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而無望地參與

作者: shanxitiger

導讀在張承志的《接近的努力》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聽說過葉文福(他才算得上是詩人)的一個故事。他從喀什到烏魯木齊的長途車上,和滿滿一車維吾爾人同路。維吾爾人唱了一路,照例唱得瘋瘋顛顛。而葉沒有語言,也不熟悉他們。他枯坐一路,那時的喀什路要走六天。車到烏魯木齊,滿車的維吾爾心滿意足地下車了,沒有人理睬他。等葉踉蹌下了車,他抱住一棵 ...

在張承志的《接近的努力》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聽說過葉文福(他才算得上是詩人)的一個故事。他從喀什到烏魯木齊的長途車上,和滿滿一車維吾爾人同路。維吾爾人唱了一路,照例唱得瘋瘋顛顛。而葉沒有語言,也不熟悉他們。他枯坐一路,那時的喀什路要走六天。車到烏魯木齊,滿車的維吾爾心滿意足地下車了,沒有人理睬他。等葉踉蹌下了車,他抱住一棵樹,號啕大哭起來。”

這個故事讓我感動,因為我也同樣地渴望接近和參與。

******

小時候爬黃山,因走錯了下山的路,不巧登山索道又修理,為了接近自己心中的山,硬是花了五小時登到山頂。

在陝北旅行時,真是非常希望能參加初五後開始的過年,可惜時間沒安排好。所幸的是,在純淨的藍天下徒步走過了陝北的群山,接觸了陝北的農民,接近了黃土高原的靈魂。

不過,更多的是遺憾和無望了。

在國外旅行時,最痛苦的時刻之一是,當地人聚在一起聊天,談到興起、哈哈大笑,而你卻不只所雲。特別同海外華人在一起,有種想參與卻不能的無力感。

走過山川河谷、城市鄉村,再雄闊俊美,再貧窮繁華,總知道自己是個局外人和過客。

如果面對這些沒有情感的對像,無法接近或參與只帶來少許的遺憾,那麼對喜愛歷史的我,對無數的歷史遺跡、人文景觀就更生出揮之不去的無望了。

在有著數千墳塚的孔林裡,曾經想像過每個土丘後的激蕩或平淡的一生;在長城上,眼前幻演出烽火爭鬥的場面;在秦陵,在唐雁塔,在充滿血淚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都江堰,在蘇州拙政園,在所有的因時間阻隔而凝固、而永遠無法參與的地方, 怎能不生出一種濃烈的滄桑和無望。

其實,所謂旅行,無論穿越空間、時間或情感,或許就是一個人試圖掙脫宿命、掙脫“柔軟封閉的牢籠、七八十年的徒刑”,而去做的一場無望的抗爭。

******

“和葉難過的一樣,我的命運也僅是旁聽。聽見了,愛上了,心裡發燙了,又無法深入,被拒之於外-那真是可怕的折磨。”

雖然無望,但是接近的熱望和努力,從來沒有過一絲一毫的猶豫。

讀余純順的游記,最感人的就是那書後成百上千全國各地的郵戳,那可是一步一步走到每個郵局親自蓋上的。一個一個看過去時,我的眼睛都有些模糊了。那種接近和參與的熱烈!那種無望!那種勇氣!

我折服於這個信條,要用一生去實踐它。

盡管無望,仍然熱烈地接近和參與。

---------------------------------

作者:雲南老虎

日期:2001年11月25日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