是一處絕妙的,處於原始狀態下的古村,未經任何人工開發。它的水口、房屋、道路、牆面都散發著古意和文化,而且沒有露出破敗的樣子。一位熱心的婦女見我們趴著宗祠的門縫往裡看,就趕緊叫來了掌管鑰匙的一位長者。這位長者有著文化人的模樣,對獨山村的歷史文化了如指掌。從老者那裡得知,獨山村幾乎家家都姓葉,他本人就叫葉文長,是葉氏家族的後人。這個家族祖上曾經顯赫一時,南宋孝宗時期,葉氏祖上葉夢得出任尚書左丞相。至今仍讓葉氏後人驕傲不已。老者打開宗祠,領我們進去。我們仿佛穿越時光隧道,進入了一個明清時期的寶庫。宗祠內雕梁畫棟,木雕、石刻精美絕倫,古趣盎然。葉文長老人耐心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一件件寶貝的由來、掌故和奧妙,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想想在古代交通那麼不便的情況下,一個深藏在大山裡的村落,竟能造出如此輝煌的建築,誰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不已。
在他的帶領下,我們轉遍了整個獨山村。用鵝卵石壘起做牆腳的民居是當地的一大建築特色,鵝卵石之間似乎沒有用任何黏合的材料,但它們仍然那麼堅固,穩穩當當地矗立了300多年。葉文長老人的家有個很大的院落,院子裡擺放著一些花草,屋檐下掛滿了醬雞、腊肉之類的年貨。雞鴨狗貓滿地跑,最後還鑽出兩頭小豬來散步。葉家的小輩過年都回來了,他的兒子、媳婦都在杭州工作。當老人談到假期一結束,小輩們馬上又要離開獨山村去杭州打拼時,未免有點悵然。他兒子告訴我:每次想到杭州酷熱的夏天,他就想回來,因為獨山村的夏天根本不用空調。我們喝過了茶,又在葉文長老人的陪同下,相繼參觀了古牌坊和古城門。
在獨山村的時間仿佛過得飛快。我們告別了葉文長老人,離開了獨山村。初春的太陽很明亮,天空一碧如洗。我們仍然處在獨山村訪古探幽之後的興奮之中,但也有幾份擔憂。聽葉文長老人介紹,獨山村馬上就要開發了。不知開發以後的古村,還會保持如此原汁原味的意趣和淳樸的民風嗎?
我們打算沿著公路徒步到下一個村——焦灘村,然後從那裡坐車回遂昌縣城。一路的風景很美,青翠的群山,奔騰的河流。但是開山造路的工程也正熱火朝天地展開著,現代化的進程已經推進到了這個沉睡的山區。一方面是當地的人們盼望交通的便利帶來經濟的繁榮,一方面是大面積青山綠水被毀。我們在王村口看到的烏溪江水流清澈,恣意奔騰,但到焦灘的時候,很多段河床已經被修路炸出來的廢石塊嚴重堵塞,幾乎斷流。當地老百姓每天生活在塵土飛揚的環境裡。但願當地的政府能夠在公路竣工之際,能把受損的生態恢復過來,做好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
我們在焦灘一家說不清是小店還是飯店的地方吃了中飯,讓年輕的,還帶有幾份孩子氣模樣的老板娘聯系她弟弟,叫她弟弟用車把我們從焦灘送到遂昌縣城。這段山路比“神龍谷”到王村口的要險峻多了。彎道一個接一個,可以想像如果讓一個不熟悉路況的外地司機來駕駛這段道路的話,無疑是把我們的生命交給他掌控。年輕的司機在我一路提醒下,逐漸放慢了車速,終於把我們安全順利地送到了縣城。
我們分別坐上三輪車,直奔湯顯祖紀念館。在一條偏僻的小弄裡,我們找到了紀念館。令我們失望的是大門緊閉。如果到了遂昌而不去湯顯祖紀念館,我們的遂昌之行就不完美了。
可是現在是春節期間,工作人員放假也是情理之中呀。我們無奈地詢問紀念館對面的一戶人家。一個年輕婦女和一個中年婦女正在家門口逗玩兩個孩子。年輕婦女客氣地邀請我們進屋裡休息,並安慰我們紀念館春節期間也開放,而且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與她家很熟。然後拿出個手機聯系對方。我們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好像還來不及適應遂昌人的熱情和友善。大山裡的村民那麼淳樸,可到了縣城裡,我們遇到的依然是那麼淳樸的人們。究竟是平時的社會環境把我們折騰得冷漠了,還是這幾天遂昌朋友把我們又帶回到久違的純真年代?
紀念館工作人員下午2點上班。看看時間還早,年輕婦女索性端出水果、瓜子招待我們,讓我們耐心地等候,仿佛湯顯祖是她的祖上,而我們是來拜見她祖上的人,她有這個義務幫助我們。我們幾個一邊與主人交談,一邊與兩個小孩逗趣。其中一個孩子才剛剛學會走路,蹣跚地跑著,嘴裡伊伊呀呀地喊著……
湯顯祖紀念館由前院、館舍、後院三部分組成,環境優美,格調高雅,館內陳列了大批文字、圖片,集中展現了他作為文學家、戲劇家的藝術創作成就,也展現了他作為遂昌知縣,廉政為民的大量文獻。整個紀念館除了我們沒有其他參觀者,昆曲“牡丹亭”的唱段隱約地流淌在紀念館每一個角落。一位漂亮的女講解員始終伴隨著我們,並一路娓娓道來,讓我們深入地了解了湯顯祖以及他的“牡丹亭”。
最後,我們坐在後院的石凳上,一邊休息,一邊回味著3天來在遂昌的所見、所聞、所感。那裡的青山綠水,人文積澱和淳樸民風都將成為我們記憶深處的瑰寶。我們身旁的一株桃花正沐浴在春光裡嬌媚無限。

(葉氏宗祠)

(庭院一角)

(卵石人家)

(古村人家)

(又見炊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