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億似水年華-烏鎮游

作者: 963大蔥

導讀自從看了《似水年華》以後,烏鎮,就成了一種情結,一種夢想,想去看一看,那夢裡水鄉。2005年9月9日,等待大蔥的自由周末,踏上了南行的火車,蘇州,周六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已然來到了。跳下火車,車站裡就是蘇州的感覺,在有空隙的地方,絕不讓它閑著,一假山一叢綠,耳邊是輕輕的吳儂軟語,路邊擔子裡是南方的大粟子,大的都脹裂了口,金黃金黃的誘著人,空 ...

自從看了《似水年華》以後,烏鎮,就成了一種情結,一種夢想,想去看一看,那夢裡水鄉。2005年9月9日,等待大蔥的自由周末,踏上了南行的火車,蘇州,周六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已然來到了。跳下火車,車站裡就是蘇州的感覺,在有空隙的地方,絕不讓它閑著,一假山一叢綠,耳邊是輕輕的吳儂軟語,路邊擔子裡是南方的大粟子,大的都脹裂了口,金黃金黃的誘著人,空氣是濕潤潤的,在穿過馬路去搭公車時,發現了繁忙的大運河,這個城市,這樣的迎接了我們。在總站坐上24路,蘇州的行程,大蔥照顧我,先去我挑的寒山寺。一路左拐右轉,坐過站,問路,等車,腿著,還發現了當地的好吃雞蛋餅 (此餅的做法:將生面餅放入鍋中,並在上面打一個雞蛋,兩面熟透後,撈出,塗滿醬,並灑上榨菜丁,香菜末,蔥花末)。終於找到山門了,是寒山寺別院。想想以往每年都在過新年的時候,看到新聞裡,蘇州人去寒山寺撞鐘,在那個時候,就在心裡想過也要去聽聽。今天,我聽到了,悅耳,悠長,喜悅的鐘聲。順著鐘聲尋去,到了楓橋夜泊和寒山寺的入口了,站在小石橋上望左,是楓橋夜泊的一個個景點,看看了,就覺得不必進去了,裡外都是一個樣子,而望右,就是寒山寺,沒有學生票,還是得進啊。 寺裡也有一個小小的蘇州園林,逛了一下,發現小亭子裡有一個石碑,刻了三層的佛像,很是細微。穿回廊,游走在寺裡,看香客,聽鐘聲,登塔遠望,一個個勾心鬥角,才相信,自己是真的到了江南。

寺廟不大,一會兒就能逛完,出來後,沿著門外的井向右走,是一條小小的商業街,主要是想沿著水邊感受一下。在街上發現一家的書法很特別,老先生左手執筆,並寫反書,一邊看他揮毫,一邊在心裡想這個字是啥,下一個是啥,看著看著就不由自主的歪頭張望宣紙的下面,自己找答案。

一路慢行,到了大街上,第一次找到了蘇州獨特的標志,車站是仿古長亭建築,忘記是哪一年從新聞中得知此舉的了。由於懶得等車,繼續發揮驢子本色,腿著,好在兩個人都喜歡此舉,無怨言。走到運河邊,看到一仿古建築小園,白牆黑瓦,勾心鬥角,簡單別致,甚是喜愛,走到門前,得知是徽州會館,進去一問才知已經被單位當作辦公場所了,不讓參加,可惜,只能在院外繞了一圈,過過癮。還是趕路吧,下一站,留園。在蘇州郊外亂走,經過了蘇州職業技術學院,路過郵局時把寒山寺的明信片門票寄回了家裡,我和大蔥還是各寫各的,不過下次應該寄給對方了。我們終於自己找到了留園的大門口,還是沒有學生票,不過此處的細微之處在於,可以憑門票免費存包,不過要先交押金。進門後,順著悠悠地評彈聲,來到了一片水域,應該就是明瑟樓了吧,此處的蘇州評彈已經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欣賞。大蔥決定開始創作了,呵呵,在岔路口,俺本來和他說好,看一眼左面的院子就回到右面的路上來找他。結果,結果,在俺滿足了好奇心後,俺回到右面的路上卻怎麼也找不到他了,這個時候,才發現了在留園捉迷藏還真是好啊!我是沿著石子路走啊走啊,咦,怎麼拐了一個彎,到了又一個陌生的地方了呢?心裡很急,身邊的景色再美,也無心停留了,只想找到他,可是可是,為什麼在我走了一個又一個園子,過了一個又一個小橋,穿花叢,順水流,上了假山,東張西望,還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該怎麼走回約好的地點?絕望了。竟然在胡亂走之後,到了冠雲峰了,突然想起來,俺的手機關掉了,他要是在找俺也會找不到的,趕快開機,呵呵,一個短信已經“嘟嘟”地追來了,俺在撥電話的同時,電話也打來了,我們像日劇一樣,“喂,喂”地同時,回頭都望見了對方,這一刻,真好!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之後,倆人才又細細領略了蘇州園林的點滴、細微。

這個就是讓我迷路的留園。@-@

下面摘抄一些有關景點的介紹,俺就不嘮叨了。嘻嘻,偷懶嘍。=^o^=

留園始建於明萬歷年間(1573?1619),初為太僕寺卿徐泰時之東園。清代乾嘉(1736?1820)時期,園歸東山人劉恕,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有蒼凜之感,“前哲”韓文懿亦“嘗以寒碧名其軒”,因易名“寒碧山莊”,又因地處花步裡,有稱“花步小築”。清同治光緒(1862?1908)時,留園被湖北布政使盛康購得,盛氏又對園進行了擴充,因前園主姓劉,又寓“長留天地間”之意,故改名留園。

留園占地2.33公頃,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種植瓜蔬。從中部入口處進園,有一道曲折幽暗的通道,經過幾道周折,才逐漸開闊明亮。在“長留天地間”腰門處,六道漏窗將園精景遮掩,但透過花格,園內景致隱約可見。西折順廊可達綠蔭軒。西面爬山廊順山勢逐漸抬高,廊內西壁上嵌有明代董刻“二王法帖”,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法帖數十方。聞木犀香軒是中部的制高點,在此俯瞰中部,曲溪樓、清風池館及遠翠閣等高低參差,優美入畫。中部的主體建築為明瑟樓和寒碧山房。東部以建築為主,是全園的精華。該景區中之“五峰仙館”是全園最大的廳堂,有“江南第一大廳”之稱。還我讀書處、揖峰軒、汲古得綆處、西樓、鶴所環繞四周。它與林泉耆碩之館之間的石林小院,被專家稱為留園的精華之處。院內多名峰,峰石之間還組成了極有趣味的景致。林泉耆碩之館的北面有“留園三峰”,三峰分別取名“冠雲”、“瑞雲”、“岫雲”,其中以冠雲峰最為著名。 西部是自然景色,為明代堆疊的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山上楓樹成片,深秋時節紅霞若錦。北部是田園風光,現為盆景區,展示蘇派盆景全園四景皆有曲廊相連,廊長達700多米。沿壁鑲嵌有歷史名家書法石刻300多方,稱為“留園法帖”。此外,園中建築還有傳經堂、卷石山房、聽雨樓、尋真閣、掬月亭、含青樓、半野草堂、濠濮亭等。

出了留園,倆人餓了,先到街對面去買了兩個包子,不管肉的菜的原來到了南方都變成了甜的了。取了包,本來高高興興地想到路口的小小得月樓品嘗品嘗,可是進去後一問才知,和得月樓不是一家。出來出來,直接打車去觀前街吃王四叫化雞了。俺們點了一只雞,一份臭豆腐煲,一份南方的啥啥青菜。雖然上了年紀但依舊溫婉的服務員阿姨推了一輛小車過來,上面放著我們長這麼大都沒吃過這麼貴的一只雞,用錘子將外面裹的厚厚的泥巴敲開,裡面是層層的荷葉,剪開,香味直撲過來,嗯,值了。結帳時本想抹了零頭,但是被服務員阿姨溫柔地一聲:“要的呀!”打敗了,真是好聽。粗粗地逛了一下觀前街,類似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兩邊都是專賣店,在中心部位是古跡玄妙觀,本以為會給保護起來,結果竟然像北京書市那樣的環境了,吵吵的買賣聲,充滿濃濃商業味道。沒有照相的感覺,趕緊出來,帶著大蔥給俺買的芝麻糖,繼續流浪在蘇州城裡,尋找汽車南站了。這座城市是適合漫步的,街兩旁都是法國梧桐,在你覺得疲勞的時候,總能在路旁發現一個迷你園林,或假山或花亭。我們路過了一個公館,一條蘇州的老街,見到了如公園般地蘇州圖書館,在橫跨大運河的大橋上吹吹風,終於走到了汽車南站。

因為去烏鎮沒有直達的車,所以,只能先到桃源了。上了車,特別幸運的是,在問過長途車老大後得知下車後他能送我們直接到烏鎮!在車上小睡,到了桃源天已經黑了,我們是坐著長途車老大的私家新車到了此行目的地-烏鎮!逃票進入了安靜的烏鎮,我們又極奇幸運地找到了一家臨水的老房子,有衛生間,一天80圓,呵呵,好喜歡呀,做了一回“枕河人家”。一切安頓下來,去吃晚飯,找了一個人家,類似農家飯一樣,點了紅燒羊肉,蒸臭豆腐,當地野菜(嘻嘻,忘記叫啥名了),和老板交涉半天,討得羊腿肉來做原料,成功!老板熱情地介紹了吃的羊肉是當地的湖羊,是吃水草長大的。晚飯加夜宵解決了。回到“水上人家”打開窗子,雖然不能像默默那樣,登高望遠,但也是臨水而居了,想起了那首詩: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我,明月裝飾了我的窗子,我裝飾了別人的夢。

早上被導游的講解聲喚醒,發現自己真的成了別人的風景了,導游在不停地說:這邊都是烏鎮的老房子,住在這兒的人都是臨水而居。這時,天空飄起點點細雨,不一會兒,雨就下大了,游人加快腳步在雨中行走。快點起來逛烏鎮,從我們住地地方出來沿街走,左拐,過了小橋,先買了粽子做早點,在細雨中慢步竹林,給一只小貓拍照,再到逢源雙橋拍合影,由於沒有票,許多景點不能進去,只有染坊,像攻略上說的,可以從旁邊的巷子裡進去,這時雨已經停了,一排一排的藍色染布隨風起舞,相互打鬧。在酒坊裡,光是那濃濃的酒香啊,就已經聞得醉了。找啊找啊,終於找到了《似水年華》中的小巷,倆個人手牽手地走了個來回。又發現了一個另我們不明白的細節。在門上掛鏡子人人都懂,但是為啥要加上一把剪刀呢?中午,換了一家吃午飯,感覺比晚飯做的要細致,呵呵,那就加個菜吧,一魚兩吃,做了酸辣魚片和魚湯。吃完午飯後,烏鎮的游人越來越多了。下雨了,下雨了,“卡努”已經到了烏鎮了,快點撤離,跳上開往桃源的汽車,烏雲翻滾著,天黑了,閃電一個接著一個,雨線斜斜地打到了車窗上。到了蘇州,又開始下雨,呵呵,不怕,不怕,我們馬上就要回北京了,它是追不上我們了。夜色裡,行走在雨中的蘇州,吃粉粉的菱角,甜甜的粟子。

愛上江南了。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