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黔東南之今天的過去——堂安

(美麗的堂安)
如果想回憶過去的時光,如果要重新看到過去的樣子,那麼就去堂安。
和肇興侗寨人不一樣的,是堂安人那種寧靜和與世無爭。在堂安,甚至不容易找到一家店鋪。
從肇興走進堂安,能感受到滿目的梯田層層疊疊地鑲嵌在翠綠的半坡上。四周寧靜的聽不到鳥鳴,各種動物甚至都在寂靜中生活。堂安人與大自然的結合似乎天衣無縫,即使是風雨橋,也順勢而建在坡下山坳裡的溪水之上。
堂安有700年歷史,坐落在肇興東邊的“關對”山坳上,背靠“弄報”山,海拔近1000米,距離肇興侗寨5公裡,有侗族村民160余戶,800多人,房屋大多數取南北向。
1999年12月9日,中國與挪威合作建設與保護的中國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態博物館在堂安寨落戶。世界著名的挪威生態博物館學家約翰·傑斯特龍先生說:“堂安侗寨是人類返璞歸真的範例。”
堂安侗寨在大山之腰,四面青山,峰巒疊嶂,阡陌縱橫,梯田層迭,民居依山就勢,懸空吊腳,井然有序。寨中四通八達,小徑曲曲,通道均用青石板埔墁。“這裡的一切自然和文化遺產都被看著是生態博物館的一部分,任何實物都可能成為社區人過去的歷史記錄。”

(霧中堂安)
當07年11月到達冬季的堂安時,田裡仍然長滿了綠色,田埂上的寸草把整個山襯托的郁郁蔥蔥。
冬季的堂安,很多時候被霧所籠罩。有些人衝破所謂迷霧,去了遠處,尋找到陽光明媚的地方。而堂安人卻靜靜地停下來,享受常年的雲霧繚繞。霧,雖然讓人看不遠;但寧靜地看待腳下一寸寸土地,寧靜地對待眼前一分分時光,寧靜地感受身邊一點點生活;卻讓堂安人心胸寬闊起來。也許,這就是——寧靜而致遠了!
據說,老外們來到堂安小住時,都會跟著侗人下地干幾天農活。他們,和每個來堂安的人,都似乎想尋找到自己曾經或不曾有的過去,真正把過去不知不覺保留到現在的,卻是堂安人。
當我在堂安閑著,徹底忘卻了物質社會那些瑣碎的記憶。
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徑上,一個外來人跟著一個堂安人從田裡回來。碰到時,我們停在吊腳樓的屋檐下。
她到堂安已經3個月,為了過去和過去的過去。當沉浸在過去裡,就忘了現在,忘了還有污濁的空氣、忘了惡臭的湖泊、忘了灰塵飛揚的柏油、更忘了還有爾虞我詐人流!她請我小坐,我卻只有幾分鐘的羨慕。我要返回肇興,還要回到現在。

(堂安鐘鼓樓前的人們)
肇興賓館在堂安的半坡上建了一幢木制分店。到堂安時,既可以選擇住在堂安人家,也可以選擇條件適合的肇興賓館分店。
住在堂安時,那座四角的鼓樓邊,可以領略到堂安人洗菜、洗衣的時光。也可以隨時走到坡下的田裡,一邊捉著田埂上的螞蚱,一邊哼著鄉間小曲。
如果再有機會,小住堂安,而不是匆匆而過。停住腳步,生活在現在的過去!
我的旅游經歷:http://goingtrip.blog.***/

(堂安風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