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與瘦西湖齊名的,恐怕就是富春茶社了。前次到揚州,曾慕名而去,但終因人多,不想等位而放棄。這次好在有旅行社安排,早早就幫我們預訂了位子。游完個園,已將近下午1點,一行人飢腸轆轆,直奔富春茶社而去。茶社在得勝橋的小巷內,巷子兩旁擠擠挨挨,都是賣“揚州三把刀”的店鋪。前行50米就看到了一棟仿古建築,“富春茶社”四個金字熠熠閃亮。我們是早茶午吃,雖然早茶時間已過,茶社裡還是人聲鼎沸、人頭攢動。茶社裡有好幾個餐廳,我們落座的那間裡全是大圓台面,一看就是招待團隊客的,當地人來,斷不會在此喝早茶。
旅行社為我們一行人定的是30元的套餐,包括一杯“魁龍珠”茶,紅油干絲等六、七個素菜,還有八個點心:三丁包、蟹黃包、蘿蔔絲包、糯米燒賣、翡翠燒賣、蒸餃、千層油糕和一個叫不出名字的干點心。
上茶的時候,導游在一邊介紹,“魁龍珠”是富春獨創的特色,它是用浙江的龍井、安徽的魁針,加上富春花園自家種植的珠蘭兌制而成。此茶取龍井之味、魁針之色、珠蘭之香,融蘇、浙、皖三省名茶於一壺,號稱一壺水煮三省茶,因而取名“魁龍珠”。服務員先是把已放好茶葉的茶杯端上來,再拎著個鋁制熱水壺倒水,感覺像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茶杯都沒有蓋子,不知道是不是怕被打碎。茶泡出來後倒是色澤清澈,入口柔和,此外並無特別之處。
素菜中揚州干絲味道不錯,其他乏善可陳。至於點心,三丁包子是富春茶社的看家點心,一口咬下去雞丁鮮香、肉丁滑軟、筍丁爽脆,的確好吃;蟹黃包子裡不曉得是什麼餡料,感覺還是肉一類的東西,並沒有蟹黃的鮮香;糯米燒賣、蒸餃和千層油糕的味道跟上海普通點心店裡的一個樣;蘿蔔絲包最後上來,覺得已經很飽就沒吃;翡翠燒賣倒是第一次嘗,蔬菜餡兒,因為皮薄,外面看上去白裡透綠,咬了一口,甜的不得了,有點發膩。
看餐廳裡那麼多圓台面,上的都是一樣的東西。也許是食客太多,服務員忙不過來吧,上菜、上點心的速度慢的可以。我們本來就很餓,還不得不吃了上道盼下道,最後感覺能吃上就不錯了。
富春茶社本是個悠閑和囊括三教九流的地方。有文章記載,舊時茶客中包括了揚州城中的各種人,他們常常按照不同身份分處就坐,於是漸漸地在茶社裡形成了“鄉賢祠”、“大成殿”、“土地廟”、“義塚地”四個堂口。來“鄉賢祠”的多為地方上有地位、有名氣的人物;“大成殿”是讀書人的聚集之地;“土地廟”裡,從鹽商、錢莊客人,到各種商業的老板、管事和高級職員們,都在這裡聚會,或接洽交易,或交換信息,或招待過往客商;至於“義塚地”,是個小的廣場,原為擺放花盆的場所,泥地上放了十來張桌子,上面僅有柴棚遮蓋,十分簡陋,客人自然多是一些下等人士,五方雜處,無所不包。早期的富春茶社,固然是以上層人士為主要服務對像,但它並不將下層人物拒之門外。你上你的“鄉賢祠”,他上他的“義塚地”,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而今,富春茶社已被當作旅游城市的一個著名景點。我想,游人到此處,主要還是想體會一下市井而親切的揚州“皮包水”早茶氛圍,若單為吃這幾道菜和幾個點心,恐怕與旅行的目的大相徑庭。可惜的是,如此一個喝茶的好去處,如今似乎已屬於游客,而不屬於揚州人了。

(富春茶社正門)
更多揚州圖文游記請至以下鏈接瀏覽:
http://***/zhuliping#serial_4995398505000k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