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 “芽莊的海鮮”是此行老李始終掛在嘴邊的一件事情,之前是流著口水無限地艷羨,之後是咂著嘴巴無限地回味。 在芽莊留宿的兩個晚上及一個黃昏,有幸享受到了三頓不同級別的海鮮大餐,可謂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皆入胃中。 相信每一個到芽莊的人,最想見到的非老婆婆莫屬。這個幾乎已經被神話了的形像,牛到連個人容貌特征都可以忽略不計,只剩下一個女性年齡符號,成為眾多驢友心中關於“海鮮大餐”的圖騰。 和所有的人一樣,我們在享受芽莊孔雀藍的大海與銀色沙灘的每時每刻,始終睜大了眼睛尋找這個“老婆婆”。 第一日中午沿著海岸線徒步去往天依女神廟的路上,兩個帶鬥笠的婦女坐在海濱大道的路邊,一個在兜售火龍果,另一個,扁擔兩旁挑的赫然就是海鮮!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老婆婆?似乎年紀確實不輕,但傳說中的老婆婆不是一般出現在黃昏的沙灘上麼? 因為剛剛吃完午飯,我們的四目一齊掃向碩大新鮮的火龍果。開價10,000盾,還價5,000盾(¥2.5),並未指望能成交,因為這個價格走遍了整個會安也沒拿下來。賣火龍果的婦女表情猶豫,轉身和賣海鮮的“老婆婆”嘀嘀咕咕。“老婆婆”瞥了我們一眼,一點頭一揮手,居然成交了!於是乎我們捧著此行最便宜的火龍果在一旁大快朵頤的同時,心中竊喜,這樣的爽直到是和傳說中的“老婆婆”很是相像,看來傳聞所言非虛,待到傍晚時分在這一帶轉悠就能吃到期待甚久的海鮮大餐了! 可惜願望是美好的,時間卻是飛速流逝的。等我們從天依女神廟折回旅館收拾完畢時,海邊早已是漆黑一片了。眼看著老婆婆就這麼從嘴邊飛了,只能一邊安慰自己明天還有機會,一邊向旅店RECEPTION處的小姑娘打探在芽莊何處能吃到物美價廉的海鮮。 20余分鐘的腳程之後,我們坐在了這家Nha Trang Seafood Restaurant(46 Nguyen Thi Minh Khai)的二層窗邊。這是一家法式花園建築,除了中間的全室內大廳可以入座外,樓梯轉角處和二層走廊上均散落著半室外的桌椅,探出身子就能看見街上的車水馬龍。 單單從院子中所停轎車的數量判斷,這兒顯然是當地數得上的豪華餐館。不過“豪華”這詞兒放之越南,我們仍舊可以保持氣定神閑。 英文和越南字的菜單讓我們頻頻使用手機裡的英漢詞典惡補海鮮類的英語單詞,頭暈眼花後決定用最原始的方法來辦——用眼睛看,用手指,用計算器算。 十分鐘後,老李神情疲憊的上樓,痛訴語言不通的弊端:首先計量單位不統一,共計有按公斤(KG)、例(LIT)兩種;其次做法難以溝通,最後仍舊是雞同鴨講外加比比劃劃地把菜單搞定,上什麼吃什麼吧。 第一道是燙烤蝦,一斤65大元,烤的火候剛剛好,外面焦黑的痕跡促使人手指大動,剝開皮後香氣四溢顏色雪白肉質韌性十足;第二道是蒜茸鋦牡蠣,一份大概12粒17.5大元,牡蠣的香味中夾雜著奶油的香味;接下來是蒸扇貝,一份20大元,做法和國內大致相同,味道鮮美;最後就是歪打正著的海鮮粥,米煮得出乎意料的爛,粥裡漂浮著蝦仁、扇貝、魷魚、蟶子等內容,15大元。 就這麼吹著小風,喝著冰檸檬水,享受著126大元帶來的豪華版大餐。之前老李因為語言不通而略顯尷尬的心情,終於在最後教會餐館的越南小姑娘說簡單的“你好”“再見”後一路高漲。在胃口和心情雙豐收的情況下,第一頓陽春白雪般的海鮮大餐宣告結束。關於龍蝦的懸念,就留到老婆婆那裡吧。 第二日因為參加四島一日游,晚飯時間依舊和老婆婆失之交臂。不過這次心情並未太沮喪,因為我們有另一個目標待發掘,這就是功略上提到的Dua Xanh Restaurant(23 Le Loi)。 功略上是這麼形容的,“提供物美價廉的海鮮大餐,很多當地人都在這裡吃海鮮,人滿為患,所以要早去訂位或錯過就餐高峰”。為了這句話,我們花費了近40分鐘、從地圖的最下端一路向上走,最後就差走出了地圖最上端的領域;滿懷著期待,又忐忑著這“人滿為患”背後的陰影。 待終於站在功略所言的街道上,四下卻是一片安靜,沒有“人滿”,似乎連人影都未見。借著路燈張望,旁邊一根電線杆上竟然刷著一張簡易的地圖。 Dua Xanh Restaurant搬家了! 看看距離新址並不太遠,本著“好事多磨”的原則,更為著肚子裡作祟的饞蟲,我們只得辛苦自己的腳,繼續走吧。 5分鐘後,發現了Dua Xanh Restaurant的招牌,不過新的問題也隨之來了。正常的飯點兒店裡空無一人,抄起菜單一看,竟然看到了中文!試想一下,一家經常被本地人光顧的餐館,中文菜單的出現實在可疑。 最後,在美食的引誘下老李超長發揮了他的探路功能,把我們引至了在芽莊的第二頓海鮮美食地HAI SEN(68 Van Hoa St.)。這裡貌似國內的大排擋,大家坐在露天的小桌邊,熱鬧非凡。這條街上並列有三、四家餐館,我們找的這家是吃客最為聚集的。事實證明,在吃飯這件事情上,哪兒人多去哪兒是放之四海皆行的准則。 點菜的時候依然遭遇了語言問題。女老板甚至叫了旁邊桌的客人操著蹩腳的英語和我們溝通,依舊收效甚微。前日看菜下單的做法在這裡也行不通,因為老板的英文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提問。看著老板逐漸多雲轉陰的臉,我們只得對著英文菜單比劃。在我們指完了龍蝦和螃蟹後,女老板的態度開始180度轉彎,居然主動翻起菜單指著FISH的字樣衝我們微笑。 因為有上海的菲同行,菜量基本上是放開了點。按照上菜的先後順序是這樣的:5只大螃蟹,65大元;近1斤重的烤龍蝦,168大元;海鮮湯,15大元;1斤蝦,62大元;蝸牛1份,15大元;海鮮火鍋1份,35大元。比起對面的一家三口本地人圍著一份海鮮鍋,我們十足是做了一回大肚客。 狼吞虎咽的過程中,有人不時過來兜售明信片,有青年拿著話筒穿梭於吃飯的人中賣歌,街邊停著他的三輪車,類似卡拉OK的大喇叭中嘹亮的歌聲響徹夜空。就在這宛若中國8、90年代小城鎮的氛圍中,來自21世紀現代化大城市的我們,徹頭徹腦地在這偽大款的自我滿足中過足了海鮮癮。 不過,人對於美食的追求顯然是無止境的…… 就在吃飽了養神的當口,偶然瞥見鄰桌上了一道貌似鐵板燒魚的菜,奇特的是現澆新鮮椰汁,魚在乳白色的液體中滋滋作響,一股異樣的香氣撲鼻而來。大家於是興致再起,商量著明天在離開芽莊之前再來一次。就這樣,懷揣著關於明天的美味期待,我們繼續捧著肚子回旅店。 芽莊的第三日基本就屬於閑逛,下午時分在沙灘上租一把涼傘,發呆、小憩外加偷拍美女。就在這麼一個理所當然老婆婆應該現身的時間,我們理所當然地看現了老婆婆。 傳說中的老婆婆並不老,約莫4、50歲的樣子,鬥笠之下是一張黑黃的臉,她的擔子裡一邊裝滿了青灰色的大龍蝦,一邊是瓶瓶碟碟的調料。 烤龍蝦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拎起一只放在蔑子上用碳火烤,4、5分鐘後把龍蝦轉移到一旁的鍋蓋上,用剪刀從中間劈開,能看見雪白的肉;之後每部分再單獨烤4、5分鐘,青灰色的殼就在眼皮底下變成橘黃色,然後再剪成小段,就可以進口了。 老李從老婆婆的簍子裡挑出兩只肚圓須長的壯年龍蝦,開始用手在沙灘上寫數字還價。在這裡,只需談龍蝦的價格,至於螃蟹啊貝類啊都是老婆婆隨手抓的,可以理解為隨龍蝦附送。大概和老婆婆僵持了近10分鐘,價格最終敲定。猜吧猜吧,只是任是誰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來的。 75大元!共計有兩只龍蝦、每只在一斤左右;三只螃蟹,雖然趴著看肚子溜圓,其實裡面並無太多內容;一盤貝類,極好吃。 無語啊,坐在沙灘上,對著一片孔雀藍的大海,卷起的銀色海浪前僕後繼的湧上來落下去,夕陽染紅了遠處的海域,而我們,舉著龍蝦蘸著調料像吃雞肉一般地大口消滅,吃累了換個兒小的貝類,一口一個……吃海鮮的最高境界,也不過如此吧。 從豪華飯店精致的餐椅,到街邊大排擋的小板凳,再到細膩柔軟的沙灘,芽莊的三頓海鮮大餐,令人終生難忘。
更多照片,請見http://picasaweb.google.com/april.w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