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下揚州--夜游揚州

作者: 萍水相逢2006

導讀一行人捏完腳出來,夜幕早已低垂,陣陣晚風吹來,頓覺爽快。腳藝店就在揚州的古運河邊,此時,運河一側的彩燈通明,與河水交相輝映,十分壯觀;另一側則是亭台錯落,楊柳拂岸,將運河襯托著既妖嬈又秀美,如夢如幻,難怪當地人把古運河叫做揚州的“外灘”。公元前486年,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欲問鼎中原,他命人在揚州境內開挖邗溝,建築邗城,用 ...

一行人捏完腳出來,夜幕早已低垂,陣陣晚風吹來,頓覺爽快。腳藝店就在揚州的古運河邊,此時,運河一側的彩燈通明,與河水交相輝映,十分壯觀;另一側則是亭台錯落,楊柳拂岸,將運河襯托著既妖嬈又秀美,如夢如幻,難怪當地人把古運河叫做揚州的“外灘”。公元前486年,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欲問鼎中原,他命人在揚州境內開挖邗溝,建築邗城,用以輸送兵草。雖然夫差沒能問鼎成功,甚至因為這個舉動遭到中原諸侯與越王勾踐的兩面夾擊而最終覆國,但運河挖鑿工程卻就此拉開了帷幕。揚州可說是因“運”而生,因“運”而興。“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無數文人墨客留傳的詩篇讓我們生動真實地了解到封建王朝時期,揚州這個大都會的繁華勝景。

一邊想,一邊向北走,沒多久就看見了一座牌樓,上書“東關古渡”四字。千百年來,這裡是從古運河進入揚州城的主要入口。當年,多少商人、書生,懷著發家的希望和做官的夢想,在這裡穿行。時光早已消磨了他們的身影,空留下這寂寞的碼頭。

經過東門遺址,我們便轉向東行,直奔萃園附近的文昌閣而去,來的路上就聽導游介紹了文昌閣和附近那株古銀杏樹的來歷,十分好奇,便趁著夜色前去一觀。

夜晚的文昌閣彩燈輝耀、流光溢彩,比下午看時要漂亮許多。因所處位置是個交通要道的環島,不便近觀。我們便登上旁邊肯德基的二樓,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慢慢欣賞。聽導游說,文昌閣原建在汶河的文津橋的橋面上,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汶河被填平改建成汶河路,文津橋也同時被土掩埋,才使文昌閣由橋上之閣變成了路中央的殿閣。文昌閣的造型與北京天壇的祈年殿有些相似,最早是明代揚州府學附近的一座建築,現在卻地處城市中心,日日喧囂,夜夜長明,而游客們觀賞文昌閣的佳處卻是洋快餐店的樓上,想來頗覺得有些滑稽。



(文昌閣)

更多揚州圖文游記請至以下鏈接瀏覽:

http://***/zhuliping#serial_4995398505000kl3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