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行東南亞——吳哥小圈篇

作者: 阿殼

導讀2月22日,年初五,吳哥小圈:Angkor Wat sunrise—Prasat Kravan—Sras Srang—Banteay Kdei—Ta Phohm—Ta keo—Thommanom—Chau Say Thevoda—Angkor Thom—Terrace of Elephant——Baphuon——Bayon—Phnom Bakeng sunset 和所有第一次到吳哥時間不足但是又不想錯過任何一處地方的人一樣,我設計了一條三天逛遍所有吳哥精華寺廟的線路,包括了第一天的小圈、第二天的大圈和第三天的崩密烈、羅洛士群,事實證明這 ...

2月22日,年初五,吳哥小圈:Angkor Wat sunrise—Prasat Kravan—Sras Srang—Banteay Kdei—Ta Phohm—Ta keo—Thommanom—Chau Say Thevoda—Angkor Thom—Terrace of Elephant——Baphuon——Bayon—Phnom Bakeng sunset

和所有第一次到吳哥時間不足但是又不想錯過任何一處地方的人一樣,我設計了一條三天逛遍所有吳哥精華寺廟的線路,包括了第一天的小圈、第二天的大圈和第三天的崩密烈、羅洛士群,事實證明這樣的玩法容易造成審美疲勞,當你突然看見一樣很好的東西會很激動,但是三天都讓你反復看相似的東西,再精美也會讓人厭倦的,而短時間內的視覺衝擊導致我們貪多嚼不爛,對於背景資料的匱乏依然是本次出游的致命傷,畢竟不是一個文化背景的國度,雖然出行前看了大量的資料,去的時候還是發現自己知識的匱乏,那裡導游的英語讓我崩潰,因為我聽不懂那麼多專業的詞彙,中文更讓我崩潰,因為詞不達意。所以我們三天沒有雇用導游,自己玩的後果就是對於吳哥曾經發生事情的茫然,僅限於網絡上的咨詢和五月盛放裡的介紹,LP裡的介紹我最終還是沒有看完,實在是太累了。所以建議去吳哥的人,如果你時間長,能超過一周,那麼你就慢慢的逛,避免一上來就審美疲勞,如果你只有幾天的時間,那麼建議你選擇一些精華去慢慢的品味,不用每個寺都去,小吳哥、女王宮、崩密列、巴戎寺、塔布戎寺、班提色瑪寺等幾個寺去仔細看看,多花點時間是很值得的。

在吳哥的第一天,我們一早5點出門就趕去小吳哥(Angkor Wat)看日出,其實用網上一個驢子的話說,去小吳哥看的是晨曦而不是日出,因此我們沒有選擇再上小吳哥登高看日出,而是選擇了在虹橋西側的藏書館台階上靜靜等待。絕大部分人包括扛著專業相機的色友往往都守候在蓮花池邊,看過朋友在蓮花池邊拍的小吳哥日出的照片,的確很美,但那是雨季,池塘裡盈滿了水盛開著大片的蓮花,現在是旱季,水基本退至了淺淺的1層,許多地方都干涸了,小吳哥的玉米頭都無法完全倒影出來,拍出來的效果比雨季差了許多,但是既然這裡是拍照的聖地,大家依然如故的在此守候,樂得我們遠遠的看著這群人在前面忙碌,靠著柱子嬉笑怒罵。看看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意思,於是起身轉了轉,找到了五月盛放裡拍攝的角度也跟著拍了一張,自我感覺也不差,偷笑。大妞看見旁邊有兩匹馬,於是無所事事的她立馬移情別戀的追著馬去了,小妞則在一旁忙碌的弄她的三腳架,一路背過來今天終於用上了。老妞和妞媽最安靜,靜靜的坐著看著我們忙碌。

等到無聊,大妞邀我去蓮花池邊耍耍,於是我們走過草地,擠進了人群,看見一群無所事事的人拿著長槍短炮望天長嘆,這是不知哪裡來了一匹馬,於是衝著天的鏡頭紛紛轉向馬兒,一時間周傑倫都不如它有明星感,閃光燈頻閃,馬兒自是悠閑自得的踱著,突然對前排一位男士的鏡頭有了興趣,於是馬兒湊了過去用嘴去吻鏡頭,那男士嚇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搞笑得很。大妞和我也搶著拍了幾張,然後覺得無聊了,轉身又向藏書館走去。

過了些許時候太陽終於出來了,感動得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如鹹鴨蛋蛋黃一樣的太陽在東邊的玉米頭旁冉冉升起,成為了今天我們相機中的定格。終於看完日出了,於是我們又去逛了昨天沒去的長廊,小吳哥的800米長廊是很有名的,刻畫了印度教裡的許多故事,包括猴王之死等,可惜我們只能看著畫面想像。陽光灑下來,長廊裡的光影效果極佳,搶拍了一組長廊的照片,很是滿意。

老妞發現壁畫上有著無數的螞蟻洞,螞蟻四處橫行,把大妞嚇得哇哇叫,不過這裡的螞蟻不咬人。老妞奇怪的說為什麼沒有人來保護這些壁畫呢,就這麼給螞蟻毀了啊。吳哥的保護都是靠各國在支持,比如法國人修的巴方寺,中國人修的周薩神廟,柬埔寨靠全世界人民的支援在修復吳哥,老妞說得好這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但是為什麼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不能讓全世界人民免費參觀呢?

吳哥的精華基本都集中在小圈上,小吳哥的震撼、豆蔻寺(Prasat Kravan)的磚雕、茶膠寺(Ta keo)的恢宏、塔布戎寺(Ta Phohm)樹與寺的交融、周薩神廟(Chau Say Thevoda)裡的中國修築隊、巴方寺(Baphuon)前長長的石橋和小憩片刻的清涼、巴戎寺(Bayon)裡吳哥的神秘微笑、巴肯山(Phnom Bakeng )沒有看見的日落,讓人覺得這一天的美是從未經歷過的,這裡每塊石頭都是一個故事,每塊石頭都會微笑,只是我們無法用心去體會裡面的深意。吳哥需要在無人的時候慢慢欣賞,用心與之交流才能獲得真正的感悟,匆匆的游客始終都是這裡的過客,而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人才是最亮麗的那道色彩。

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很感動於巴戎寺那216張不同的笑臉,平靜、敦實、質樸、和藹、親切、安詳的笑臉,讓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說吳哥的石頭會微笑,可惜我沒有能像梁朝偉那樣找個洞去訴說自己的心事,不過終於理解王家衛為什麼要選擇吳哥作為花樣年華的結尾鏡頭,一個長鏡頭掃過了小吳哥、巴戎寺等場景,一種空曠無際的感覺也許就是他想要說的內容。吳哥的確有著無法訴說的魅力,所以無論熱戀的人、失戀的人、順意的人、失意的人都想去吳哥,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巴肯山的日落最終還是沒有看到,山上的人沒有想像得多,不過既然雲層過厚我們也就沒有等待,早早的下了山,回去休息了。可惜在吳哥的兩次日落都沒有看見,也許是不願意告別,太陽始終都只肯給我們看朝霞的燦爛而不是余暉的昏沉。

第七天小結:1、這個季節的日出一般都要到6點30分以後了,如果你不打算占位拍照片的話,可以不用趕著5點去等太陽,還能多睡一會。

2、小圈上的寺廟人相對較多,不少人選擇逆向游覽避開人群,但是就我經驗那邊人都多,所以只能看運氣了。

3、日落似乎不太好容易看到,旱季去都那麼厚的雲層,雨季去的兄弟姐妹們就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了。

4、如果走馬觀花,小圈所需的時間不算很長,如果慢慢欣賞就沒有底了,自己要掌控好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