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在關西的天空下--白鷺之城,姬路城

作者: 阿巍正傳

導讀姬路城照片,更多游記見:http://***/wangwei1982 離開奈良時,還是陰雨連綿,但是當中午來到姬路時,突然陽光明媚,真的是很突然,讓被連日陰雨搞得很郁悶的我瞬間來了興致。出了姬路站,順著中央大道走1公裡就到了被稱為“白鷺城”的姬路城下,大阪城、名古屋城之類「年輕」的城根本無法和6、7百工齡史的姬路城相比。姬路城是日本最具代表性、最完善的城郭建築之一 ...

姬路城照片,更多游記見:http://***/wangwei1982

離開奈良時,還是陰雨連綿,但是當中午來到姬路時,突然陽光明媚,真的是很突然,讓被連日陰雨搞得很郁悶的我瞬間來了興致。出了姬路站,順著中央大道走1公裡就到了被稱為“白鷺城”的姬路城下,大阪城、名古屋城之類「年輕」的城根本無法和6、7百工齡史的姬路城相比。姬路城是日本最具代表性、最完善的城郭建築之一,在我看來是「日本第一名城」。入城後是一片很大的綠地,人們坐在草地上游戲,休息,能夠在姬路城下如此生活,真是令人羨慕。進入內城,登階下坡,發現城內不僅大,構造十分復雜,易守難攻。天守閣由大天守和周邊的三個小天守組成,氣勢非凡。天守閣外能看到歷代城主的十字文瓦,顯示各位城主的功績;特殊材料塗抹的油壁,傳說可以不懼火炮;普通牆壁上有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空,統稱“狹間”,用於抵御入侵者;以及美麗的建築造型—千鳥破風,唐破風,用於通風換氣;城中有個地方叫做腹切丸,有切腹場、檢視席和洗首水井,通過名字便可知道這個地方是用來切腹的。三國豪和菱之門,「る」之門組成的空間是對敵人進行“甕中捉鱉”的。姬路城內有很多門。古人可能怕迷路或為了方便指示,所以按著名的日本古詩「伊呂波歌」的詩詞給門取名(注)。原詩詞為「いろはにほへと……」,所以最外一扇門叫做「い門」,進去第二扇叫做「ろ門」,依此類推。進入天守閣內,要脫鞋以保護城內設施,通往每一層的樓梯都十分狹窄,讓1米8的我走起來更加的困難,為了確保安全,我索性脫下提供的拖鞋,徒腳觀光。閣內原汁原味的保留歷史的原貌,沒有後人的畫蛇添足,世界遺產才能真正顯現出它的魅力。大天守內有兩根直徑為1米的原木作為支柱,稱為“東大柱”“西大柱”。據歷史學家說目前日本所能找到類似的樹木只有兩棵樹齡700多年的柏樹。「ほ」門外的姥ヶ石,相傳豐臣秀吉築城時,石材不夠,一位老婆婆便把自己家的石臼獻給了秀吉,秀吉高興的使用後,百姓們紛紛貢獻材料,工程才得以順利完成,所以這個石臼被放在天守閣最顯眼的地方。姬路城還有很多傳說故事。例如宮本武藏在天守閣降伏妖怪的傳說;忠於愛情的千姬。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孫女。19歲時,大阪城戰亂,丈夫自殺。她只好四處逃難。逃難中,遇到桑名城主之子。兩人一見鍾情結婚,移居姬路城。沒想到長子三歲夭折,接著丈夫又死亡。她不得不回到江戶。獨身活了40年。70歲死去。千姬的住所就是姬路城內的“西の丸”。另一則是殉於愛的女人心──阿菊。500年前,姬路城主的管領企圖謀反。城主手下的忠臣知道了以後,讓他的情人阿菊作為女佣潛入管領家打探。後來,管領果然奪取了姬路城。忠臣往外逃難,但阿菊仍然留下來。不久東窗事發。管領故意隱藏一碟子,嫁禍給她,把她投到井裡,誅殺之。之後,姬路城開始出現鬼怪。

坐在大天守下,透過櫻花樹仰視天守閣,不禁再次感嘆姬路城的雄偉,再配上櫻花的陰柔,不愧被稱為日本的“國寶”。離開姬路城,到了城西500米處的“好古園”,對比姬路城的雄偉,它是雅致到了極點,全園如同一個大盆景,游人就置身於盆景之中:活水軒,宅邸庭院,潮音齋,竹園,聽書亭,花庭,松園,落葉園,茶園,游廊,流水怡園。。。姬路城與好古園,一剛一柔,如同武士與歌伎,刀與菊花,展現出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