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協城選擇的是ClubMed Kani島6日4晚,一價全包的菜單。也就是一個價格裡包括了4天的食、住、行、玩(一些基本的游玩項目:snorkeling(浮淺)、 Tayak(橡皮船)、sailing、 wind sailing、mini golf、沙灘排球、乒乓、游泳、健美操等)。前面幾項海上項目都值得嘗試。只有一點是要提醒大家的:去馬爾代夫之前,一定要買用於浮淺的呼吸管及面具,因為免費的浮淺島上是不提供這些器具的。
乘坐新加坡MRT(地鐵)的挫敗體驗
在上海每天地鐵來回,以為在新加坡乘坐地鐵應該是易如反掌。結果證實我們大錯特錯!由於從上海到馬代沒有直達航班,所以要到新加坡轉機,而且轉機當中有6個小時的空隙。我在出發前,已經在網上搜索好從新加坡機場抵達聖陶沙景區的交通方式,所以自信滿滿地拉著LG奔向機場的地鐵站。從地鐵站網點布局看,從機場到Front Harbor只要在兩條不同顏色的地鐵線交叉的中轉站從綠線(EW線)轉到紫線(NE),然後紫線再乘坐一站路就到Front Harbor。最後只需要在Front Harbor的Vivo City商城3F買單軌列車往返票抵達聖陶沙就完事ok了。沒想到啊,沒想到,我們這個地鐵一坐就是半小時,而且綠線地鐵總是走4站路就返回機場了,我們整整在機場站和EW4站之間乘地鐵往返了3次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條綠色的地鐵線路裡面還設置了一個inter exchange,也就是說如果你在NE4這一站如果不下來換乘to City這條綠線(2號線)的話,你就永遠只能往返於機場和EW4之間了。弄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們後來就非常順利地到達了聖陶沙。
本來以為只有我們是沒見過世面的,所以才會坐了那麼多冤枉路,誰知道在我們返回機場時,也看到了一對歐洲夫婦,在地鐵上焦頭爛額地研究著地鐵上的搭乘地圖。我也看就樂了,知道他們一定是一頭霧水了。兩個老外正商量著准備下去坐taxi算了,我們很友善地幫助他們解開了這條綠線地鐵的換乘謎團:雖然同是一條綠線地鐵,實際上是由3條不同方向的支干線組成的(1號、2號、3 號線),這3條支線在EW4這一站彙集,並設置了一個inter exchange。
聖陶沙—國賓級的待遇
我們乘坐的地鐵有很大一部分是露天行使的,所以能夠粗略地感受到新加坡這個國家的風貌。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多元化,多文化結合的國家,值得花上幾天時間去細細品味一下。由於出關和地鐵浪費我們很長時間,所以在聖陶沙我們也只是到魚尾獅和Imbian山頂鳥瞰了它的全貌。
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都感觸頗深的是人們的文明化程度。在島上,無論行人何時有要過馬路的意願,司機(私家車或bus)都會非常禮貌地停下車來,微笑著示意行人先過馬路。這種待遇,在國內應該是國家級人物才能特享得到吧。另外就體現在人們客流量高峰期乘坐地鐵時候,很少有人會搶座位,他們總會事先確認身邊沒有人要坐這個位子時,才會慢慢坐下來。‘Offer your seat to who need it more than you do.’這句標語張貼在地鐵列車顯目的地方。
馬爾代夫之卡尼Kani島
終於在北京時間次日的凌晨1點半(馬代10:30pm)航班抵達馬代首都—馬累。之後乘坐ClubMed安排的快艇到達了卡尼島。我們入住的是島上最普通的房型—高級房,說實話房間的布置比想像中差很多:小小的房間內放置了一個偌大的雙人床,很是局促;浴室只安裝了簡單的淋浴頭,隔壁有一個小小的梳理間。簡而言之:小!
第二天,睜開眼,打開房門,哇塞,眼前的一幕幕就像是在看電影:婆娑的椰樹林、耀眼的白細沙灘、還有就是晶瑩剔透的藍色海洋!卡尼島並不大,步行環島一周估計半小時就夠了。
早餐用畢之後,G.O就帶領我們介紹島上的娛樂運動設施以及餐飲,最後向大家隆重介紹了島上的自費項目,好玩的項目都價格不菲,基本上在400~500美金。隨行的中國朋友向我們推薦說Blue Lagoon藍色珊瑚游是所有項目中性價比最高的,所以我們預定了次日的行程。接下來,我們主要是以熟悉環境為主,十分悠閑,心情無比晴朗。
小島上每天都安排有各種活動的比賽,GM(游客)可以隨意報名參加。第三天由於我們遲到沒趕上Blue Lagoon,正在沮喪時,被一個熱情的裁判給拉去參加了乒乓比賽。經過幾輪拼殺,我和LG將對決來自澳大利亞的夫婦爭取到了第三名,還給我們掛上了銅牌。真是意外收獲的榮譽啊。開心。
落日的余霞灑滿了海平面,人們仿佛是被貼在畫面上的綴飾,一切美得令人欲言又止。
3月份的馬爾代夫沒有想像當中那麼炎熱。身穿一件短袖T-shirt就不會出汗,再加上小島上海風徐徐,感覺十分之愜意。
第三天,我們嘗試了兩項海上運動:Tayak和帆船。Tayak 需要用力來劃,所以耗費了巨大體力。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在晶瑩剔透的海上搖著帆船,迎風破浪,刺激有余!而且,你還能和魚兒親密接觸哦!
Blue Lagoon
第四天,我們和一對日本老年夫婦分在了一條船上前往據說是馬爾代夫最mini的無人小島浮淺。當快艇逐漸駛近小島時,我們遠遠地望到島上居然有兩個老外趴在沙灘上曬太陽。這座小島雖然很小,但是它的沙子非常細膩,而且在離沙灘不到2米的地方就有一條深不見底的海溝,各種各樣的魚兒還有五顏六色的珊瑚礁,有時候還有海龜在此出沒。對於喜愛浮淺的人來說,這個小島絕對是無以倫比的好地方。
我不會游泳,所以一直不敢下水浮淺,但是站在岸邊就能看到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的,心中一下子有了豁出去的念頭。我們的船長是馬爾代夫當地人,為人非常和善,他一直鼓勵我下水去看看,還保證說會陪在我身邊,不會有任何危險。就這樣我下水浮淺了!真的很神奇,當自己親眼看見海底世界時,有說不出的興奮。
浮淺完畢,我們到當地一個漁村島參觀。島上的女同胞都連同頭都包裹了進去,不知道是不是宗教原因。
不過整個令人愉快的行程當中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小小的遺憾:出海時,我們聽船長最近很容易看到海豚,可是我們望穿秋水也沒看到。
中國國旗在哪兒?!!
在島上的第五天,也就是我們要離島的一天。Clubmed把這一天的主旋律為“No Boundaries Day(無國界日,說白了就是國際日)”。酒店發給我們的宣傳單上介紹說這一天會有各種語言的學習課程,文化交流活動,當然還有來自各國的美食。但是,這一天把我們之前的所有愉悅都剝落地一干二淨。中午,我們到主餐廳用餐,發現正門樹著一塊很大的牌子,上面貼滿了不同的國旗。最後我們發現竟然沒有中國的國旗,但是台灣的旗子卻放在顯赫的位置!我們和島上其他幾個中國人質問酒店這是怎麼回事兒,但是得到的結果是“I don’t know”。憤怒、無語!
我們在島上短短的幾天內,看到來自大陸的游客不少於40人,應該說不算少了。但是他們對中國人的態度還是令人失望和心寒。尤其是來自台灣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G.O.對中國人的態度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馬爾代夫的各個島嶼都被各大管理酒店包下來了,而且基本是包吃住玩的,除了自費項目之外。所以,我建議大家去之前,可以多挑選一下,卡尼島不在我的推薦名單之內。度假,主要以開心為主。
最後,要補充的是:防曬工作一定要做!我就是因為覺得島上溫度不高,所以大意了,回來後渾身皮膚又痛又癢,還蛻皮,折騰好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