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東瀛游記,照片見:http://***/wangwei1982
清晨7點的奈良,人很少,再加上糟糕的天氣,讓我感覺不到任何的旅游景點味道,雨還在下,天陰沉的讓人害怕,順著三條通路直走2.5公裡就可以到達景區。途經身影倒映在猿澤池中的興福寺五重塔,便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奈良的主人—鹿,這些“神物”四處踱步,偶爾低頭啃兩口草地,偶爾趴在路旁休憩一番。。。當走進春日大社表參道時,鹿的數量越來越多,泥濘的沙土路旁,茂密的樹林使得原本就不明亮的環境更加的陰暗。。。通往春日大社的表參道上只有我一個人,不免有些害怕,林中時有聲響,順聲看去是三三兩兩的鹿,一路上會從身邊的各個地方出現鹿,體形很大,當陽光明媚,游客數可以相當於鹿只數時,我感覺鹿是很溫順很乖巧的動物。。。而在這樣一個清晨,在這樣一個環境,單人穿行在數十頭鹿中,不時還會驚飛林中的烏鴉。。。讓我感覺不是到了古都奈良,倒像是走進原始森林。。。
春日大社這片土地最初供奉的是春日的土地神。後由藤原氏將“武甕槌命”和“經津主命”分別從鹿島、香取請入此地供奉,之後又迎入了枚岡的“祖神天兒屋根命”和“比売神”。鐮倉時代以後,春日社同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一起,被世人並稱為“三社”,受到了國民的崇拜。若宮祭在14世紀末開始成了日本的國家祭典後,春日社在庶民間的信仰也普及起來。從3000多座參道上由信民捐贈的的石燈和回廊上的吊燈上,就可一窺當年人們爭相參拜的情形。
離開春日大社後,天漸漸晴朗一些了,走往東大寺的路上游人也漸漸多了,這才感覺有些旅游景點的味道了。游客紛紛買鹿食喂它們,鹿們也焦急望著人們手中的美食,東大寺門口漸漸熱鬧起來。
想來,奈良梅花鹿圍繞寺院散居的形式估計也是從唐朝泊來的。隋唐時期,鹿就已經成為了尊貴與權利的像征。許多宮廷都有自己的鹿苑,天子在臣子們的陪同下,可以在自己的宮廷裡逐鹿。但是至於能否逐鹿天下、逐鹿中原,就不得而知了。奈良翻版我們唐朝建築與寺院的價值,或許就在於不但把源自我國唐朝時期的寺院建築完好的保存下來,連梅花鹿散放的形式也完好的保存下來。
東大寺南大門的正面,連接著中門的回廊環繞著大佛殿,在其前方左右兩邊矗立著東西兩座七重寶塔,後方是僧坊圍繞著的講堂,講堂東處則配備有食堂。東面的山地中座落著法華堂、二月堂,西面是戒壇院,西面最北處為轉害門,西北則是正倉院。
到了奈良就要提一下鑒真,鑒真以66歲高齡,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於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鑒真留居在東大寺。由他設計和指導,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築技術的最新成就。他還傳播了雕塑藝術干漆法。他用鼻子嗅辨藥物,為日本鑒定了許多草藥。他在日本居留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廣德元年(763年)逝世後安葬於奈良唐招提寺,相傳他的弟子塑造的鑒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該寺,定為日本國寶,是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只可惜為了趕時間去姬路城,逛完東大寺後我就匆匆的返回車站,沒能去成唐招提寺。
古都奈良,世界遺產,人類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