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不提筆寫上海,是因為上海於我是一個綺麗的夢,那夢如舊上海月歷牌上的美女般活色生香,那夢若黃浦江上的霧氣般飄緲神秘。
我自從來京工作就與上海結下了緣分,只要出差必去上海,於是代表三家單位去了三次上海,第一次是12月份,微涼的南京路上人頭簇動,喝著微醺的我迷迷糊糊兼帶絲興奮的望著黃浦江;第二次是4月份,去開鋼結構會議,行程密密麻麻,換名片聯系作者,這次我有幸看到了張藝謀拍攝的申博宣傳片,激動得熱淚盈眶,不是誇張,是事實,令人激起萬丈愛國心、千般自豪情;第三次是冒冒然的先斬後奏,卻編織了若干人際小網絡(在此感謝王主任給我報銷了機票)。
上海於我是繁華的代名詞,小資的集中營,出差不能領會此都之美好,非自由行不可。此次南行為了華衣美服也要到上海。去時正熱播《新上海灘》,黃曉明當然不會超越周潤發,今日的上海相信在某些方面也永遠超越不了舊上海,不過上海的精致仍然打動著每個女人。
春節時的上海春寒料峭,MM們的打扮綜合起來可以總結為:半打大衣(深色、素色)+長靴(平跟的少,高跟的多)+黑色絲襪+裙子,配上精致妝容與修整過的頭發讓我自覺邋遢,於是在Y的督促下買了粉餅(生平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粉餅,小時都偷偷用媽媽的),把臉抹得煞白,環境真可以改變人噢。
若是說MM這樣令我佩服是少見多怪,那麼舉個在北京可以稱做大媽的年長女人為例,身材嬌小,頭發似新做的卷,衣服合體,在公共汽車站等車來時,車站邊框有十釐米,是鏡子材質,於是該阿姨對鏡將頭發弄得更服貼,衣服更正,絕對叫熱愛生活!
上海的百盛是我每次去都能買到衣服的地方,這次卻與徐家彙的太百對上了眼,在裡面收獲了2%、花木馬等,我在服裝品牌上有嚴重的地域偏見,買衣服時首選是上海制造,其次是杭州貨,北京貨從來不買,廣州貨看喜歡程度,福建貨買運動系列還不錯。
上海人真幸福,有那麼多品牌,打折力度比北京大,種類比北京全,樣子比北京的靚。就連南京路上的美邦旗艦店都一開一串,三槍、古今更是滿街一拐彎就可見一家,讓人驚詫。
上海是個適合消費的城市,若是為了看風景,來這裡未免有些節奏不對。若是來這裡享受生活,品杯香茗、搖搖手中的咖啡、看場電影、逛逛淮海路、進同濟復旦感覺下安靜、欣賞一下街頭的美女……那算是得其所哉了。
上海有兩種景像令我想到兩軍對決,一是渡輪到岸開閘時,自行車、摩托車、行人都呼拉拉一片湧出那兩扇大鐵門;二是淮海路過紅綠燈時,只見綠燈一開,兩邊的俊男美女都甩開大步,氣勢昂然地向對方衝去,因其街道狹窄,便顯著這陣仗很有幾分氣勢。
第二次去上海時買的蕾絲花邊淡紫色雨傘去年已被我用壞,這次去在香港名店街卻沒有再找到這樣的雨傘,今年的雨季我該怎麼辦?
女人味十足的衣服、高跟鞋、小短裙、粉,在北京都不實用,這些披掛上陣在地鐵裡擠來擠去,公車裡搖來晃去,只會令自己難堪。因此,我喜歡上海,為著上海普遍的精致,那萬種的風情不是朝夕之間促成,是吞吐了百年繁榮後的悠然自得。

(上海豫園)

(南京路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