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有些硬,樓裡有些鬧,水管聲音一直在響。
昨晚睡得不太好,6:30醒來。
忽然聽到外面有水的嘩嘩響聲,心想不會那麼倒霉吧,別是下雨了。
走到窗邊,外面天還沒亮,但肯定是下雨了,還不小。一下子有點泄氣。
心想貴州真是天無三日晴啊。
出來前是考慮到這點了,還讓唐陪著添了很多防水的裝備。
把包打好。再次期盼著雨停,看看外面。
上學上班的人都打著傘紛紛走出家門,那雨還真不小,地上都積起水來。
自己雖然有全副防雨的武裝,但就這樣衝出去好像有點不太正常哦。一會還是去得去買把傘。
出得門來,在弄口的小賣部以高價10元買了一把傘。
撐開來覺得正常多啦,走到馬路對面,乘一路去火車站訂票。
凱裡人說話很像湖北,四川這裡的口音,聽著售票員叫:“一路一路……”,就有這種感覺。
到火車站時天已轉小雨了,我每次一買傘雨基本就會停,這是我和石頭屢試不爽的游戲。
在二樓主任辦公室很容易就訂到了回上海的臥鋪票,3號過來取票即可。
訂好回程票覺得心定很多。
仍坐1路回洗馬河客運站,離火車站並不太遠的。
買到9:10開往施洞的車票,9:35才開。
是大巴,我挑了個前面的座位,走320國道。車子慢慢駛出市區,路邊的青山翠葉不時出現在眼中。
路況還可就是全是上行的盤山路,拐來拐去的坐著有點犯暈。
車行到一半,上來個苗女帶著個小男孩擠在我旁邊。
他們身上有點味道,衣服都很髒。
我本來就有點暈車,聞到一股股飄來的味道,有點犯惡心,更是塗了很多風油精。苗女也是暈車的,不一會兒就問售票員:“妹子,有袋嗎?”
她吐了幾次。那孩子光腳站在我們座位之間看著電視,可車子不斷的在盤山,不一會兒就暈得蹲下來休息一下。
我看那苗女暈得厲害,頭一直靠在前排座位上,就給了他們兩顆話梅。
手伸出來,是烏黑的,結滿油污似的洗不干淨。
那孩子的衣服也是髒髒的,腳踩在我衣服上,我心想出門在外的,就別太講究了。過了一會兒,他們下車了。這時候我發現我也開始暈了,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塗風油精都不行,拿話梅出來吃也不行,一陣陣地惡心。還是吐了兩次。
胃非常地難受,把頭深深靠在前排的座位後,喘著氣,這樣的時刻會懷疑一個人是否值得到這裡來。
由於沒吃啥早飯,也吐不出啥,但還是干嘔著,內髒都在顛簸。吐出來倒好受些了。
暈暈乎乎11:45才到施洞。
一路上風景極美,特別是靠近馬號鄉擺渡口半小時山路。
車子一拐彎,眼前的景色一下子從滿眼綠色而變得開闊明朗了,一灣碧水映入眼簾,清清淺淺,波瀾不驚地不疾不徐流向前方,水面上微微泛起漣漪。
牛兒在不遠處的草坡上慢慢走著吃草,鴨子一群群嬉戲在水面,像極了世外桃源的生活。真想下去徒步啊。
車到施洞,售票員告訴我最晚到鎮遠的車五六點都有,在擺渡口等就可以了。
下了車已不下雨,由於不斷暈車臉色很難看,也沒吃啥東西。路邊雜貨店老婆婆看到我,忙搬了自家的凳子出來說讓我休息一下。
把包放下坐下來,歇會兒覺得好多了,和老婆婆聊著天,和她打聽姊妹節今天是否還舉行?
正好她女兒在旁邊,說因為下雨今天的活動正好推遲了。這會不下雨應該開始了。我馬上背了包謝過老婆婆一家,向球場走去。
按姊妹節活動的計劃表,早上是評選十佳姊妹。
出來前查過,每年農歷的三月三,施洞這裡都要舉行傳統的姊妹節民族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呢,吃七彩飯,跳舞,評選最好看的姑娘……,非常熱鬧。
我由於考試的關系,沒能提前到達施洞,網上有個叫老楊的,在我前幾天出發,他們幾個也是往黔東南去的。在火車上有過聯系。他們今天應離開這裡啦。
施洞鎮是下行式街道,就一條道,往下一直走就是球場了。
不寬的街道兩旁都是些當地人自己開的小店。
街上走的人也不少,估計都是去趕熱鬧的。
只有在這裡,我才感覺是踏在貴州的土地上。四周的鄉親打扮都是傳統的服飾,女子的頭上都有塊紅白細豎條的包頭布,長發盤起,多用銀飾。
我跟著那些人慢慢走到球場,那裡已聚起了裡外好幾層人。
球場正面搭了個高高的舞台,有數十個身穿民族服裝的苗族女孩在台上站著。
我很興奮的擠到人群前去看,這時突然下大雨了。
哎,真是不巧啊。這個時候下啥雨呀。
也沒辦法,把衝鋒衣穿好,拉長帽子,遮好相機繼續看。
台上女孩都打著傘,有幾個確實漂亮,眉眼細細的很秀氣。
她們的額頭高高的,皮膚細膩,個子不高,身材勻稱。
上衣是天藍色土布褂子,衣襟袖口都有細密繡花,裡著白色單衣。
長發都盤個髻,發冠前後插有裝飾銀簪,發間別著大朵花。
後來我才知道,這只是預賽,正式比賽要下午才開始。
人群中除了很多當地人,我也看到了台前很多拿著長槍短炮的旅游者,外國人也不少。我很不好意思把我的小傻瓜相機拿出來。
拍了一會兒,雨太大,我到後台這兒躲躲。
正好看到有戶人家就在後台旁,他家的屋檐下站了不少拍照的人在躲雨。
我也找了個角落,發現後台美女更多,等待比賽的女孩子在這兒比在台前更生動自然,不由地暗自竊喜。
主人家熱情的拿出很多椅子給人坐。
我先是站在屋檐下躲雨,後來看到屋裡有條白狗就進去逗它,那狗膽子好小,竟然嚇跑了。
主人很和善,我問他能不能把包寄放一會兒,他說可以的。
我就把大包放在黑暗的廳堂一側,坐在門邊看著熱鬧的外面。
後台這裡遮著塊玫紅色的幕布和外面的舞台分開,有兩個盛裝的紅衣苗女站在門外相視談笑。黑黑的屋子裡看出去,光線非常自然的落在那兩個女子身上。我差點感覺到不能呼吸,實在是漂亮啊。
她們的服飾和我在前台看到的樸素藍色民族服裝又有不同。屬於隆重的吧。
上衣是黑絲絨,袖子用深棕色侗布縫制。斜襟大袖。比較特別的是在袖子靠外側一大片及領口處都有繁復的刺繡和銀飾相間。刺繡用的手法很少見,大紅,金色,在黑底上為主,夾有翠綠,寶藍,粉色,所繡圖案是企求平安幸福的百子,或瑞獸,或是花卉。用色濃艷,但並不單薄。
上衣的前後片用大量的銀飾來裝點。最常見的是肩領袖處那種大顆的圓銀釘來強調。後片黑色絲絨上用做工精巧的銀片釘出吉祥的圖案。
姑娘們的脖子裡大都掛有一個沉甸甸的巨大銀項圈,雕刻精美,垂下無數一動就仿佛會沙沙響著起舞的銀片,裝點著上衣。
穿著這樣盛裝的女子頭上也同樣用紅白黑三色細布做頭巾圍住,頂上發髻別有銀簪,耳飾和手上也全都隆重。
苗族是個多用銀的民族,他們喜歡把財富都穿在身上。據說有些人家很窮,但可以傾其一生來為女兒打一套銀飾。
在這裡看到的銀飾全都泛著不刺眼的亞光,是我喜歡的那種銀子的顏色,不是城市裡號稱925純銀的那種不鏽鋼顏色。
我在屋裡對著外面倆女子一陣狂拍。
主人家的小女孩正在吃午飯,拿了個大飯碗,坐在門檻上扒拉著,吃得很慢,碗裡東西少少的,沒什麼菜。
我也餓了,還好火車上有兩片面包沒吃完,想當早飯的,車上坐得難受沒吃,現在倒正好,就著白水,和那只害羞的小狗一起分享了這兩塊可頌坊的燕麥吐司。
軟軟的,覺得從沒這麼好吃過,那可頌坊精致的黑色的袋子在這裡看來有些滑稽,城市生活的東西再好在自然淳樸面前也會黯然失色。
看著外面熱鬧非凡,穿戴顏色艷麗的男女的不時在我眼前走來走去,在這裡,我倒像是個少數民族。
過了一會兒,雨倒停了,我還惦記著坐車過來時看到的馬號鄉美麗的景色,想去那邊拍照。
就拿了把傘,背了腰包和相機出去。
擠出人群,往上走,看到了一個賣銀的小攤,就停下來看看。一直很喜歡銀飾,大概有這樣的情結吧。銀子泛著溫暖的光,軟軟的,不像金子、鑽石那般堅硬奪目昂貴,卻挺有人情味兒的。
我看到有賣苗女訂在衣服上的綴片,是數有幾片,然後四塊錢一片這樣賣的,綴片是那種亞光的銀色,看上去輕輕巧巧的,串在一起釘在衣服上跳起舞來會很好聽吧。
我看到個銀手鐲不錯,很簡單的式樣,還很重,要賣120,覺得太貴,想去西江看看,因為看到過網上說西江的銀飾便宜而且都是純銀,而施洞的苗族是佩帶銀飾最多的一支。
我慢慢往上走,街道兩旁都是木制的老屋了。
雨後,田裡顯得特別綠,映得灰黑老屋也特別漂亮。走到路口時,有個穿著藍衣的老婦慢慢從前面走來,手裡拿個很大的竹籃子。她身後,江水很平緩的靜靜流淌。
有頭小牛就站在路邊,瞪著眼睛看著我走過。
走到清水江旁,靠岸邊的江水碧綠著,樹木和灰黑色木屋的倒影很清晰。有幾艘木船就這樣泊在靜靜的水裡,遠處,群山起伏。
心裡還是擔心自己的行李,畢竟人多眼雜的。萬一有人順手牽羊怎辦,於是還是走回去。
這時才發現馬上要開始正式比賽了,球場已比早上圍了更多的人,更加擠不進去。
主席台前是評委席,後面放了幾排座位,司儀不時把一些外國游客引到座位上。當地人都非常淳樸,自動地讓出座位來。
座位後也圍得水泄不通的,裡三層外三層的站滿了人。
所有人都出來瞧熱鬧,背著小孩的人很多,在城市裡能看到抱著或用推車推的,這裡全都用塊好看的刺繡背兒布把孩子背在身上,而且年紀大背著孩子的特別多。她們的腰都成了蝦米狀了,背上的孩子卻快活異常,頭上都戴著傳統的手工縫制的各式虎頭帽,顏色很鮮艷,有些是紅色的,兩邊有虎毛,額頭一圈綴著銀綴,有些帽子後面有些鈴鐺等飾物,看上去可愛極了。有些孩子出來太久,在大人的背上呼呼大睡。
人群中神態各異的孩子讓我拍個不停,忽然有個胖頭胖腦頭戴虎頭帽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有幾個人正在逗她,她很壞,不會說話但心裡明白,不時翻白眼表示不高興,或者做怪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家伙臉肥得好圓好圓,虎頭帽紅紅的釘著銀佛,她很臭美的,一說拍照就馬上做出甜美的樣子來。
這時來了不少的漂亮姑娘,大都是盛裝。評委也穿民族服裝,搶眼得很。整個球場都彌漫著一種過節的熱鬧氣氛。
我擠回主席台後那家人家,看到自己的包好好地在那裡,心裡松一口氣。
舞台玫紅色幕布,正好那些姑娘的衣服大都是天藍色的,映得她們更是甜美異常。台上評選活動把姑娘分成了好幾組,先是苗語漢語的自我介紹,然後是唱歌跳舞,走台等。
有三個穿紅色繡衣的姑娘走了過來,她們的衣服很是精美,脖子上是大大的銀項圈,看上去份外搶眼,忍不住和她們合了影。其中有個女子神情很自若,雖不是最漂亮的,可舉手投足都很端莊。
站在屋前又往外看去,等待進場的苗女選手都背對著我認真看著台上正在表演的選手,遠處是密密圍坐著看表演的鄉親。
天藍色上衣依然掩飾不了她們苗條而美好的樣子。從後面看,她們多麼像古代人呀,發髻後都有用銀飾別住。簡單而漂亮。
十佳姊妹的評選一直持續到很晚,之後是在偏寨的踩鼓。
由於晚上要去鎮遠,擔心太晚坐不到車了,16:00我就背上包,好不容易擠出人群離開施洞。
走上街道時,又路過那個銀攤,看著手工做的小戒指挺漂亮,就買了兩個。
經過一個賣涼粉的攤子時,想起自己一天沒吃了,就要了碗粉,裡面有很多的調味品,有種植物似的,味道很濃烈特別,可能是就是魚腥草吧。當地叫折耳根。
吃飽了繼續走,在鎮上居然巧遇過來時那輛大巴,他們又跑了一趟。售票員說他們這次不去鎮遠回凱裡了,讓我去渡口等車,那裡車很多。
她還好心地讓我上車要把我送到渡口,我謝過她說不用了,很快就能走到的,而且路上風景很美。
背著包往前慢慢走的時候,突然看見路邊一個正在穿戴盛裝的小女孩。
她的表姐給她拿著些飾品,她媽媽在給她往頭上插銀牛角。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苗族的全部盛裝,真的是從頭到腳,用銀武裝的。
小女孩不大,有個十四五歲吧,脖子上套著三四個項圈,和那些大點的女子不同,她的衣襟和下擺處全部用紅色的底繡滿銀片,背後也是,所用的不是小綴片,而是或圓或正方形上面繪有圖案的銀片,間著圓銀釘來裝飾,遠遠看去,特別惹眼。頭上用包頭布包好後戴上銀晃晃的銀頭飾,做得很精美,大都是鳳凰或花的圖案,有些還要莊重的插上個高高的牛角。
真是每挪一步都會沙沙作響呢。
征得她的同意後,我要給她照個相,她媽媽忙說等一下,原來手上還要戴滿銀戒指呢。
女孩因為頭飾重,都有些抬不起頭來。她說一會兒去參加踩鼓。穿著這一身去跳舞,隨著鼓點的節奏,這些銀飾會更加有靈氣吧。
這時對門有個更小的女孩子也羞怯地站到了門外,同樣也是母親在忙前忙後地,這個時候,可能母親是最快樂和驕傲的吧。
我看著她們身後的房屋都是那麼破舊,而這一身的銀裝,得要四五萬呢,要怎樣地省吃儉用才能給女兒換來這些。有些飾品都是一代代地傳下來。苗族人和漢族不同,是要把財富都穿在身上的。
挺感慨地繼續走,來到了寧靜的清水江邊,又看到一群身穿民族服裝的人正往施洞這裡走,他們的衣服也是很奇特的,是那種紫紅色的長褂,有織錦的圖案。男子腰間有一根綴滿銀飾的腰帶。
人群中有位父親領著個漂亮的女兒,個子高高的,皮膚很白,眉眼彎彎的。
她雖然也是全套銀裝,但卻輕松地很,談笑自如。
拉著她在美麗的江邊合了影。就繼續走向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