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川西部游蕩 發燒的“驢友”們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說法:凡是去過西藏的人,大多數都會產生還想再去的渴望,因為那裡的風光不僅給人以心曠神怡的陶醉,更主要的,是那裡的環境和氣氛,能給人強烈的心靈震撼!——於是有“驢友”說,西藏是他們心靈的歸宿。——稻城,這片被稱為“最後的香格裡拉”的淨土,給我的,就是同“驢友”們相同的感受。第一次去稻城,是在兩年前的金秋十月,當我像劉姥姥一樣撞進亞丁自然保護區、目瞪口呆地領略著三座雪山的聖潔雄姿時,唯一能形容我當時心情的詞,就是“震撼”!——於是,我像一個菜鳥那樣拼命地“謀殺”膠卷,回到家把照片衝印出來,還沾沾自喜地捧著去給“大蝦”們“斧正”,卻得到了一句差點讓我背過氣去的話:這是拍稻城拍得最差的照片。——每當夜深人靜之際,再把那些照片拿出來細細分析,我終於接受了它們是“拍稻城拍得最差的照片”這一事實,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還要再去稻城!時隔一年,機會終於來了。去年10月,率領一群來自台灣的高燒“驢友”,我再次來到稻城、來到亞丁自然保護區。——說他們是高燒“驢友”,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年齡都偏大,最老的一位有72歲,在稻城那樣高海拔的地區活動,年齡本身就是一個嚴峻考驗;另一方面,他們攝影用的各種“家伙”一應俱全,長槍短炮般地扛著哈蘇、祿萊或萊卡,甚至4*5,相比之下,我手中的尼康,就顯得小巫了許多。我們是從雲南的中甸經四川的鄉城前往稻城的:10月11日,從昆明乘6:30的早班飛機前往已被更名為“香格裡拉”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入住當地最高星級的龍鳳祥酒店。這裡的海拔有3300米,像台灣那樣低海拔地區來的人,都會選擇一段時間的休整和適應,之後才能展開活動。上午10點多鐘,我們前往名聲在外的碧塔海自然保護區。坦率說,碧塔海並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印像,一是經現在開通的道路去游覽碧塔海,整個景觀的游覽角度並不好:驅車四十多公裡之後,再走二、三公裡的森林棧道,終於來到碧塔海邊,放眼望去,看到的卻是一片不大的湖水,寂靜地躺在那裡。特別狹小的角度,讓人無法眺望碧塔海旖旎的風光,更不能欣賞到湖中央樹林茂密的湖心小島。游客們千辛萬苦地跑到這裡,似乎只是為了看一看波瀾不驚的一小片水域,最多也就是乘船進去逛一圈便打道回府了。而幾年前當我第一次來碧塔海時,我們是從另一條道路進入的,路程當然比現在這條艱辛,或騎馬、或步行,耗時三個多小時,但抵達碧塔海邊時,層巒疊翠的森林枝繁葉茂,清澈明淨的湖水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蕩漾,湖心的小島歷歷在目,與周圍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此時此景,你對“香格裡拉”一詞的含義,往往會有一種脫胎換骨般的理解。下午五點多鐘,我們來到位於香格裡拉與麗江之間的小中甸草原,試圖憑借西下的夕陽拍攝火紅的狼毒[一種觀賞性很強的植物],遺憾的是狼毒已經過了怒放的季節,據當地的藏民說,夏末秋初的九月份,是狼毒最燦爛的時候。2002年雲南省政府花在修築公路上的錢據說居全國第一,所以從香格裡拉前往小中甸的道路修得平坦寬闊,視野良好,即使時速一百碼,也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第二天,也就是10月12日,感覺最大的收獲是去游覽屬都湖。屬都湖位於香格裡拉縣城東南三十多公裡處,乘車約一個多小時。屬都湖不大,恬靜的湖水中有一簇簇金黃色的水草隨風搖曳,更增添了湖水的靜謐,加上幾縷柔和的太陽光斜斜地灑落過來,營造出了一種天高雲淡的氣氛,這樣的氛圍,當然耗費了我們的許多膠卷。如果對攝影有“發燒”情節的人,屬都湖是一定要去的地方。這一天我們還游覽了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的松藏林寺。但其規模和氣勢,比起四川鄉城剛剛落成的桑披寺,就差了許多。當然各地的美食總會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但品嘗藏族的穌油茶,對會吃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而不會的人,則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10月13日,在香格裡拉一帶游蕩了兩天後,我們驅車前往四川的鄉城。應該說,從香格裡拉到鄉城的200多公裡路程,是我們整個行程中最難走的:狹窄的土路灰塵四溢、顛簸不平。——也許是雲南與四川的交界之地,哪家都不願意為道路的順暢多出一點力,讓這一條路成了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最“完美”的體現。幾乎用了一個白天,我們才從雲南的香格裡拉抵達四川的鄉城。耗時之長,一方面是路況太差;另一方面,則是沿途的風景實在是美不勝收,讓人目不暇接。從香格裡拉前往鄉城,要翻越海拔分別為4220米和4870米的大小雪山,還要路過“驢友”們每每必提的、被稱為“徒步者天堂”的香格裡拉峽谷。如果說世界四大峽谷之一的虎跳峽以雄渾壯美、氣勢磅礡而著稱於世的話,香格裡拉峽谷向人們展示的,則是靈秀幽靜、柔順怡人。香格裡拉峽谷全長60多公裡,整個峽谷給人以幽深靜寂的感覺。一條歡快潺潺的溪水,始終伴隨著峽谷中的羊腸小道。走入其中,有時撲面而來的,是拔地擎天般巍峨陡峭的岩石,壓得你好像要窒息一樣,整個谷底的光線十分昏暗,星星點點的陽光透過婆娑搖曳的樹葉,頑強地灑落在小路上,顯得五彩繽紛;有時又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又一片大大小小的高山草甸,陽光燦爛的藍天下,五顏六色的小花在微風吹拂的草原上歡快地開放,讓人頓時心曠神怡、神清氣爽。不過,徒步香格裡拉峽谷應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雖然它的路況沒有虎跳峽那麼艱辛險峻,但整個峽谷中幾乎沒有當地藏民定居的村落,所以也就不能奢望得到幫助,自備口糧和帳篷肯定是必須的。那些喜歡寂寞、或者是喜歡用寂寞的方式親近自然的人,選擇這裡作為徒步的理想之地,一定能體會到什麼是“徒步者的天堂”。除了香格裡拉峽谷和大小雪山外,沿途的美麗景色——特別是深秋季節,在陽光的沐浴下,大片大片婷婷玉立的金黃色樹林——吸引我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車拍照。抵達鄉城時,已是暮色蒼茫了。鄉城條件最好的酒店,應該是巴姆山賓館,差不多二星標准。由於獨此一家,它的房價高居不下,雙人標准間的團隊價也要180元/間、天。特別不方便的是包括巴姆山賓館在內的整個鄉城縣城經常停水,花180多元還不能在房間裡享受旅途勞頓之後的沐浴,實在是讓人遺憾、甚至是惱怒。──而位於巴姆山賓館二、三百米的下方,就有一條四季奔流不息的巴姆河繞縣城而過,不知道縣城為什麼還會經常停水,實在是不可思議。鄉城地區也算是四川西南偏遠之地的一個交通要道:從縣城向西北走大約200公裡,就是充滿神秘傳說和藏族風情的“太陽谷”德榮,剛剛竣工的柏油路路況良好,一定會吸引大批的游客;向西南行駛200多公裡,就是雲南聞名天下的香格裡拉;向東北走將近200公裡,就是我們要去的稻城。而鄉城縣境內的巴姆山,則是一處尚未開發的自然保護區,它距縣城有100多公裡,道路非常難走,路途及游覽要花三、五天的時間,而且不具備任何接待條件。據鄉城縣旅游局長說,那個還沒有受到人跡污染的地方,自然環境和自然風光美得令人流連忘返。看來,我又借口找個機會去游蕩一番了。在鄉城停留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參觀剛剛落成的桑披寺。其氣勢宏偉的建築、精美絕倫的雕飾、儀態萬方的神像,堪稱當地一絕。桑披寺坐落於距縣城不遠的山坡上,拾級而上,站在桑披寺的大門前,整個鄉城縣城的全貌盡收眼底。巍峨矗立的大殿在陽光的映照下習習生輝,縱觀由72根高達30多米的大柱子支撐起來的大殿,紅黃兩色的精美飾品鮮艷奪目,金碧輝煌的神像、長明不熄的酥油燈、栩栩如生的壁畫以及波瀾壯闊的頌經聲融為一體,更增添了桑披寺的莊嚴肅穆和神秘色彩。這個其規模和建築水平都遠遠松藏林寺的寺院,讓我們花了整整四個多小時,不停地拍照,或者說是快樂地拍照。我甚至有幸在一位友善的小喇嘛帶領下,參觀了桑披寺的主持——一位現居瑞士的年輕活佛的房間。活佛的房間從不對外開放,房間內供奉有活佛的大幅彩色照片,陳列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用純金制造而成,整個房間陳設豪華、珍寶眾多,讓人嘆為觀止。在給活佛的房間拍了一些應該值得珍藏的照片後,我像進來時一樣,懷著一種虔誠的心情默默地退了出來。記得前年鄉城至稻城的路還異常難走,沒想到時隔一年,這條路好得讓人不敢相信。——看來,四川人民也終於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這一簡單而絕對的真理。有四川朋友戲言,四川可開發的旅游資源並不遜色於雲南,雲南的旅游業之所以發達,是因為發展交通的結果。此話有一定道理,因為雲南省內的機場數量居全國第一;政府投資於修路的資金,2002年居全國第一。今年,雲南省政府仍然信誓旦旦地宣稱,發展交通的投資將繼續加強。10月14日,我們從鄉城出發,前往稻城,沒有用多久,我們就一路順暢地走完了鄉城至稻城的近200公裡路。這一路的風景比起香格裡拉至鄉城的風景遜色了許多,途中還要翻越海拔4680米的一座叫“無名山”的雪山,除此稍顯辛苦外,其余的都是一路坦途。大約上午12時,我們抵達稻城縣縣城。縣城很小,用“巴掌大點地方”來形容,可以說一點都不過分,縣城裡沒有什麼值得參觀的。但距縣城不遠,有兩處著名的景點:一處是縣城西北方向的“紅草地”,當天氣、光線、季節等因素合適時,這裡能拍到很出色的“唯美”照片。可以說,這裡是稻城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許多人就是從這裡認識稻城的,更有許多人的獲獎作品,就是出自於這片不大的“紅草地”。可惜我兩次都來晚了,拍“紅草地”的最佳季節是9月份;另一處是距縣城5到20公裡的“傍河/色拉風景區”,這是稻城前往亞丁的必經之路,在旱田與河流之間散布著一排排美麗的白楊樹,特別適合早晨和傍晚光線斜射時進行拍照,如果清晨飄著淡淡的晨霧,或者黃昏時分彌漫著裊裊炊煙,如此秀麗迷人的田園風光,想不拍好都不大可能。另外,在稻城東南約7、8公裡,有一處叫“茹布查卡”的溫泉,絕大部分游客都會在結束了對亞丁的艱辛游覽、離開稻城前,到這裡來洗去一身的疲憊。在縣城吃過午餐,我們一鼓作氣地趕往此次出游的第一目的地——亞丁自然保護區!仍然是沒有想到從稻城至亞丁的路修築得如此之好,一年前用了近六個小時才走完的八十多公裡路,現在只用了不到三小時。這天晚上我們沒有一直走到亞丁自然保護區的門口,也就是龍龍壩接待中心,而是在距保護區不遠的日瓦鄉扎營,入住赫赫有名的綠野亞丁旅社,因為日瓦、亞丁一帶,除了龍龍壩接待中心有一個剛剛落成但價格昂貴的三木賓館外,這裡的條件是最好的。這家旅社有四至六人間,每床收費30元左右,衛生條件還不錯,飯菜的水平在那種地方也算不錯了,特別讓人高興和意外的是,這裡居然可以有熱水洗澡,老板娘說,因為剛剛通了電,現在可以用電燒水,以滿足客人的衛生需求。第二天一大早,我們興致勃勃地踏入了亞丁自然保護區!也許是老天對我的特別眷顧,昨天,這一帶還紛紛揚揚地飄著雪花,今天卻變得晴空萬裡,一碧如洗,可以用“特別特別好”來形容:整個天空潔淨得像被水洗過一樣,一片湛藍,沒有一絲雲彩,白雪皚皚的雪山、晶瑩剔透的融雪、高大挺拔的衫樹、色彩繽紛的樹葉、蜿蜒清澈的溪水、金黃柔軟的草地、明媚溫暖的陽光、清新涼爽的空氣……,這一切,構成了亞丁自然保護區的主體景觀。整個保護區內的景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從衝古寺到洛絨牛場約10公裡的步行地帶,這一帶的海拔在3800—4500米之間,在這片景區,游客可以盡情欣賞到具有傳奇色彩的三座雪山的偉岸雄姿,這三座如雷貫耳的雪山就是海拔6032米、被稱為“觀世音菩薩”的仙乃日、海拔5958米、被稱為“金剛手菩薩”的夏若多吉和海拔5958米、被稱為“文殊菩薩”的央邁勇;第二部分的景點主要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五色海、牛奶海以及央邁勇翡翠色的千年冰川。不過這裡一般不准游客游覽,景區方面聲稱,海拔太高、太過危險。據說曾有游客在此失蹤。進入保護區,首先看到的就是衝古寺,這是一座藏傳黃教的寺院,可惜遭到了嚴重的毀壞,一片殘垣斷壁,建寺年代已無從考察。衝古寺的海拔有3880米,這裡是觀看仙乃日雪山的最佳地點。站在衝古寺的屋頂上,巍峨的仙乃日像一塊巨大的屏障,橫亙在眼前,舉目仰望,皚皚的白雪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地晶瑩透亮,站在仙乃日的面前,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對“渺小”一詞有一種深切的理解。衝古寺的腳下是一條因雪水融化而形成的溪流,蜿蜒清澈,捧起來喝上一口,甘甜涼爽、沁人心脾。往前走不多遠,就是一處流水縈繞的高山草甸,站在其中,舉目遠眺,在藍得令人發慌的藍天的襯托下,夏若多吉雪山好似一柄鋒利的寶劍直刺蒼天,筆直潔白的雪峰和金黃色的樹影倒映在一汪一汪的水草塘子裡,——如此美侖美奐的景色,實在是令人蕩氣回腸!我相信置身於這樣的美景中,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痴痴地欣賞、靜靜地享受、呆呆地沉思和美美地拍照……。當我們在海拔3800——4500米的崎嶇山路上,氣喘噓噓地走到洛絨牛場時,眼前豁然一亮:三座雪山中最美、最漂亮的央邁勇就突然躍入了我們的眼簾:央邁勇的山型很像一匹昂首奮蹄、飄逸升天的駿馬,似乎一不注意,它就會絕塵而去。站在洛絨牛場,這個保護區最高的宿營地,整個畫面都充滿了央邁勇峻峭的英姿,而雪峰、冰川、森林、紅葉、草場、溪流、瀑布、木橋、炊煙、氈蓬、寺廟、經幡,以及雪域高原潔淨而灼射強烈的陽光……,除了拼命地“燃燒”膠卷和激情以外,別的,我們還能干什麼呢?!這天晚上,我們就住在洛絨牛場的帳篷裡。大通鋪,每人每床25元,這裡的海拔有4300多米,是保護區裡海拔最高的宿營地。晚餐花了300多元錢,讓老板給我們烤了一只全羊,又以每碗25元的代價,向老板買了好幾碗水煮白菜素湯,一葷一素,別有風味。不過,夜裡睡覺時,可就遇到麻煩了,由於海拔太高,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幾乎使每個人都無法如睡。有人深夜三、四點鐘爬起來,卻看到了一幕非常美麗的景色:碩大而明亮的月亮漸漸西垂,央邁勇好像一個乖巧的嬰兒,在銀色月光溫柔的撫摸下甜甜入睡,大地一片素白,萬籟寂靜,靈魂的寧靜,自然萬物的和諧,似乎在這一刻,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央邁勇向人們展示的這另一種別具特色的景致,似乎更讓人回味無窮……。在保護區裡的第二個晚上,我們住在衝古寺營地,同樣是帳篷、通鋪、每人每床25元。在衝古寺營地可以拍到仙乃日的日出、日落和灑滿月光的夜景,不過,比起洛絨牛場和央邁勇來,顯然要稍遜一些。在走完了此次行程的第一目標亞丁自然保護區之後,10月19日,我們從稻城出發,前往被稱為“攝影家天堂”的新都橋。新都橋位於四川西部的康定縣,這裡的白樺樹很有特色,深秋時節,天高雲淡,遠處深色的山巒綿延起伏,近處的白樺樹葉在陽光的映照下晶瑩通透,金黃色的樹葉成了攝影師們拼命追逐的對像,無論是近景、遠景,還是特寫、全貌,到處都是令人欣喜的畫面,用一步一景來形容這裡的景色,應該說一點都不誇張。這樣的景色足以使新都橋成為攝影家的天堂,對於發燒的“驢友”來說,這裡是一定應該朝聖的地方。但是,新都橋的環境卻糟糕透頂,如果說,漫天飛舞的塑料垃圾讓人無法忍受的話,那麼,橫七豎八架設的電線杆,就讓“驢友”們怒火中燒了。許多時候,往往一幅美侖美奐的構圖就被這些該死的電線杆給扼殺了。眼前的新都橋、三峽的大壩,似乎都是人們利益熏心地追求經濟效益的結果。新都橋的住宿條件也不好,似乎比亞丁的綠野亞丁旅社還差。我們入住的新都橋康巴第一藏莊恐怕是當地最好的客棧了,十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裡睡大通鋪,每床25元、只有僅供漱洗用的熱水還要現燒、飯菜不知是因為海拔高、還是因為手藝差而難以下咽。——好在我們這群過客只住了一夜。10月20日,按計劃從新都橋經塔公、八美,前往丹巴縣。行程100多公裡,耗時六個多小時。今天的主要景點是參觀塔公寺和塔公/八美草原。感受了鄉城桑披寺的震撼而再來看塔公寺,顯然就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了,不過,塔公寺裡有一尊“千手觀音”塑像,卻非常地精美絕倫,值得細細欣賞。至於塔公/八美草原,沒有想像中的壯美,路過此地可以順便看看而已,也許在夏天,藍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和綠綠的草地:“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一定會構成一幅比現在還要美的畫面。從八美到丹巴,要經過一個自然保護區,在這個保護區裡,隱藏著一個叫“美人谷”的美麗峽谷。美人谷長約20多公裡,車行谷底,兩邊是峻峭高聳的山崖,路旁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潮濕的氣候構成了層巒疊翠的植被群,美不勝收;特別讓人驚訝的是,峽谷裡有許多被紅色青苔染紅的石頭,大大小小,連綿不絕,造型非常有特色。可惜天太黑,光線太暗,否則,僅僅是這些別具特色的石頭,都可以讓我們拍到許多“唯美”的照片。傍晚時分,我們抵達丹巴縣縣城,這是一座沒有什麼特色的小城,我們入住的縣政府賓館的條件和服務[特別是服務]都非常糟糕,建議各位“驢友”千萬不要住在這裡。丹巴最好的賓館叫“美人谷賓館”,當地人都知道。第二天上午,我們去參觀距縣城不遠的羌族碉樓,路途不遠,但耗費了不少的時間。因為從河谷爬到修築在半山腰的碉樓,消耗了我們許多的力氣,當我們終於進入了這些神秘而名聲在外的碉樓後,更多的還是失望和氣喘噓噓。建議各位欣賞碉樓時,可以站在公路邊,用長焦鏡頭拉過來拍幾張照片也就足矣,不僅節省了時間和體力,還節省了每人15元的所謂“門票”。午餐後,我們從丹巴前往四姑娘山,兩地僅隔七、八十公裡。途中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景色,只看到紅軍長征時期一、四方面軍會師的“會師橋”,短小狹窄的一座小木橋橫臥在並不寬闊、也不湍急的河流上,與想像中的“氣勢磅礡”實在是相去甚遠。不過,今天收獲最大的,是拍到了四姑娘山的落日余輝和縈繞在山頂的旗雲。"貓鼻梁"是拍四姑娘山落日的最佳地點。在這裡我們遇到了眾多的發燒友,大家擺出各種“家伙”,一派熱鬧非凡的景像。四姑娘山的落日余輝非常美麗,目睹映照在雪山上的夕陽一點點地由強變弱、由白變紅,在微風的吹拂下,變成一抹殷紅而飄渺的旗雲,最後一點點地消失,那樣的心靈感受,以及與自然的交融,實在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晚入住四姑娘風景區最好的金昆酒店,四星級,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洗個熱水澡,再飽飽地品嘗一頓當地的土雞燉湯,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很美的享受。——都說女孩子的心是說變就變,沒想到被稱為“四姑娘”的山也是說變就變:昨天還是晚霞滿天,今早看到的景像卻是大雪紛飛!進入雙橋溝風景區,原想好好欣賞那幾座著名雪山的計劃徹底泡湯,因為十步以外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不過,銀裝素裹的雙橋溝,向我們展現的,是另外一種不可多得的迷人景像。10月23日,此天的計劃是經汶川前往理縣,以便在第二天游覽中國最大的紅葉風景區——米亞羅。米亞羅的面積有360平方公裡,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大的紅葉風景區,這裡群山連綿、江河縱橫,四季風光十分宜人,尤以瑰麗的金秋紅葉和濃郁的羌族風情而聞名遐邇。這裡的紅葉用滿山遍野、鋪天蓋地來形容,可以說一點都不過分。每年10月中旬開始,紅黃兩色的樹葉就會從高聳的山頂一直傾瀉到深坳的山谷,把整個米亞羅裝扮成一個色彩斑斕的美麗世界。站在逆光的角度,將相機對准在陽光的映照下嵐嵐生輝的紅葉,那種快樂的感覺,恐怕只有像我一樣身臨其境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得到!據當地人講,滿山遍野的紅葉時間非常短暫,通常是10月後的第一次霜降開始,一夜之間樹葉就由綠變黃、三日之內就演變得殷紅一片;當第二次霜降以後,很快就只剩下滿地殘葉、一樹枯枝了。因為難得趕上這個時刻,所以我們一干人馬在這裡唯一不吝惜的,就是大堆大堆的膠卷。本次旅行還有一個收獲,就是在前往川西毛兒蓋大草原的腹地紅原縣的途中,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不甚數的犛牛群:穿行於毛兒蓋草原的腹地,最讓我們砰然心動的景色,就是大群大群在草原上自在游蕩的犛牛,當夕陽西下時,我們終於忍不住地停下了車,拿出了各種“家伙”,企圖拍出美國西部那種“萬牛奔騰”的壯觀景像,遺憾的是角度實在太低,周圍目光所及之處也找不到一個制高點,無奈之中,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天不隨人願”……。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還在奢望“萬牛奔騰”,但一馬平川的草原仍然讓我們帶著“天不隨人願”的遺憾離開了紅原。從理縣經米亞羅到紅原縣,大部分時間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行駛,這裡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毛兒蓋草原。當年毛澤東與張國濤翻臉之後,率領人數雖少但意志堅定的紅一方面軍將士,用了大約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代價高昂地涉過了這片“像魔鬼一樣吞噬了無數紅軍士兵生命”的草地,從而讓這片草地成為紅軍長征時期所征服的最艱難的自然障礙,並且名揚四海,當最後一名紅軍士兵踉踉蹌蹌地走出毛兒蓋草原後,實際上標志著長征走向了勝利!——不知是誇張的描述,還是氣候的變遷,反正我沒有看到那些吞噬了紅軍生命的“該死的沼澤地”,一馬平川的草原干燥涼爽,天知道紅軍士兵是在哪裡遇到“該死的沼澤地”的。紅原縣應該是四川比較偏僻的地方,可沒想到它的住宿條件很好,新落成的縣政府賓館各方面都不錯。只是這裡的室外氣溫實在寒冷,一是海拔有3300多米,二是這裡的地形平坦無垠,寒冷的西北風可以肆無忌憚的吹拂。——不過,這裡的夜空卻繁星閃爍,仰望深邃廣袤的星空,我又一次體驗到了在亞丁洛絨牛場的帳篷前,眺望銀色月光籠罩下的央邁勇時,那種靈魂的寧靜、自然萬物的和諧以及天人合一的感受……。在滇川西部游蕩了那麼十幾天,行程的最後一站,就是鼎鼎大名的九寨溝。——不過,這次的九寨溝之行卻讓我非常失望、甚至是非常憤怒!因為管理九寨溝的那些家伙不知為什麼,竟然在仙山碧水的景色之中修築了一條供徒步者行走的棧道。也許對於喜歡徒步的人來說,穿行於夢幻般的景色之中,無疑是一種與自然最親密的接觸方式和最美好的享受。但眾所周知,游覽九寨溝的線路安排,主要是站在可以行車的道路旁,眺望山水相輝的迷人景色。當迢迢千裡之外趕來的游客佇立在湖光山色的美景前,感嘆和陶醉得一塌糊塗時;當痴迷於這裡一草一木的發燒友“長槍短炮”般地擺開攝影用的各種“家伙”、准備按下快門、美美地過把癮時,突然間從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色中大搖大擺地走出幾個談笑風生的游客,——這些游客則是因為修築了步行棧道,而可以進入景點中心的幸運兒,——那一瞬間的感覺,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感受,我個人覺得好像是眼睜睜地看著一只蒼蠅被我吞進了肚子裡!!站在九寨溝的美景前,我知道了“畫蛇添足”這個成語最悲哀的表達意義!!可憐的九寨溝!!!

(西部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