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散記

作者: 懶貓yucky

導讀說起這次婺源之行,也是臨時下的一個決定,上網匆匆搜了搜行程攻略,背上了久違的包包,直奔火車站。一個晚上的勞頓之後,終於到了景德鎮,青花瓷的故鄉,沒空細細品味那瓷都的秀美,尋找著前往婺源的車子。一同下車的還有一些福州的驢友,不過看上去是同一伙的。關鍵的時候人口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正當俺們徒步前往車站的路上,一群人已包好車,一股黑煙,絕塵 ...

說起這次婺源之行,也是臨時下的一個決定,上網匆匆搜了搜行程攻略,背上了久違的包包,直奔火車站。一個晚上的勞頓之後,終於到了景德鎮,青花瓷的故鄉,沒空細細品味那瓷都的秀美,尋找著前往婺源的車子。一同下車的還有一些福州的驢友,不過看上去是同一伙的。關鍵的時候人口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正當俺們徒步前往車站的路上,一群人已包好車,一股黑煙,絕塵而去。而我們卻難道多了那一份休閑,隨便找家小店,點上兩碗米線,安慰一下空空的肚子。天公似乎也不做美,雨點漫天飛舞,當俺坐在去婺源的車上時,發覺鞋子已濕了大半,同車的還有幾位福州的女生,打打招呼聊聊天,也算是驢友一家親了。車子飛快行駛著,公路旁的一根根長長的像花瓶的東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認真觀察之後,原來是燈柱,不同的是用青花瓷做的燈柱,像是藝術品,也不枉瓷都的美名的。車子慢慢遠離了市區,道路也隨之顛簸起來,車子時不時來一個彈跳,震的屁股生疼。路邊的村莊也越發顯得古樸起來,青白斑駁的牆面,高高的馬頭牆,還有那門檐上的磚雕,雖不細美,確也帶有明顯徽派建築風格。昨夜的勞頓也慢慢地侵襲了上來,眼皮開始不停地打架,禁不住困意,就在這車子的搖藍裡,慢慢進入了夢鄉。一覺醒來,已快到紫陽鎮了,雨還在下。俺們的計劃是打算到紫陽鎮後直接轉車去江嶺,這樣就可以在江嶺看完油菜花後還趕得上回途的車輛。可惜計劃總沒有現實變化的快,在紫陽車站找了老半天,都沒看到直接去江嶺的車子,只好臨時改變計劃,先到曉起再作打算。到了曉起,人叫那個多啊,老天也擋不住人們出行的欲望,好在事先已在曉起訂好了住宿,扔下沉重的背包,輕裝上陣。到了路邊,不惜被告知已經沒有進去江嶺的車子了。為了不錯過那夢中的油菜花了,俺們伙同同車的福州驢友,花上二百大洋包車進去,心裡那個疼啊。去江嶺的路況差的出乎我們的想像,一場雨水過後,道路的坑窪不平,車子只能小心地繞過一個個泥水坑,不斷向前衝刺,濺起一片片泥漿。如果是步行,真不知抬腳後要往那裡放呢!路邊的小河升騰起陣陣水汽,襯著岸邊新綠的枝葉,宛如仙境一樣。越往前行,油菜花也漸漸多了起來,終於車子來到了一片開闊的山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仿佛一幅秀美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懷著激動的心情,直奔那一片花的海洋,漫步在花叢裡,枝條的上雨點灑落在臉上,脖子上,清新而又冰冷,渾然不知身上已經半濕。山中霧氣時濃時淡,站在高處,一時眼前是白茫茫一片,一時又是風吹霧散,入眼的是那滿山的油菜花。攝友們也是早早架好了腳架,毫不留情地謀殺著膠卷,而我也把這一份美麗的畫卷,珍藏在記憶中。人在大自然面前,只能是感慨大自然的偉大。回程途中看到一隊驢友正在泥水中努力向前穿行,不禁為他們擔憂起來,這樣的路況還有天氣,實在是不適合徒步穿越的,不知他們的領隊是做何想法,不得而知。返回曉起,如織的游人還未散去,肚子已是咕咕在叫了,點了傳說中的荷包紅鯉魚,豬肝湯和青菜,魚的味道感覺一般,不是知師傅的水平問題還是傳說未免過於神奇,也不好深究,倒是辣辣的豬肝湯喝得滿身舒坦。旅游帶來的商業氣息總是會很快侵襲一方水土,這裡同樣無法避免,村裡也是隨處可見賣工藝品的小攤,依舊是旅游區千篇一律的東西。文化似乎總不能和商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夜幕漸漸地籠罩了整個村落,村子回復了寧靜。背起三腳架,和MM開始探幽那夜色中的村落。昏暗的燈光,映著濕漉漉青石板上,踏上去仿佛腳底都透著那份冰冷,穿行在昏暗的小巷中,前方不時傳來小孩們嬉鬧玩耍的笑聲,轉角處,昏黃的燈光照在磚雕的門樓上,遠處仍是漆黑的一片,時光仿佛又回到久遠的過去。前面的聲音把我從記憶裡喚醒,尋著聲音,我們來到一家小店。店裡的幾個驢友正轉著各色硯台打轉,老板也興致勃勃介紹著硯台的鑒別知識。俺也順便充充電,了解到原來婺源的硯台還有老坑和新坑之分,真可謂是無心之得。隨意的逛著,路邊的一家小茶店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婺源是以綠茶出名的,俗稱“婺綠”,店門口正在培干的剛采摘回來的新茶,聽著主人的介紹,我們也沒閑著,品著清明的新茶,滿口的清香甘甜,回味無窮。村裡的一些屋子至今還可看到文革的標語,可見我們光榮的歷史也曾在這寧靜的村莊裡輝煌過。每每在路邊架好角架,前面總會閃過一兩個驢友的身影,看來和我們一起在夜色的尋幽探古的還真不少啊。突然覺得我已經愛上了這夜色中的曉起,不僅僅是它的寧靜,更多的是一份漫步在其中的隨意。回到村口,橋頭那隊露營的驢友已點亮了燈光,飛揚的歌聲回蕩在黑暗的夜空中,年輕人,張揚著他們的青春,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清晨起了個大早,整個村子仿佛還沉睡在夢中,只有那屋頂上的緲緲炊煙預示著新的一天的開始。村口的牌坊靜靜地促立著,少了白天的喧囂,卻多了那一份靜遠的沉思。點上兩碗稀粥,就著幾個熱騰騰包子,撫慰一下空空的肚子。嫩白豆腐夾雜著辣椒做成的包子餡,一口下去,熱辣辣的滿口生津。空氣中帶著一絲絲的寒意,不由地讓人精神氣爽起來,穿梭在古老的巷子裡,抬頭是一溜青白的天空,高高的馬頭牆上偶而可見一兩個狹小窗戶,似乎也帶著久遠的歷史。曉起分為上下曉起兩個小村落,游人一般多在上曉起觀光游覽,下曉起仿佛被遺忘在人們的記憶中。連接上下曉起是一條蜿蜒的田間小路,小路兩旁的田野裡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花枝間夾帶著露水,在陽光下晶瑩透亮,真是人在畫中游,渾然不自知。下曉起還籠罩在晨霧中,遠遠望去,一片粉牆黛瓦,隱在清綠的山水間,好一幅世外桃源。山是離不開水的,一條小河伴著古老的石板小路,一路走向村口。沒有如織的游人,村子顯得安寧而又恬靜。放任自由的腳步,步入一個個古老的院落,尋找那份被人們遺忘的歷史。路邊不時飄過一陣陣香氣,原來是新蒸熟的清明粿,只後悔早上多啃了幾個包子。從曉起返回,我們在汪口下了車,路邊的一塊粉牆寫著“千年古村落 江南第一祠”,沿著河邊的水泥路,尋找著古村落的入口。一路而下,俞氏宗祠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宏偉的木雕大門,正對著河口,倒也符合枕山面水的風水之說。大門上鬥檐飛翹,襯著青瓦白牆,粗大的木梁雕著精美的圖案,雄偉而又莊重。大門後面是一方天井,回廊的柱子上趴著兩頭小獅,雄牙利爪,姿態萬千,上方的則是猴子獻桃圖,形像逼真可愛,柱子與柱子的連接處,更是一輪雕花的圓台,枝葉清晰可見,仿佛還透著一絲春意,正堂的橫梁上則雕著青龍,鳳珮,雙魚,壽圖等,逛著逛著,仿佛走進了一個木雕的博物館。走在古老的石板街上,游人寥寥無幾,兩旁的店鋪走過了歲月的滄桑,陳舊的木門上依然留著歷史的足跡,偶而可見店門口坐著一兩位年長的老者,曬著太陽,享受著自已的那份安詳。連街上的小黃狗似乎也受到了氣氛的感染,懶洋洋地躺在牆角邊,眯著雙眼,舒展著身體,享受著暖洋洋的陽光,渾然不顧我們前行的腳步。現代的文明仿佛並沒有在這裡留下深刻的腳印,只有那街上的電信標志,仿佛在述說它也曾經來過。小街的地勢很高,沿著石階下去是一片寬闊的河灘,依稀可以找出舊時的埠口的痕跡,灘上幾位婦女們還在烈日下刷洗著衣物,勤勞總是婦女們的優秀品德。靠山的一側則是門票中著重推薦的古老宅院,走在狹窄的巷子裡,濕滑的石板透著潮氣,引導著我們步入了一座座古老的建築。推開沉重的木門,吱的一聲仿佛打開了歷史的記憶,陽光穿過高牆,斜斜地照在一方天井裡,簡單樸素的堂屋,正中的畫像好像是一位知識淵博書塾先生,鶴顏白發,慈眉善目。大門底部兩邊的石雕讓我眼前一亮,小橋流水,松濤樓宇,形像無比。隨意走進一戶農家,吃上一頓地道的農家飯,香噴噴的白米大飯,熱辣辣的豆腐湯,還有嫩脆可口的炒蕨菜,讓我和MM贊不絕口。看過MM上次雨中拍的李坑,確實秀美無比。只可惜俺這次來的時機不對,一則嬌陽似火,二則游客也太多了點,都趕著油菜花開放的季節來了。頂著烈日,穿過李坑的牌坊大門,匆匆逛了逛文昌閣,沿著河邊的石板小路,直奔村口而去。村口的幾棵大樹擋住了烈日炎炎,一陣清風吹來,漫天的飛花落葉,打著旋兒,灑落在水面上。小河口還是泊著那幾條小船,只是在烈日下,少了雨中的那份生氣和靈動。河流從村子當中穿過,兩岸多以小橋相連,搭上兩三塊青石板,就這樣走過了幾百年。村子裡到處都是游客,勿勿地趕在大伙之前,逛了逛大夫第,春藹堂等處。相同的風格看多了,心中也少了那份激動,熙熙攘攘的腳步,打亂了自由隨意的心情,在這裡我就像一個勿勿過客,只是路過而已。游人所帶來的自然是濃重的商業氣息,相對其它村落,這裡的旅館、飯店多了許多,火紅的燈籠似乎也成了招攬游客的招牌。爬上一座小山,至高處,李坑的全景一覽無遺,只是火熱的太陽讓村莊少了那份生氣,下山的小道上也是人擠人,拍照也算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回到紫陽鎮,無暇細逛,勿勿趕回景德鎮,晚上,我們即將踏上返程的列車。打了輛TAXI,直奔景德鎮的陶瓷市場,打算去體驗一下瓷都的文化。沒想到逛著逛著,卻沒有了興致,做買賣的地方怎麼還會有文化的氣息呢。景德鎮不大,城市建設也比較一般,不過有個好處就是街邊都有供人小憩的木制長椅,逛累了坐著歇歇,放松一下僵硬的腳步,倒也舒坦。找家小店,點上一份酸菜魚,外加兩碗牛肉米粉,兩人吃得滿頭流汗,大塊朵頤。不經意間發現馬路對面有個“御窯廠”的大門,興致勃勃地衝過去,沒想到滿院的機關單位,就是不見窯廠的痕跡,瞎轉了半天,才發現一個窯廠的遺址,可惜天色已晚,鐵將軍鎖門,無法一睹真容。伴著隆隆車輪聲,一夜酣睡,抵榕!-->


(曉起)



(曉起)



(曉起)



(曉起)



(曉起)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