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7巴釐島
D1,北京-雅加達
原本的行程該是北京-雅加達—巴釐,早上8:50的飛機,晚上7點鐘到巴釐。
早上五點多爬起來,發現頭天晚上開始下的霧不但沒有散,反而越來越大。出租車小心翼翼開到機場,我們便開始了候機廳裡的難熬時光。領了一次飲料、二份飯,做了填字游戲若干,晚了7個多小時以後,終於在下午4點半登上飛機。本應該當天在雅加達轉機,所以最擔心的是趕不上去巴釐的最後一趟飛機,只好用印尼航空的飛機經常晚點來安慰自己。
果然,落地已經是北京時間半夜12點了,雅加達時間比北京時間早1小時,但是最後一班飛機也早已起飛。機場巴士把我們拉到一家酒店,酒店還不錯,是四星的Noveltel,就是離機場遠了點,行李也不能取出,只能將就一夜,反正只有4個多小時,明天5點鐘接著趕路。
D2,雅加達-巴釐機場-酒店-KUTA
王旭的烏鴉嘴再次預言成真,頭天晚上聯系接站導游的時候,他把我們起飛的時間說成了9點,結果我們的飛機真的從7點推遲到9點起飛!在機場吃了免費早餐,這已經是在機場和飛機上吃的第4頓飯了。由於昨天已經出了關,今天走的是國內出發,雅加達機場候機廳是一個個小亭子,由回廊一樣的通道與機場主樓相連,算不上豪華現代,但是也頗有特色。
終於到了巴釐,距離昨天早上出發,已近30個小時,這麼長時間到巴西都夠了。而我們也白白損失了半天寶貴的游玩時間。我們的接站導游是個姓鄭的老華僑,漢語已經說不太利落了。我們是自助游,旅行社只負責接送機。
酒店GRAND BALI BEACH在SANUR,巴釐有三個著名的度假海灘,集中在島的南端,NUSA DUA集中了比較豪華的酒店,KUTA是年輕人聚集的熱鬧地方,SANUR則是巴釐最早開發的地區。我們住的酒店是巴釐島上唯一一座高層建築,日本人蓋的,作為二戰賠款送給印尼,是五星,但是老了些,大堂和院子裡的環境都很不錯,但是房間裡的設施就顯得舊了,電視居然是14寸的,而且沒什麼台,這裡的早飯也很一般。好在窗外就是大海,至少滿足了我們住海景房的願望。
太困了,所以先睡了一覺,醒來後出發去KUTA。驢友和老華僑都說打車要打天藍色的BLUE BIRD,是打表規範運營的。巴釐到處是攬活的黑車,短距離還是打BLUE BIRD放心,但是長距離包車就得找黑車講價了。到KUTA大概花RP35,000。我們到LEGIAN下了車,因為從這裡開始就一路是商店了,有裝修得很精致的小店鋪也有敞開的攤位,酒吧餐廳也很多,熱鬧得很。當時就有些後悔應該住在這邊,後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我們幾天裡一共跑來4次,連KUTA的一家艾德熊都去了3次,而SANUR那邊幾乎沒逛。
路過了上次爆炸案的遺址,有一個紀念碑刻著所有遇難者的姓名。巴釐島的旅游業乃至整個印尼的經濟受爆炸的影響曾蕭條了好一陣子,要知道巴釐可是占了印尼旅游外彙收入的一半呢。再往前在一個巷口發現了著名的POPPIES餐廳的指示牌,於是很快在馬路斜對面找到了那個頗有口碑的換錢寶地,這裡生意明顯很好,彙率非常合適,而且安全,老華僑也說KUTA的一些換錢點會換給外國人已不流通的貨幣。後來發現這裡竟然還收人民幣,而且比美元還值,沒想到人民幣已經流通到南半球了。所以那天沒零錢給收拾房間的小費的時候我們就放了10塊錢RMB。RP比RMB大概是除1000再乘0.9,由於面值太小,當地人報價的時候都是省掉3個零,所以跟RMB感覺差不多。到了KUTA各種世界名牌的店就多了起來,奇怪的是這裡隔幾步就有一家POLO店,後來發現全島都遍布著POLO。一路上不斷有小店主用日語和我們搭訕,巴釐人一般都會說英語,日語也相當通用,說簡單句,慢一些,就可以交流了。至於文字,都是把本國語言的發音用英文字母拼出來,巴釐當地也有古文字,是像小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但是用的已經比較少了。
我們想去漂流,KUTA這邊有很多聯系短途旅游和水上活動的代辦點,問了兩家,在第二家成交,原來USD45/人,砍成RP220,000/人,負責酒店接送和一頓午餐。發現巴釐人民的數學水平實在是成問題,簡直是離不開計算器,比如漂流原價60美元一位,說給我們打半價,兩個人,只見那位老兄掏出計算器,按了45,除2,再乘2,不知道他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又是60。談好220一個人,我們說兩個人應該更便宜點,他說最少450兩個人。後來還經過幾次驗證,比如4塊1一個人的門票,我們兩個人給了10塊,人家找回來5塊。一家店裡原價40的東西,掛著打8折的牌子,現價寫著36,我們說這不是8折是9折,售貨的小姐很肯定地點著頭說這就是8折,拿出計算器來算了好幾遍才知道不對。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記賬的。
D3 漂流—烏布
早上起來,很驚訝地發現皮膚變得好好,又白又細,連毛孔都不見了。真是奇跡,在鏡子裡照來照去不敢相信。看來好氣候是多貴的保養品都換不來的。
來接我們去漂流的車子還算准時,車上已經坐了一群嘰嘰喳喳的黃毛。路上開始下雨,12月是當地的雨季,忽然一片雲飄來就會下上一陣,風雨交加的時候還可能很涼,但是雲過去太陽很快就回來直射大地,又變成曝曬的。一天裡可能反復幾次,所以遇到下雨不用擔心今天玩不好,而下午太陽當頭也不意味著傍晚可以看到日落。
巴釐有多處河流可供漂流,我們沒有去比較知名的AYONG,因為這條比阿勇河更長水流更快,全程2個多小時12公裡。車子到達後漂流公司的人給我們穿上救生衣,講了注意事項,沒太聽懂,大致就是每條船會有一個當地人作Pilot,他喊Forward的時候我們要往前劃,喊Back時往後,喊Lean Back意味著前面有東西會碰頭,要躺倒,喊BangBang的時候船就要撞石頭了,要坐穩。
然後沿著頗長的一條小路下山,才到達起點。接下來便是驚心動魄的兩個小時。這漂流一定要去,與之相比,北京的媯河就是條髒水溝了,連在井岡山玩的那次也顯得平平。水淺、清澈而湍急,河床裡布滿大大小小的礁石,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漩渦,天生就是用來漂流的。皮筏子不停地打旋,時不時撞到河中央的大石塊或者岸邊的峭壁上,坐穩了都很困難,最驚險的是時常有樹叢、樹干或者小橋很低地橫在水面,這時要趕緊臥倒,即便是全身都躺倒,障礙物還是擦著鼻尖過去的,幾乎不敢睜眼看。中間從一道瀑布下面穿過,醍醐灌頂的感覺。水流稍緩的地方可以看看岸邊熱帶風光,臨近終點的時候從3米高的地方直衝下去,非常刺激。今天最大的失誤是怕進水而沒帶相機,其實可以裝在漂流公司提供的很嚴密的防水袋子裡。漂流中途在岸邊有瀑布的一個地方會停一次船,讓大家拍拍照片,我們就沒的照了,下午去烏布也沒有拍照。好在中途有漂流公司的人給每艘船照相,於是花RP60,000買了兩張,有點貴,但還可以接受吧,而且拍得還不錯。
自助午餐味道不壞,但是淋浴只有冷水,想想河水不髒,而且下午打算去做spa,就只換了衣服。一定要帶裡外全套的干衣服,因為會全部濕透。
多給了漂流公司一點車費,返程時繞了些路把我們送去UBUD,一個以手工藝品知名的民俗村,與KUTA相比安靜很多,一些小店都是要脫了鞋進去的。買了很多豎著高高尾巴的木雕小貓(好像是當地典型造型)回去送人,還價是當然了,最後50塊買了20多個。還看中了一家店裡有當地特色的T恤,因為是手繪要100多一件,沒舍得。
找到驢友推薦的Tejake Esthetic spa店,預約訂在兩個小時以後,於是先去了當地的繪畫博物館,也是個安靜別致的場所,但是當天在搞一個慈善拍賣會,掛的都是現代派油畫,很多老外在訂購,晚上好像還要搞一個義演什麼的,轉了轉就出來了。再往前走就到了Monkey Forest的門口,沒時間往裡走了,在旁邊一家叫EKA的小店買了雙夾趾拖鞋,店主問我們要不要車回酒店,跟他聊了聊,覺得人還實在,最後訂下包他的車3天,RP600,000。每天9:00到晚上8:00。
估計整個巴釐島上烏布的spa是最超值的,我們選了兩個小時的項目,精油按摩,之後用一種磨砂膏去死皮(lulur),衝洗後全身塗一遍酸奶,然後喝著姜茶泡花瓣浴,洗好後塗上特制的潤膚露。洗後覺得全身放松,特別是皮膚光滑細膩,而且全套才RP135,000,別的地方都沒再發現這樣的價格。回來後覺得最遺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沒有時間再去烏布spa一次。
從spa店出來很近就是廣受好評的Dirty Duck,髒鴨子餐廳。點了一份烤鴨套餐和一份海鮮飯,鴨子很香,酥酥的,比起吃的,更棒的是環境。整個餐廳置身於田園中,座位都是零零散散的,所以很靜,燈光也是點綴式的,可以說是幽暗,加上耳邊潺潺的水聲,周圍的人聲都像模模糊糊的耳語一般,營造了一種恍恍惚惚很夢幻的氣氛。再小資的人也會滿足了。
D4 果阿喀渣(大像洞)—耶普魯(壁雕)—古農卡威(石窟)—巴圖爾火山—泊沙基寺
今天開始往東邊進發。巴釐島整個面積5500平方公裡,人口不到300萬。我們的整個行程主要是在巴釐的東部和南部活動,西邊還有一大片狹長的區域,有熱帶雨林(國家森林公園),北邊的BEDUGUL有湖光山色的美景,還有著名的高爾夫球場,最北的LOVINA在早上有海豚出沒。但是由於都比較遠,這次就省略了,比如如果去看海豚的話,必須要早上4點鐘起床。巴釐島南北的距離雖然只有80公裡,但是沒有高速公路,又多山地,所以從南到北要開上3個小時。
我們的司機叫Sarna,開一輛豐田吉普,買的二手車,才合不到2萬人民幣。在島上跑一定要租一輛吉普,有些路轎車是走不來的,而且一定要有空調。島上也有大巴,但是比較少,運營時間也有限,Sarna以前是畫畫的,4年前開了這家小店,兩個女兒都在上學。
路上先後經過哲鹿GELUK和馬斯MAS,分別是出產金銀器和木雕的地方,因為不想買就沒有去看。今天的第一站是GOA GAJAH,俗稱大像洞,因像首人身的神像而得名,這個神在印度教裡是主管Education的,神像前是用來參拜前淨身的一個大池子,分成兩半,男女各一邊。洞裡面的崖上有數個僅容得下一人盤膝而坐的壁龕,據說修行者修行的時候49天不吃不喝,不過附近村民會送一些水果。一進去就有個當地人主動過來當導游,給小費的時候發現沒零錢了,那人又很可憐地說沒錢給孩子買米什麼的,於是給了他RP20,000。在巴釐沒見過有人當乞丐求施舍,一般是會態度很好地幫你干點什麼,然後要小費,所以零錢一定要多備,給RP10,000或者1個美元比較合適。
Yepulu離大像洞很近,旅游地圖上都沒有標出來,巴釐景點的門票都非常便宜,一般的小景點都是RP4,100,其中1毛錢是保險費,而且是只收外國人的,本國人免費。還有一些地方沒有定價,請你自願捐贈,給10塊20塊錢就可以了。又有一個當地人想來當導游,因為實在是沒有零錢了,總不能拿50、100的充大款啊,就打發他回去了,看著他失望的樣子,還真有些不忍心,這個地方肯定是很少人來的,他大概一天也掙不到幾個錢吧。在比中國窮的地方就是有這個問題,總覺得當地人很可憐,恨不得能多幫他們一點,唉,如果我是有錢人就好了。Yepulu是1925年發現的古跡,要先穿過一片農田,是一面岩壁上的雕刻,看上去很像小豬在伊朗拍的岩雕。
接下來去GUNNUNG KAWI,是巴釐最大的石窟遺跡,也是旅行團們不會來的地方,先走下大概1裡路的台階,到了一片類似山谷的凹地裡。哇,真好似到了世外桃源,石窟什麼的還在其次,可是環境真是很美,滿眼的綠色,從近到遠,從低到高,層層疊疊,耳邊只有鳥鳴和水聲,小溪、小橋、小徑,還有……小雞,一只母雞帶著一群小雞正閑庭信步呢。回去時爬台階還是頗有些累的,馬上就是一身汗。
打算看著巴圖爾火山吃午餐,所以接著北上,在車上眯了一小覺,醒來發現剛剛還艷陽高照的天已經開始下雨,火山也很快籠罩在雲霧之中不見了模樣。趕緊找了家餐廳躲雨,自助午餐RP48,000/位,巴釐的餐廳都是要收一定比例的稅款的,加上飲料,兩個人花了150左右。期間雨越下越大,正嘀咕這火山夠嗆看得成了,就在我們接近吃完的時候,突然風起、雲開、霧散,火山和火山湖逐漸現出原貌,籠罩在一片淡藍色的靜謐之下,美啊!只可惜聽說的山口冒煙的景像沒看到,巴圖爾上次噴發是1926年。體力好的人可以晚上上山,第二天早上看爪哇海的日出。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BESAKIH寺,當地最大的一個寺廟,被稱作Mother Temple。BESAKIH寺位於阿貢火山Mount Agung的山坡上,以祭祀這座火山之神。阿貢高3000米是巴釐最高的地方,此神1963年發怒過一次幾乎將寺廟全毀。我們在入口被攔下,幾個當地人先給我們看他們胸前掛的牌牌,意思是合法的導游,又說進寺必須帶導游,因為裡面是不可以隨便走的(此話倒是事實),導游費呢?又給我們看一個登記簿,記著什麼什麼人,哪國的,交了多少錢,基本上都得有二三百人民幣,我們說RP50,000,對方竟馬上點了頭,估計還是給多了。當天正好是一個比較大的宗教節日,當地人都穿著節日盛裝,頭頂著裝供品的竹編盒子,人來人往,繚繞著煙霧、民族音樂和念經的聲音,甚是熱鬧。遠遠看去,白雲縈繞的阿貢山、林立的黑色塔尖和五顏六色的人影,是一副不錯的風景。這個寺確實不小,按我們的說法,有五、六“進”了,就是若干個小寺,每一個寺的門口都有幾十級台階引領上去,整個寺廟可以說是雕梁畫棟的,比如台階的護欄就是頗具神氣的兩條龍,另外還有成群的小神像,有些像柬埔寨吳哥窟。巴釐人喜歡給神像圍上塊布,特別是黑白格子的,黑格子代表惡,白格子代表善,導游還特別介紹說就像中國的陰陽。每個小寺都供奉著一個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是“三大天神”,分別是Protector、Destroyer和Creator,這個蠻有創意。寺裡的宗教儀式我們作為異教徒是不能走進去看的,只能在門口張望一下。
回程路上在BUKIT JAMBUL的地方停下來看梯田,這是旅游地圖上標注的地點,不過後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片的梯田,實際上整個巴釐島的鄉村景色都很美。為了換錢,讓Sarna把我們送到Kuta,匆忙吃了點快餐,趕在8點鐘之前回到了酒店。然後到酒店的沙灘上走了走,正好看到一家人在宴會廳辦喜宴,似乎是個大戶人家,規模很是不小,可惜穿的是婚紗,不是傳統式的婚禮。海灘邊有幾盞射燈,在燈光照射下,沙灘和樹影有版畫一樣的效果。不過Sanur的沙灘讓人失望,很多的石頭,沒法光腳走。
D5 克隆宮(古代法庭)—登加南(原住民村)—吳鐘(水宮)—屠蘭本—阿梅(浮潛)
KLUNGKUNG是巴釐古代法庭的所在地,這法庭就像個稍大些的涼亭,四周有水環繞,最出名的是畫滿了頂棚的壁畫,讓人想起頤和園的長廊。畫的主題是戰爭,人們用各種武器各種姿勢在互相搏殺。除了法庭,這裡還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覽巴釐的歷史和民俗。
寫一點巴釐的歷史和宗教。巴釐作為爪哇島旁的一個小島,古代先後被爪哇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幾個王朝統一進去,島上佛教和印度教曾並存,16世紀初爪哇被一個伊斯蘭王朝統治,一些爪哇王族逃到巴釐,印度教逐漸在巴釐興盛。印尼諸島伊斯蘭化時,巴釐因為被忽視而保持了印度教特色,還建立了巴釐王朝。後來西方船隊到來,得到了豐盛款待,甚至有人賴著不走了。20世紀初荷蘭人入侵,抗爭失敗後巴釐皇室和印度教首領們以自殺反抗,死了4000人,在歐美引起震動。荷蘭人折騰了半天才建立的殖民統治很短命,二戰時巴釐被日本占領,日本戰敗後荷蘭人又想回來,巴釐人以打仗和自殺抗爭,1949年荷蘭承認印尼獨立。
巴釐印度教同印度本土的印度教也不大一樣,融合了佛教和巴釐祖先的信仰等等其他因素。巴釐人的生活以宗教為中心,教徒家裡都有家廟,社區有神廟,村有村廟,全島有1萬多廟宇,至於神龕之類更是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宗教節日幾乎天天都有。巴釐人每天用一個草編的小盤子乘上供品——芭蕉葉包起的米飯和鮮花,放在佛像前或者干脆是家門口敬神。巴釐的野狗巨多,大多數面貌醜陋,但是並不咬人,正是因為總是有米飯吃啊。他們還會給神像穿上衣服甚至打上傘,據說是怕神被熱帶陽光曬著。
TENGANAN原住民村,這個小村子幾個世紀以來封閉在圍牆裡與外界隔絕,保持了印度教傳入巴釐以前可遠溯至11世紀的文化。村子呈狹長形,民居一個挨一個排列在兩側,村裡有很多水牛和關在籠子裡染成粉色的鬥雞。這裡的特產是一種叫Double Ikat的織物,布上的圖案是邊織邊染的,而染料都是純天然來自樹皮草根之類的,為了等到合適的顏色出現,一匹布可能織上好幾年,價格自然也是不菲,所以布雖然好看,我可是連價都沒敢問。
在去UJONG的路上路過GOA LAWAH蝙蝠洞,傳說中是龍的住所,實際上住著幾千只蝙蝠,對這種動物一直很怕,所以沒去。UJONG的水宮就是個賞心悅目的地方了,建在水上的亭子和長廊,有很多石頭雕刻做裝飾,被稱為小型的泰姬陵。這裡好像也是當地人心儀的場所,樹蔭下的草地上有不少合家出游的或者是一對對的情侶。開闊的水面上陽光曝曬,覺得快暈了,如果在北京,大家肯定都躲進屋子裡,可是巴釐人不但出來玩,而且穿著厚厚的牛仔褲,甚至還有穿夾克衫的。
本來今天的重頭戲是去Tulamben潛水。巴釐島上可潛水的地方很多,屠蘭本被認為是最好的,原因就在於Liberty號——一艘二戰時期沉在水底的美國商船,距離海岸只有50米,在深5米的水下,沉船已經被珊瑚覆蓋,成了許多海底生物的家。Tulamben在巴釐東海岸北部,Sarna估計也很少來這麼遠的地方,帶著我們走過了頭又往回折,在路上被交警攔下還塞了一張RP5000的票子。不過我們這次卻是犯了個經驗主義的錯誤,以為會有教練帶著下水,所以不會潛也沒關系,可是巴釐不是三亞,沒有潛水執照根本就不能diving,只能snorkelling。悻悻然就近找了個地方吃午飯,在一個小旅館裡面,周圍全是准備下一次出海的潛水者,覺得超沒面子的,決定也不在這兒浮潛了,趕緊吃完走路。教訓就是千萬別按中國經驗行事。巴釐的旅游全部是私人經營的,沒有什麼政府行為、統一規劃,來這度假的黃毛們也都是老油條了,所以別指望有完善的附屬設施和初級輔導,比如想去游泳的話海灘上是沒有更衣室的。潛水班倒是有,但是只學一兩節課基本是在水池子裡折騰,總之如果沒有執照,Scuba Diving就不要想了。
雖然是鎩羽而歸,總還要想法過過潛水的癮,所以決定順路去Amed,因為這裡號稱巴釐最佳浮潛地點,事實證明這個決策還是英明的。Amed是個寧靜的小村子,近些年才被旅游者發現。花一點點錢租了兩套浮潛用的眼鏡、腳蹼和呼吸器(如果有可以自帶)下水,很快就看到了珊瑚礁,淺的地方可以站在上面,離岸邊也就20米的距離,各種各樣顏色鮮艷的熱帶魚,最大的有半米長,直徑有30釐米的藍色大海星,扎個猛子就可以拿到,只是不知道會不會傷人,沒敢動手。很過癮啊。而且除了我們和一個黃毛,這麼好的地方居然沒有人!
今天走得比較遠,回去路上跑了兩個小時。到這4天了,五星酒店的設施還沒享受過呢,所以晚上到酒店的游泳池泡了會兒,酒店裡有3個游泳池,2個在我們樓下院子裡,水很清很暖(巴釐島的水溫是常年28度),整個泳池裡只有我們兩個。仰浮在水面,看椰子樹的空隙間露出的點點星光,聽著旁邊酒吧樂隊唱著英文經典老歌,頗為享受。
D6打那洛(海神廟)—Kuta(衝浪)—烏魯哇圖(情人崖)—金巴蘭(海灘日落)
今天去西南海岸,這邊的海岸多懸崖峭壁,又是一番別樣景色。在每個景點Sarna也會下來逛逛,問他是不是常常會帶老婆孩子來看景,他說太遠了,很少來,一般只是到Sanur看看海。我們給他拍了些照片,沒有電子郵件,所以只能回頭寄過來。今天是我們最後一天租他車了,幾天來每天早上8點多出來,晚上8點多回去,也是很辛苦,而且我們跑的地方都是很遠的。每天付他車費RP200,000,由於跨了午、晚飯的時間另給RP20,000飯錢,好在當地的油比較便宜,只有中國的一半價錢(印尼政府補貼的),所以辛苦費掙到手,他還是挺滿意的,讓我們明年再來,還來找他。
去海神廟時路過巴釐的省會登巴薩Denpasa,街上的人和車立刻多了起來(有40萬居民呢),比起周圍的鄉村繁忙了不少,巴釐人日常騎摩托車的很多,Sarna也有一輛本田,這裡更是滿街摩托,像廣東那邊的小城市。Denpasar也有一些景點,比如巴釐博物館,一個大的購物中心,還有1906年自殺抗議事件的紀念碑。為了看美景,就省了吧。
Tanah Lot是個必去之處,海神廟座落在一塊大礁石上,只有在落潮時才可以步行過去,漲潮的時候礁石與海岸之間的地方會被淹沒,海神廟看起來就被孤立在海上了。岩邊是驚濤拍岸,激起一人多高的水花。傳說有很多神蛇保衛著海神廟,我們也真的看到了一條,蜷縮在礁石上的一個洞中,手腕粗,銀黑條紋,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籠子以外的蛇。我們是在上午落潮的時候來的,所以海上仙山的景色沒看到,不過也足夠美了。這裡是看日落的寶地之一,所以傍晚的時候人會很多。海神廟、情人崖、金巴蘭海灘這三處都是看日落的好地方。
今天行程相對寬松,所以決定去海灘曬曬太陽游游泳,Kuta的海灘比Sanur好多了,沙子又白又細,在旁邊的麥當勞吃了午飯,主要目的是在洗手間裡換衣服。早聽說Kuta海灘是最適合初學衝浪的地方,果然,幾乎人手一個衝浪板,而且看起來都是水平不怎麼樣的,我們也就不怕丟臉了,正好有一個皮膚黝黑的十幾歲孩子來攬生意,三十塊錢,連租板帶教,玩了一個小時。巴釐有很多衝浪的地方,比如我們接下來要去的烏魯瓦圖,就是高手們挑戰自然的去處,Kuta的浪一波波綿延不絕,但是又比較平緩,沙灘的坡度也比較小,走出去幾十米沒不過肩,沙子又細,摔了也不會喝水或者擦傷,實在是初學者的寶地。先趴在板上,小教練幫我們拉著,等浪來了就隨著向岸邊衝(沒想到會走得那麼快,所以覺得這樣已經挺好玩的了),這期間要努力站起來並且保持平衡。小豬的進展比我快,哼,肯定是因為份量大所以站得穩。我也站成了2次,站在浪尖上的感覺真是爽呆了,就像小時候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驚奇於自己竟然可以坐在兩個窄窄的輪子上走得那麼快。不過肚皮上和膝蓋上被衝浪板磨破了皮,海水煞得疼,怪不得衝浪服都是長衣長褲呢。
然後決定去做一次spa,正好也洗個澡,讓Sarna幫我們找了一家,比起烏布來,這裡的價目可就貴了,選了一個比較便宜的傳統按摩,一小時一個人就要200多。環境倒是比烏布好,先用花瓣洗腳,然後是精油按摩,糟糕的是沒有淋浴的,只用濕毛巾擦了擦,感覺油乎乎的。更懷念烏布了。
下一站是Uluwatu,幾百米高九十度角的懸崖峭壁,山腳下波濤狠狠拍打著岩石,有一種壯觀之美,比起來,Tanah Lot就像一個盆景,一曲清新小品了。最高的一面岩壁被稱作Love Cliff,岩壁最高點臨海處有一個寺廟,其本身是簡單的建築,但是建的地點實在是奇絕,遠遠看去就好像推開廟門邁一步就會直接掉入海中了。這裡的猴子也是大名遠揚,把守著通往寺廟的窄窄的通道,看見自以為是好吃的或者好玩的東西下手便搶,我們就看見一個人的眼鏡被搶,一個小女孩扎辮子的頭繩被襲擊,最搞笑的是有一個黃毛老外,扎了一頭的衝天小辮,被一只好奇的小猴子一個個撥拉著看來看去,還放在嘴裡嘗嘗味道。
在Jimbaran灣看日落好處有二,一是這裡是開闊的海灘,而下午4點多我們離開Uluwatu時,那裡人已經越來越多,幾天來頭一次看到旅游公司的大客車和那麼多游客,加上峭壁上本就路窄,估計到日落的時候會人滿為患吧。二是金巴蘭海灘上整整一排的海鮮檔,可以邊吃邊看日落。從Uluwatu到Jimbaran大概二十多分鐘的路,Jimbaran本身是座落在美麗海灣內的一個小漁村,這裡的海灘也是白色的細沙,由於是海灣有岩壁阻擋,浪很小,適合小孩子玩耍。北邊的岬壁上有烏拉來機場的起落跑道,頻繁有飛機飛來飛去,遠遠看去好像在海上起落一樣,又是一撥撥的游客到了吧,想到我們就要走了,心裡覺得有些失落。今天是多雲,正好適合看那大火球如何慢慢把周圍的雲彩染成橘紅。連海鮮也省了,專心看日落,雖然肚子偏癟,但是拍了好多漂亮照片,特意用了3M的模式,以便將來可以洗大張的。天邊的落日和夕陽,滾滾的柔和的海浪,海面上斜陽映照出的波光,在岸邊不遠處撒網的漁民,構成了美妙畫面,事實證明用數碼相機的傻瓜模式就能拍出很好的照片了。
D7 酒店—KUTA—機場
這是我們在巴釐的最後一天了,因為12點要退房,就不安排什麼事情,早上睡個懶覺,然後在酒店的沙灘上逛逛,拍了幾張照片留念,畢竟是住了好幾天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樣,反正感覺上今天的陽光比哪天都強烈,拍照的時候幾乎不能睜開眼睛看相機。
退了房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去KUTA做臨行采購。路上跟Blue Bird的司機聊天,聽我們說是北京來的,他的第一印像居然是北京的房價,說北京的房子是世界上最貴的,甚至比美國都貴。經過一番換算,向他描述了5000人民幣可以買1米乘1米的房子(他不懂平方米)的概念。他連連咋舌,說同樣的錢在巴釐可以買10米乘10米的一塊地,隨便蓋幾層樓,還鼓勵我們到巴釐來買地,說過幾年肯定會漲價呢。巴釐是土地私有,外國人可以投資。
幾天來,覺得巴釐人除了要點小費以外,還是基本上民風淳樸,待人友好,總是面帶微笑地跟你打招呼,路上遇到的小孩子都會跟你說Hello。但是有一個問題,他們統統搞不清台灣是怎麼回事,以為和中國是兩個國家。所以每次都要跟他們解釋,一樣的人,一樣的語言,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裡台灣人來得多,大陸的還是比較少,看來需要更多的同胞們去給他們普及知識。在Poppies對面把手上多余的人民幣換了,只剩下100塊用來打車回家。接下來的時間都用在KUTA,打算買一些特色物品回去送家人。
這裡寫一點巴釐的文化。巴釐人對外來事物采取包容的態度,他們的文化和宗教一樣,也是融合了很多其他文化的產物。比如音樂,在巴釐,除了造型怪異的神像以外,最先最直接感受的就是這種叫佳美蘭的音樂了,在島上隨處可以聽到,是一種打擊樂,據說借鑒了中國的古樂調、東南亞的銅樂、印度的鼓樂,還有中東的弓弦樂等等,叮叮咚咚的,反正我是沒聽出什麼調。巴釐的舞蹈也很有名,很像印度舞,舞者服裝艷麗,動作強調手指和腰肢的擺動以及眼神的左顧右盼,在Uluwatu等地都可以看到專門的演出,可惜這次沒有時間去看。在宗教活動和藝術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方孔銅錢,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傳過去的。而在宗教慶典裡經常出現的舞獅也與中國民間舞獅風俗有關。巴釐人很有藝術細胞,木雕、繪畫、銀器都值得一買,絕不是那種粗制濫造、買回去就後悔的旅游紀念品。
小豬上次出差來巴釐帶過一個很漂亮的木雕回去,這一次我們就沒有再采購工藝品。話說回來,KUTA雖然商店扎堆兒,主要針對的是度假的外國人,比如賣大陸貨的休閑裝的,賣盜版碟的(DVDRP10,000,買10送1),還有很多體育用品店,賣衝浪的或潛水的東西,真正買工藝品還是那幾個特產村和UBUD比較好。出於對spa的念念不忘,我們特意在Legian的一家店買了很多做Lulur的磨砂膏,打算回去DIY。還買了一些薰香。這些小東西都有簡單而別致的包裝,方便帶,也方便送人。最後回去的路上買了一條當地特色的褲子。
中間在POPPIES吃了午飯,這家頗著名的餐館隱藏在一條小巷子裡,有些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意思,也正好避開了外面的喧鬧。我們去的時候不是飯點兒,所以只有兩三桌人,聽說晚上常爆滿。餐館在一個美麗的小庭院中,桌椅布置在樹蔭下。我們要了兩份當地飯,加上很多人推薦的芒果汁。芒果汁果然不一般,又新鮮又稠,而且只要RP8,500,這裡買鮮榨果汁比買罐裝飲料便宜。本來想再喝一杯,可是喝一杯等於吃三個芒果,實在是有心沒肚子了。一頓飯兩個人花了80塊,不算貴。
回到酒店再整理一下行李,老華僑的車來接我們去機場了。路上聊了聊我們幾天來的行程,他挺吃驚我們跑了那麼多地方,跑了那麼遠,而且覺得租車費也實在是很便宜。多余的時間只有在機場裡逛了,買了一件有特色圖案的T恤,和一只拿魚杆的木雕小貓,花掉了手上剩下的RP 70,000(此前要付機場稅RP100,000/人),錢沒了,只有乖乖等飛機,無聊之際,纏著他問下次什麼時候再出來玩。好在這次飛機沒有晚點,起飛後,看著地上點點燈火漸漸遠去,覺得有點不舍,還有沒有再來這裡的機會呢?雅加達轉機的時候也是准點,印尼鷹航的飛機冷氣總是開得太大,就算是“預冷”了一下吧,省得回北京不適應。下了飛機,出關的地方排著黑壓壓的人群,因為沒到8點鐘,關口只開了一半,一個頗具規模的旅游團,全是穿著裘皮大衣的俄羅斯大鼻子。嗯,這是回到北京了,這個季節,只有不怕冷的俄羅斯人才會來旅游吧。
假度完了,不過還沒放完。還有幾天不用上班,這是僅剩的一點安慰了。
後記
本來想去的地方是馬爾代夫,想休假,而不是觀光旅游。因為價錢的原因,才最終選擇巴釐(馬爾代夫6天要近9000,我們6晚8天只要5380)。不過一趟下來並不後悔,巴釐有的看,有的玩,有的吃,有的買,有風景,有人文,有宗教,比較而言,實在是性價比很高。不過因為值得看的地方太多,難以割舍,所以雖然7天都是呆在一個島上,到底還是花了大部分時間旅游,沒有達成純粹“休懶假”的願望。下次吧,找個沒其他地方可去的海灘老老實實呆著。
PS:12月26日,東南亞地震引發海嘯,印尼、斯裡蘭卡、泰國(包括普吉)、馬爾代夫全部遭難,十五萬人喪生,其中有外國游客近萬。想想那種剎那間從天堂墜入地獄的感覺真是可怕。海嘯是在印尼的西面,所以東邊的巴釐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