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婺源

作者: xiaoxiaoniao69

導讀春心,動了一個人,若是春心動了,怕是木枷鐵索也鎖不住他的心了。 一個人,若是春心動了,怕是冷風細雨也擋不住他的腳步了。 婺源,正是如此悄悄勾勒出一幅桃花笑春風,金黃耀滿目的美麗畫卷,撩撥起每個人心底的思慕之情。思慕這個東西,一旦產生,便再也不能忍受漫長的等待,而只想和之做個最直接、最親密的擁抱。若不能,熱情消退了,心,也慢慢死了。好 ...

春心,動了一個人,若是春心動了,怕是木枷鐵索也鎖不住他的心了。

一個人,若是春心動了,怕是冷風細雨也擋不住他的腳步了。

婺源,正是如此悄悄勾勒出一幅桃花笑春風,金黃耀滿目的美麗畫卷,撩撥起每個人心底的思慕之情。思慕這個東西,一旦產生,便再也不能忍受漫長的等待,而只想和之做個最直接、最親密的擁抱。若不能,熱情消退了,心,也慢慢死了。好似去年秋天的塔川,待我戰戰兢兢的向那幾人再做天氣彙報,欲重新啟程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告訴我:沒有心境了!於是——我的心,也漸漸涼了。

當這個和煦的春天再次來臨,每日裡看著高速公路旁星星點點漸次開放的油菜花,看著經過一冬沉睡而重新披掛上綠茸茸的外衣的樹林,看著春風拂面,楊柳依依,招搖一頭發辮的綠柳成行,我的心,蠢蠢欲動——郊游,是我全部的心思。

於是,我們要去婺源了!不顧風雨,不理泥濘的去了!

那晚,我看著火車站洶湧的人群,悄然張望同行的十個伙伴,滿心歡喜。沒有什麼,能比得上說走就走的痛快淋漓。

驢友的經典車次,2521,人聲鼎沸,載歌載舞。只有一條腿,一臉正色,告訴所有人:為什麼?我感覺前途茫茫?心底如同15個吊桶打水?

偷笑一下——動了春心的人,總是期待最好,所以患得患失吧?!

春花,開了

6:40,休寧火車站,一個安靜的好似相濡以沫日日相伴生活在一起的小戶人家院落。因為太早,主人尚未起床,因而院落裡靜悄悄的。從這裡坐上至板橋的班車,再跟司機和售票員夫婦討教還價兩分鐘,一行11人包他的班車繼續3公裡,來到樟前——徽饒古道起點。一座等待的小橋,一灣歡騰的溪水,前方那延展開的青石板古道。順著路向上望去,青翠的大山,笑盈盈的太陽,那青石板台階縫隙裡五顏六色,爭相開放的無數不知名的小野花頻頻彎腰點頭,仿佛正發出歡快的邀請,邀請遠來的人們一起在春風中搖擺。好一個明媚的春日。讓人的心,一下子沒了任何煩惱。該死的麻煩事們,統統一邊休息去吧!此刻,我只想和春天的大自然歡喜的擁抱!每一次拋離那些瑣碎的俗事,走到自然中,總會覺得滿心愉快。這個世界,沒有了工作,沒有了壓力,沒有了自己給自己的那些煩惱。。。只留給你此行最大的心靈寧靜和下次出門的憧憬與動力。安靜的古道,只有我們一行人不緊不慢的踱行。正是喜歡這樣的感覺,才讓我置同事們驚訝的眼神於不顧,放棄下一個周末公司組織的集體出游婺源的安排。那樣人頭攢動,限制行程的旅行社路線,我,沒法喜歡。行程伊始,便看見路邊的小水潭裡密密麻麻很多黑色的小點點,啊——全是蝌蚪喔。我笑言:不知道長大以後都是青蛙,還是癩蛤蟆啊。然後旁邊不知哪位同伴很憧憬的來了一句:到了夏天,這就是蛙聲一片啊!。。。汗,這年頭,男孩子都比女孩子更有詩意啊!一路之上,看見三四五六座石亭,應該就是避雨亭吧!在那樣悠長的歷史歲月中,徽商們運送著貨物,走在綿綿古道上,忽遇一陣疾雨,於是忙不迭來到亭中避雨,或許還有幾幫人會正好遇上,於是謙和的互相招呼,一起抽袋煙,聊聊生意經,等到雲開日出,又分別上路?亭中昏暗的光線下,我努力辨認著那或康熙或乾隆年間的石碑上的題字,唏噓著歲月流轉的匆忙,並矯情的設想了如上情節。快三個小時的時候,走到吳楚分源。雖說這種地跨兩省的地方不算很稀奇,大家仍止不住終於到達某目的地的興奮,紛紛抱著那長滿青苔的石牌子或做興奮雀躍狀,或做思索酷狀。我亦不能免俗,右腳跨到江西,左腳留戀的放在安徽,手也沒閑著,模擬郭芙蓉的招牌手槍女郎狀,讓大家好好的嘲笑一番。然後,下山,前行,看見美麗的嶺腳村。俯視嶺腳,大片的,地毯一般鋪開的油菜花地,蘿蔔花地,地裡豎起的稻草人,趕牛犁地的莊稼人,粉牆黛瓦馬頭牆。。。突如其來的美麗讓人手足無措。我像個傻子似的逮著一朵油菜或是蘿蔔花就猛拍。身邊有人提醒:嘿嘿,這好景色還沒開始呢,下了村子再拍喲。不理,繼續傻拍!這是多麼英明的決定阿!所謂天又不測風雲,轉眼就讓我們體會到了。恩,美麗的嶺腳。還有好多,怕你們看煩,就這樣吧春雨,落了剛剛走進村子,開始落雨,且雨點越來越密,越來越大。探頭探腦向某人家張望,思量著如何開口進去避雨,純樸的主人家已經熱情的招呼我們進去,還端來了小凳子。老人的孫子,躲在門後,不時探出小腦袋,半害羞,半好奇的張望著我們這些奇怪的人。雨,一直下,路,仍需趕。稍作停留,披掛上雨具,踩著泥濘的青石板路,匆匆趕往虹村。記得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在趕往人生下一目標的路上,也不要忘記停下你匆匆的腳步,看看路邊的風景,這樣前行的路,會輕松愉快許多。於是,我躲在一行人最後,左顧右盼,不時回眸,發現了春雨迷蒙之中別樣的美麗。虹村的大樟樹下,身姿曼妙的紅衣MM在做瑜珈,據說她開了家瑜珈館,在這裡拍攝宣傳片。於是,一幫男人們置滿桌山珍佳肴不顧,痴痴看著這春雨淋漓下的一抹亮紅。只便宜我們幾個定力高深的人胡吃海塞。當然,我更加相信,他們是被她那些超高難度的看似不可能任務的動作給迷住了。虹村的小溪水邊,美麗凍人的北京新娘正在拍攝婚紗照。看著那薄如蟬翼的婚紗,我知道,她不冷,一點都不冷,尤其身邊合影的是個大帥哥。小小的飯店,來了一撥,又走一撥,似乎就沒停止過歡鬧。這樣春色迷離的大好光陰,又幾人舍得不出門呢?又有幾人介意淋上幾滴溫柔的小雨呢?飯後,村內隨意的漫步,順便等待我們那因為春天而費用高昂的車車從理坑過來。信步走進一戶人家,和敦厚溫和的主人聊聊家史,談談民俗。飯後的困意漸漸湧上來,雨點,從天井的房檐處滴滴答答落下,老房子裡似熟悉,似陌生的吊籃,腌肉,南瓜。。。不覺中,竟恍惚了,我身在何處?是年幼時外婆家那一進一進的老房子麼?是依偎在媽媽懷裡聽故事的兒時光陰麼?。。。終於等到車子過來的時候,大家的下巴都掉下來了。你問為什麼?呵呵,看最後的圖片就知道了。引用某人下車後的一句話就是:我在路上看見一鐵皮罐車,就跟看見一凱迪拉克似的。搖搖晃晃(准確的講,人沒有晃,都是車子在搖,因為我們好像貼燒餅一樣窩在車頭內,想動也沒機會動啊),一路到沱川,就要到達理坑了。春水,別了理坑,一個詩書禮儀之村,始建北宋。理,據說奉行朱熹理學治村。坑,當地人對小溪,小河的叫法。婺源還有一個李坑,想來也有繞村小溪,但村子裡都姓李吧。這裡都是姓余,卻沒有叫做余村。因為發音相同,當地人有了大LI坑和小LI坑之分。理坑,是為大也。這個區分,按理是根據村子規模或人口多少來定的,但我怎麼想來,都覺得是理坑更高深一點的緣故。人們往往對表面玄妙或不能一眼看穿的東西抱有某種敬畏,所以理坑之於李坑,便覺得看名字便多了幾分文化氣息。所以又不得不說,偏見害死人。因為,我尚未了解李坑。來到理坑,驚訝的發現,原來,我對這個村子本不陌生,早在四五六年就認識了。一檔浙江台的旅游節目。幾個人(當時尚不知有驢這一說)背包來到這裡,下河網魚,小學露營,星空燒烤。印像最深的,莫過村口那印在門票上水墨畫似的小橋,流水,人家。所以,那天早上,立在村口,我總有恍若多年之後再次重逢的錯覺。竊以為,它比周莊,比同裡,甚至比西塘,都要強。強在它的悠然,強在他的謙和,強在它清澈見底的溪流。大概是工業城市裡污濁的水見多了,所以每次遇到清澈的溪流,都覺得異常珍貴,忍不住多看兩眼。理坑的水,就這樣歡快的清清的流淌,滋養理坑人的性情,也抹平游客的發皺的心。是,一樣人潮湧動,一樣南來北往,不一樣的,是理坑人的那份超然,那份其定神閑。但這,又絕不是冷漠。村民們埋首河邊洗菜,浣衣,置身邊閃爍的相機於不顧,但他們卻可以在下雨的夜晚領著打聽旅館的游客深一腳淺一腳的走上10分鐘;村民們自豪的告訴你山雞有多香,卻不會每家門口挑個小旗吆喝游客進來。事實上,我就沒看見這樣的店鋪。精致的小姐摟,氣派的尚書府,用心別具的雲溪別墅,動輒800高齡的桂花樹,展現給你的,無一不是脈脈人文。是村裡曾經的那三十三個進士教會後人如此禮待客人的嗎?是雲溪別墅那棄商從文,最後又走上仕途的主人告訴後輩如此淡薄利益的嗎?我思索著。那晚,我守著火爐,在困倦中漸漸慵懶,客棧的老板笑著走來,聊起閑天。鄉政府要開發旅游了,每畝地補貼30元錢讓村民種上油菜;鄉政府看好旅游旺季的經濟收入了,叮囑老黨員晚上12點之前都要守好村口,不能讓我等驢類混得進來。。。最後,是老板笑的開心的問我:你們打著傘,走著山路,大老遠過來,為了什麼呢?那一刻,我竟然很怕,怕老板知道為什麼,怕理坑的人們知道為什麼。到了那一天,門票要漲價,拍照要收錢,特產要推銷。於是,理坑不再理坑,安靜不再安靜。離開理坑,離開婺源的當天,我們在山路上激動的讓司機停車,再次驚嘆於平凡造就的絢麗。這種成功,因為旺盛的生命力,因為廣泛的團結,因為從未有過的放棄。(完)2007-03-23



(鄉村裡隨處可見的油菜花)



(俯視嶺腳村)



(婺源人家)



(理坑村)



(春花)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