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的庭院生活

作者: book66

導讀告別虎跳,在橋頭等車去麗江。過來一個又高又瘦的老外,彼此問候,他來自西班牙,也是去麗江。開來一輛小面包,談好20元車資,示意西班牙上去,他警覺的問:“how much”,真佩服這幫老外,一句中文不懂,居然可以在中國縱橫馳騁,可見國內旅游業開放程度之高。 快到麗江的時候,上來一個本地小姑娘,聽說我們去古城,熱情的推薦了她一個朋友的客棧。車子並不停 ...

告別虎跳,在橋頭等車去麗江。過來一個又高又瘦的老外,彼此問候,他來自西班牙,也是去麗江。開來一輛小面包,談好20元車資,示意西班牙上去,他警覺的問:“how much”,真佩服這幫老外,一句中文不懂,居然可以在中國縱橫馳騁,可見國內旅游業開放程度之高。

快到麗江的時候,上來一個本地小姑娘,聽說我們去古城,熱情的推薦了她一個朋友的客棧。車子並不停在古城門口,下車後,小姑娘又指引我們轉了小公交。行至終點,依然看不到城門,西班牙已是重返麗江了,仍是一臉的迷惑,只好繼續由我引導,順著石板路,慢慢踱進古城。本來計劃有朋友接應的,所以沒有做任何住宿的攻略,可是朋友卻還沒我到的早,反正西班牙是熟門熟路了,干脆就跟他一起吧。老外還是迷信他們手中的指南,只知道住青年旅館。登記進屋之後,才開始後悔,大房間亂的像大學裡的男生宿舍,決定明天搬離此地。

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出門,古城裡沒有機動車,到處是洶湧的人流,摩肩接踵不亞於國內任何一個繁華城市的步行街,撲面的人潮令我眼暈。臨街的商鋪售賣著各旅游景點大同小異的商品,夜幕降臨,各家店鋪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酒吧街上,年輕的男女在門前對唱著、笑罵著,招呼著來往的客人。早已聽說麗江變化的很大,還是沒想到竟是這樣的世俗。在一家飯店吃到了大名鼎鼎的麗江粑粑、雞豆涼粉,原來粑粑就是個硬面油餅,雞豆涼粉也無特別之處,傳媒的力量真是巨大呀,經過渲染烏雞也能變鳳凰。不過好像老板娘挺有名的,牆上掛了好多照片,還有客人爭相合影,聽說是屬於艷遇麗江扎根麗江的那種。

次日,天空下起小雨,打電話給昨天小姑娘推薦的客棧,問好價錢搬了過去,我一個人一間房30元。房子是古舊的木質結構,院子裡布置的很清雅,種滿了鮮花,裡面的院子照壁上還有一副行雲流水的書法,下面是水流穿過,原來這裡就是有名的激沙沙,是水流與房屋交織連鎖的意思,還是重點保護的古民居,接受過很多媒體的采訪呢。這樣優雅的小院令我想起童年住過的那個開滿鮮花的庭院,心情立刻輕快起來,放下行李,哪也不去,先把一路從拉薩走來風塵僕僕的衣服洗了,不過是用洗衣機,我可沒那麼勤快。

雨中的古城依舊是人頭攢動,也沒看出更多的新意,而那些所謂適合發呆艷遇的酒吧卻並不適合我。一路從西藏走來,日夜顛簸,步履匆匆,既然如此,不如放松心情,哪也不去,就在麗江的庭院裡徹底放松,泡上一杯茶,坐在廊檐下發呆,看細密的雨絲,靜靜的飄落,心也隨之沉靜。這樣的情景,這樣的心境,在平日忙碌浮躁的生活中近乎奢侈。

小老板熱情的招呼我,“進屋烤火吧”,九月的麗江,陰雨中透著陰冷,烤火也並不過分。與小老板的聊天中得知,他的父母這兩天到昆明去了,留下他看店,平時他主要經營帶客人去附近玩的業務。小老板說,他小時候古城的生活很是悠然恬靜,現在的酒吧街以前就是當地人經營的一些小飯館、理發店之類的小鋪面,城裡的老人平時都在那裡下棋、喝茶、聊天,那時的麗江沒有這麼多游客,河道中的水很清澈,水量也大,偶爾有些外國人來玩,自從98年地震後,麗江的名氣大了起來,游客越來越多了,城裡的人紛紛開起了客棧,鋪面也都租了出去,收入漸漸多了起來,現在全城都是客棧、商鋪,而河道裡的水卻漸漸干枯,也不再清澈了。從收入的角度講,他們希望游客越多越好,但是從環境和人文的角度講,他們還是懷念從前的麗江,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我問他為什麼城裡店鋪裡的東西好像好像沒有什麼本地的特色,小老板笑著說,因為那些賣東西的本來就是全國各地來的嘛,麗江的商人本地的並不多,大多是外地來的,當然那些旅游紀念品都是大同小異了。

屋裡的聊天暖意融融,院子外的麗江城依然喧鬧,從早到晚,游人川流不息,仿佛一個巨大的主題公園,沒有靈魂,沒有意境,古舊的房屋、街巷、流水只是作為背景,游人在其間流連,一切都好像人工雕琢的。我不認為這樣的地方適合發呆、度假,那會令本已浮躁的心緒更加煩躁,除非在民居的庭院裡,或可以找到想像中麗江的寧靜和祥和,或可以讓心靈得到片刻喘息和逃離。所以,我以為,麗江只剩下庭院了。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