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懸棺在離四川宜賓130公裡的珙縣洛表鎮,從宜賓出發先要輪渡,在渡船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剛坍塌的宜賓大橋。 到珙縣的路上自然景色保存的較好,有原始森林之貌,也有不少山布滿梯田,奇怪的是每一個山頂都有一兩間房屋,不知這些人住在那裡,看望最近的鄰居也需大半天,如何生活。路邊不少人用榔頭把石頭敲碎賣給建築隊,以此謀生,一人干一天賺不了十元錢,但是山中不少新蓋房屋,出租車司機解釋說山中略有姿色的女孩都出去“自謀生路”,否則種些紅薯、高梁,敲敲石頭哪能蓋這麼好的樓房。
一路顛簸,跋山涉水,走了三個多小時終於到了僰人懸棺所在地。我看到完好的棺材有二十多具,長年經風吹日曬呈黑色,高懸相當於十層樓房的幾十米高處,且最高的幾具處在岩壁的凹陷處可避風雨。較低的地方可見數百個岩洞,可以看出若非破壞,此處懸棺應有上百具之多。洛表一帶類似的懸棺點有十余處尚未開放,總計原應有上千具懸棺。懸棺高低不一,但越低則可以看出懸棺數量應該越多,是否懸在最高處的生前地位也最高?
站在高聳入雲的灰白色岩壁前,仰視飽經風雨的黑色懸棺和下面密密麻麻的岩洞,歷史的滄桑感悠然而起。我忽然覺得這斑駁的岩壁,就是人類的歷史,少數偉人在歷史上高高地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跡,被後人所記得,而大部分人只能在歷史的岩壁下,留下一個個小小的岩洞,作為曾經在地球上生存的證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