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盛開的地方

作者: 簡單旅行

導讀 春天早已在不經意間來臨,自從去年五月雲南之旅後,一直都想找機會外出,可生活就由不得你那麼隨意。春天的到來,讓我再也坐不住,仿佛再不外出,我就有一種撐不下去的感覺。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呼吸不一樣的空氣,走不一樣的路,才能喚醒我沉睡般的生活。更何況在路上,有不可知的際遇、有無法預測的因素、有迷人的景色、一切都等著我去迎接,我喜歡的正是這 ...


春天早已在不經意間來臨,自從去年五月雲南之旅後,一直都想找機會外出,可生活就由不得你那麼隨意。春天的到來,讓我再也坐不住,仿佛再不外出,我就有一種撐不下去的感覺。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呼吸不一樣的空氣,走不一樣的路,才能喚醒我沉睡般的生活。更何況在路上,有不可知的際遇、有無法預測的因素、有迷人的景色、一切都等著我去迎接,我喜歡的正是這種在路上的感覺。不可知的、有挑戰性的。而且在路上的風景,也許才是最美。在以下的行程中,我再一次印證,路上的風景---最美。曾多次聽說婺源——中國最美的鄉村。現正是油菜花開得最燦爛的時節,我選擇前往,加上有小黃山之稱的三清山。我想借此看春的色彩,或許這樣鮮明的色彩,能讓我的世界亮麗起來。遞了假單,背上行囊,帶上生活養尊處優,沒坐過火車出門的小雪,兩個傻傻的女孩就這樣出發了。我穿上橙色的衝風衣,用紅色的防水布,包住灰色的背囊,好讓我的行程,不帶一點的灰暗。經過十七小時的火車行程,我們到達上饒火車站,出車站時,春雨綿綿,我們包了一輛車,直奔三清山。從上饒到三清山,車程兩小時,司機帶我們走小路,路兩旁不時出現一片片黃得耀眼的油菜田,路邊是正吐著新芽的小樹,心情恬然開朗,嗅到了久違了的春的氣息。雖然沒有陽光,但這無聲的春雨,足以滋潤我干渴的心田。

到達索道大廳,因遇上三八婦女節,大廳裡全是紅色娘子軍。好不容易等了一個多小時,才進入纜車內,這是我坐過的又長又落後又緩慢的纜車,與玉龍雪山的索道是無法比擬的。聽說在山的北面,七月一日會開通新的索道,全程只需八分鐘,能坐十六個人。我們坐的足足運行了30多分鐘,而且只能坐兩人。我們要快速的跳上車,行囊是由工作人員扔進車內給我們的,真是恐怖。到達山上。預訂的日上山莊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只需再走7-8分鐘就可以了。可是我們走了足足30多分鐘,不知道他們說的7-8分鐘是怎麼走上去的。途中還出了點小插曲,小雪由於剛才坐車繞山路,拐彎太多,暈車吐了。吐了以後登山出現低血糖,幸好我准備了巧克力。看她臉青唇白的樣子,我在衡量能否再背上她45升的包,我背上60升的包此時對我來說,已經是有點超負荷了。終於還是一恨心,抱起了她的行囊。居然我可以把它抱到山莊上,我的可塑性還是很大的嘛。小雪說很佩服我,我覺得我也很佩服我自己。我居然有此力量。到達山莊已經是6時多了。山莊的位置很好,走所有的景點都不用走回頭路。但對於三清山來說,這種山莊無疑是一種破壞。幸好聽說,在申報世遺後,以後的這些山上旅館,都得拆除,搬到山下。

經過一整夜的休整,早上7:30從山莊出來,向右是去西海岸的路。遇上雨霧天氣,所有的景都被掩蓋了,我們仿如在雲霧裡穿行,經過一段一公裡左右向上的石台階,便到了西海岸景棧道。棧道嵌在石崖邊上,行走起來十分輕松方便。可我知道,腳下的每一寸,不知留下多少修路工辛勞的汗水。令人驚嘆的是,如此巧奪天工的棧道,在修建過程中,沒有傷及一人,更沒有留下誰的靈魂。心中突然想起,平安回家,才是最最重要的硬道理。穿行在棧道上,看不清景,能聽其聲,不見其人,聽到水流,看不到溪。我享受的是那一份心情,那一種心景。縱然無緣看到司機說的“男人見了笑哈哈、女人見了羞答答、孩子見了問媽媽”的絕景,但還是很享受那一個過程。西海岸的終點是猴王獻寶,在那裡我們意外地發現了一片霧松。由於前幾天下過一場大雪,松針上還掛著很多晶瑩的冰條,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的北國才有的景色。那種興奮,無以言表,只有用相機,記錄下我們的雀躍,好像每一個景都不能錯過,一陣興奮過後,慢慢發覺,美景應該留在心裡,而不是留在相機裡的。我應該用心來欣賞,用心來體會。景由心生,相機裡只能裝下一個框的景,我的心,可以裝下無窮的。

所有旅行團的人,到此都住回走,只有我跟小雪繼續上路,我問過工作人員,景區內都是可以連通的。在接下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行程中,我倆竟然沒有再遇到任何一個旅客。平整的木棧道在腳下延伸,順著棧道,我倆靜靜的走著,那一份路途上的安靜,我想這輩子也很難有機會再遇上。路上也沒有路標,後來才知道,那是還沒有開通的景點。往上走,大概是穿過了雲層吧,我們開始見到一縷縷的陽光穿透過樹林,樹枝上的冰開始溶化,那種寂靜的環境中,除了自己的呼吸,我清晰地聽到了冰雪融化劈劈啪啪的聲音,對我來說,那仿如天籟之音。原來萬物都有它的聲音,只是我們未能體會,未能領悟。冰融化成小小的顆粒,打在我們的身上,聽起來是如此動聽的樂章。我不知該如何去形容,感覺我的心也應該跟著融化了,融進這寧靜、安逸的山野裡,不被打擾,沒有煩囂,就想這樣一直的走下去、走下去。。。。。。到了無路可進的時候,發現我們已經立足於紫煙石的頂端了。放眼便見到破落了的三清宮。順著方向,繞到宮前。幾個工作人員正在閑聊,突然很羨慕他們的這份工作,在大自然中走走看看就是他們工作的全部嗎?就讓我留有這份遐想吧!三清宮旁的建築已經在一場大火中被毀,只有三清宮的一個門廊,是否還可以見印證它曾有過的鼎盛。繼續向前走,進入東海岸景區,霧開始散去,見到各種怪石、奇松。但在不經意間,一團霧吹來,剛才還清晰可辯的美景,馬上就蓋上面紗,從霧裡隱退。經東海岸可進入南清園景區,這裡有最難行走的一線天景區,這條又長又窄的台階,連續300級台階,沒有一個緩衝點,而且台階窄得容不下一雙腳,要斜斜的行走。回頭再看,這個連扶手也沒有安裝的地方。真不知弄濕內衣的是嚇出的冷汗還是運動的熱汗。一路往回走,中午1:30分,回到我們的出發點日上山莊。下午的時間,我們在房裡休養生息。對我來說,出來游玩,有一段時間,可以停下來,細細回味,當然是最好不過的。

晚上,在山莊前的平台上看星星,那星離我是如此的近,蒼穹像一個優美的圓孤把我罩住,星星越看越多,越看越亮,越看越大。如果我有足夠的天文知識,我一定能夠找出很多的星座,我甚至可以感覺到,那一顆對我閃得最耀眼的星星,是生的眼睛。那樣的夜晚,坐在石板凳上,頭枕著攔杆,夜涼如水,一切都似乎靜止了。這種時刻,我很想要一個肩膀,溫暖的、寬闊的、包容的。好讓我深深的---沉醉。。。。。。

經過無夢的一夜,第二天繼續上路,用不了二十分鐘,就到了索道口,還沒到營運時間呢。坐上纜車,天還下起了雨。幸好翻過幾個山頭,到達時又停止了。洪小姐的車已經在門口等著我們。坐上全新的小面的。我們向婺源出發了。路上大片大片的油菜田,正燦爛的盛放著。如果去婺源是衝著那些油菜花去的,那以後就不必要再去那些收門票的村落了,路上任何一片的油菜花都不會輸給那些村子裡的,而且一點沒有經過修飾的就展現在你眼前了。那些門票只是給你看商業化了的“最美的鄉村”。在那些油菜田中,不時還摻雜著一片白色花的蘿蔔田,我是第一次看到蘿蔔花,原來它也如些的嬌美。

第一站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其實李坑很小,在村口就有一大片的油菜田,有條小河貫穿整個村莊。河水已經明顯的被污染了,在村口的河道上有竹筏可乘坐,往裡走就可以看到徽派建築的房屋,黑瓦頂,白色的牆,兩邊是尖尖翹起的牆頭。遠遠看去,就像是中國的水黑畫。從網上的圖片看到的婺源,的確很美。但當我真實的踏上這片土地時,並沒有給我書中所說“中國最美的鄉村”的感覺。當年聽生所說的80年代來寫生的婺源,大概跟我現在看到的已經相去甚遠。也許菜田還有、流水還流、房屋還在。但那一份鄉村的寧靜,民風的純樸,青春的心境都已經變了吧。過了李坑,,在去汪口的路上,發現一條沒被開發的小村,也不知叫什麼名字。有清沏的溪水繞村而過,村邊是大片怒放的黃色菜田,還有好幾株淺紅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散落其中。這個不用收門票的小村,反而讓我覺得是最值得一游的。包車的好處,就是可以想停就停,隨景而留。再往前走就是汪口,一下子的亂打亂撞,以找飯吃為目標的我們,竟然在一老大爺的帶領下進入了汪口村,無意的逃去了兩張25元的門票,換來一只讓我們食指大動的土雞。這就是旅途中不可預知的事吧。過了汪口,到曉起。那裡有很多棵據稱有千年的老樟樹,村裡隨處可聞到樟樹的香氣。還有古老的祠堂,可我對這些人為的歷史不大感興趣。我更喜歡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下一站江灣,那是江主席的故鄉。但我發現,凡以領導人的身份做招牌的景點,都不要存太大的希望。我的感覺只有四個字,貴而不值。50元的門票,遠不如那條不收費的小村嫵媚。裡面全是新建的,整整齊齊的房子,不是我們要看的景觀,而裡面舊的房子也沒有保護好。半小時我們就逃了出來。最有印像的只有古戲台的對聯“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觀人,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可惜沒留意它的橫幅。離開江灣,我們回到婺源的中心紫陽。

婺源給我的感覺,只能是遠觀,還要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前往。就算它是“中國最美的鄉村”,那畢竟也是鄉村而矣。它不可能美得干干淨淨,小河也遠遠望去好了,避過了它傷痛的一面。說到環境保護,三清山還是做得很不錯的。每隔十來米就會一個垃圾箱,提醒著你不要亂扔亂丟。山上也隨處可見穿著綠色背心的清潔工。可敬的人,可愛的人。

本來行程安排在婺源停留兩天的,可發現我們要看的油菜花在路上已經看得夠多了。再看也差不多吧,而那些所謂的徽派建築,大概是我們的藝術修養不夠,還不會去欣賞,對於祠堂沒有多大興趣考究。改簽了機票後,我們提早了一天結束行程。提前結束行程,也是意想不到和沒有經歷過的,也可算是一個收獲吧。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在心裡,其實,每次的外出,不一定是看到了多少絕美的風景,而是在你心裡留下了多少,感受了多少。同樣的路,不同的人,不同的季節,也有不同的感悟。往往結果不並不是最重要的,享受過程,對我來說,來得更真實。

2007.3.18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