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隨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閩南隨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題記: 一只小鳥從窗台飛過,倏爾,又飛了回來,卻不是原先的。 -這就是日子。 在相似的鳥兒飛來飛去的歲月裡,每逢春雨綿綿的時候,那些逝水流年的童年往事,便會出現在柔軟的雨絲之中,所以我喜歡下雨的日子。特別是春天時節的雨,不像秋雨那般瀟瀟,使人愁煞。 一 在晉江流域的安海有座橋叫做安平橋(也叫五裡橋),橋的� ...

閩南隨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題記:

一只小鳥從窗台飛過,倏爾,又飛了回來,卻不是原先的。

-這就是日子。

在相似的鳥兒飛來飛去的歲月裡,每逢春雨綿綿的時候,那些逝水流年的童年往事,便會出現在柔軟的雨絲之中,所以我喜歡下雨的日子。特別是春天時節的雨,不像秋雨那般瀟瀟,使人愁煞。



在晉江流域的安海有座橋叫做安平橋(也叫五裡橋),橋的另一頭連接著一座叫做水頭的小鎮。晉水依依的鎮上有座山叫做“奎峰”山(俗稱雞籠山),山腳下有個村莊-山前村,那就是我的外婆家。

當年祖上為逃避戰亂遷居的地方也在“奎峰”山下,當年叫做轉移大隊(現在稱作水頭支前新村),外婆家就和我們隔著這座不高的山。據外婆說我們大聲講話,她那邊都聽得見。印像中的外婆是位勤快儉樸的裹足女人。我還記得有一年,在泉州上班的四舅,來接外婆去城裡住,外婆借口家裡的雞鴨離不開,其實是住不慣城裡。四舅一急,把籠子的雞鴨全扔房頂上,才迫使她到了泉州。這也是外婆的第一次出遠門,暈車暈得天翻地覆,據說躺了一星期才緩過來。

外婆第二次來泉州,是我父親生病住院的時候。她是來照顧我們兄弟的,當時我們家住在北門的“下孝友”巷的單位宿舍。外婆很會收拾,把家裡的房前屋後弄得井井有條。鄰居們都說,這位“老媼”太能干了,搞得這麼干淨。外婆還是一位儉樸的人,而且持家有方。一年到頭都是一身黑色衣襟。家裡如果有些好吃的菜,她都要留一些下餐吃,常讓我們兄弟垂涎三尺,意猶未盡,總是惦記著解饞的日子。

外婆回到老家後,還是習慣單獨一人守著老房子。大舅舅的新房子,她固執地不肯搬進去,大家只好隨她的意。



當年在水頭上的是“奎峰”小學,經常要經過外婆的村子,我會特意地繞到她門前看看。如果正好在磨豆腐,我就有豆花喝。外婆做的豆腐挺嫩的,好吃得不得了。她還經常把做地瓜粉磨剩下的地瓜頭和麥粉一起,弄成“地瓜麥糊”吃,我常常能在外婆這裡換換口味。雖然已經過去了多年,外婆呼喚我的聲音,還時常縈繞在耳邊:“憨豬”(小名),來吃麥糊!“憨豬”,來喝豆花!

我工作以後一有回到水頭,就立馬上去山前看望外婆。她喜歡吃泉州的一種用面粉和蔗糖做成的餅,名字叫做“信杯餅”(因形狀像彎月,又似蔔卦用的“信杯”故名)。每次見到我,她常對我說的話是:要乖乖地上班,特別要懂得孝順你姆,她太不容易啦!拉扯大你們兄弟。其實外婆也很不容易,早年守寡,又是一位裹腳的女人,拉扯大了母親他們兄妹是何等的辛酸。

外婆給我印像最深的是力氣很大,就是年屆七旬時,還能高舉十多斤的石槌,舂搗稻谷。外婆的生病,是在一次起床後摔倒,造成股骨骨折。無法醫治的她只能躺著,沒有了勞作的外婆衰老很快。兩年後,才早早地離開我們,享年八十三歲(她的母親,我的外曾祖母,活了101歲)。外婆原名:余烏雁,南安縣石井鎮院下村人氏,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嫁入山前王家,育有四子二女。



歲月是無息的,也是無痕的,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變老,卻無法令我淡忘兒時的鄉村樂趣和那濃濃的鄉情。一直到現在,這股鄉村情愫常常縈繞在我的心間。在以後的旅途中,如果有經過熟悉抑或是陌生的村莊,常能讓我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往往使我想起了外婆那矯健的身影。後來我才明白:沒有親情和血緣作為媒介,鄉村其實就是一個蒼白和空幻的概念;這世間如果缺少了親情和情感,即使車水馬龍,繁榮昌盛,也只是一個冰冷的村莊。

尾聲

如果說,人的一生真有什麼事情,叫做歲月如歌的話。我想那就是在童年的時候有無窮游戲的童趣;在少年的時候有曲折飄泊的經歷;在中年的時候有幸福平淡的生活;那麼在老年的時候就會有無數難忘的回憶。

附錄水頭鎮旅游提示:


1、水頭街尾的安平橋,是著名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的“五裡橋”,目前還沒有收取門票,可從水頭方向徒步2.5公裡到對面的晉江安海鎮,特別推薦傍晚時分,可在橋上感受落日余暉和青蔥的“雞籠”山景;

2、水頭的“奎峰”(雞籠)山上有座“土地”廟,據說挺有靈氣。當年我們全班同學在我的率領下,到山頂膜拜。竟然全班考上中學,僅此一屆(我的成績全縣第二名),轟動一時;

3、在“奎峰”山中,以前還有數十座解放戰爭時期的烈士墓,每當我們去敬獻花圈時,望著這些墓碑上陌生的姓名時,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牽掛。如今開發後,這些烈士墓已不知所終了,但是他們熱血的身軀,曾經在這裡停留;

4、“奎峰”山前的一處軍營,文革末期曾經駐扎著一支“朱德”的部隊,一次軍糧短缺時,他們向我奶奶借了一“管”米,歸還時互相禮讓中,撒了一地的場景,我還有印像。晚上這裡常常有軍民聯歡的活動,現在他們挖掘的做飯灶台遺跡猶存;

5、水頭至石井鄭成功故居5~7公裡,每天從七點起,每十分鐘有一趟從泉州發出的專線車,途經水頭(票價4元)。也可在水頭雇摩托車工前往,票價在7~10元之間;

6、如果是對石頭文化或是板材生意有興趣的話,離鎮區2公裡的潘龍中國石材第一市場,也可前往參觀。

2007年清明時節追記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