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克索街景
埃及碎影9
(八)拉拉雜雜2月的埃及,一天裡忽冷忽熱。我們出行一般是單褲,薄毛衣加運動服或棉服,中午開始往下脫,甚至耍單。晚上又穿,很容易感冒。一輛暫新的奔馳大巴一直拉著我們,換地方時,就帶上我們的行李箱。20人很松快,我們每人一個雙人位,小男孩們則在後面的大通坐上玩耍。因為時間關系,很多地方是趴在玻璃窗上張望的風景。▲盧克索尼羅河東西兩岸景觀截然不同,對比鮮明。河東是富饒的良田、村舍和城市,高高的椰樹,大片的甘蔗林和圻隴規則的綠色莊稼都充滿生機,展示著在這方熱土上生息的人們辛勤勞作的成果,我認為他們並不像有些網友概括得那樣懶惰、奸猾。盧克索市的街巷、市場、民居良莠錯落,除了露著鋼筋的似爛尾樓的建築外,可以看出富裕的人也有很好的房子。有肮髒不平的小路,也有整潔寬闊的河濱大道,還有外表豪華氣派的大酒店。廣場上有馬車和汽車,大批衣著暴露的西方游客和身著長袍,帶著圍巾或面紗的的市民穿梭在一起,也表現著這座城市的隨和與寬容,顯示著他對世界的開放,離西方發達國家的距離並不太遠。其實就百姓生活水平而言,在哪個國家都像十個指頭一樣長短不一,粗細有別。男性市民無論老少都好客得有些誇張,只要你的眼神和他們相遇,一定會給你一個誇張的微笑和並配以手勢、頭勢。起初,對已經習慣於冷漠、懷疑,充滿堤防心的我,還真不適應。可我坐在大巴裡隔著玻璃,總不能懷疑人家的熱情動機吧?說實在的,我更不喜歡同胞們莫名的拒人千裡和自以為是,盡管有一種漠然早已被我們習慣。而我樂於接受來自他鄉外族的單純和友善,雖然那只是一個陌生人的微笑。於是我很快就習慣地回報一個點頭,擺手的動作,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是來自東方禮儀之邦的游客嘛。我們在盧克索酒店以當天牌價用美元換了埃磅。(1:5.69)逛了一個市場。市場有木框架的走廊,小店面很整潔,小商品、工藝品琳琅滿街,顯然是管理還算規範的。攤主一個賽一個熱情主動,挺纏人的。因我們還有幾天的行程要趕,大家都不想買太多東西背著,也怕初來乍到,不摸行情或碰見更精彩的。所以把購物的希望寄托於開羅的哈利利,出手的人不多。埃及導游海薩姆自掏腰包請我們喝了用那種大啤酒杯盛的甘蔗汁,又甜又涼,很爽口。他還幫我砍價,買了銀質的Nefertiti頭像掛飾,小販還煞有介事地用電子秤稱量,找給我的零錢別提多髒多破了,圖案字跡已經模糊不清,本來就認不明白便士的我,這下更糊塗了。離開市場,穿過一條不寬的巷子,兩邊的樓房外牆多用了黃色塗料,很破舊,門牌上落著厚厚的灰塵。街道上有亂丟的垃圾碎屑,汽車都很髒,車牌號歪7扭8,是伊文手寫體,很潦草,就像都是自己隨意畫上去的,不大正規。我們的早餐、午餐都在酒店吃自助,花樣不少,餐點排放也講究,有面包做的一些精美造型作裝飾。主食有多種點心面包,也有熱的炒飯、意大利面。蔬菜、沙拉、水果,雞肉、火腿、奶酪、黃油、果醬、牛奶、咖啡等,各取所需,總能找到你想吃的。因為吃得飽,拉拉大箱子裡的方便面、牛肉干、巧克力、腰果基本排不上用場,我很很得意:背那麼多東西不嫌沉?你還是吃方便面去吧!天氣涼了,中國游客都沒有享用酒店泳池的願望,而抗凍的老外們袒露在陽光冷風之中,自在無比。我縮著脖子在陽台上觀泳,羨慕他們的耐寒能力。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又風度翩翩的老者,著體恤短褲地在躺椅上看書,悠然自得。對比晚間還開空調取暖的我們,有幾分慚愧。酒店有洗的熱水,沒有專供喝的熱水,據說西方游客都直接喝自來水。有人帶了電熱杯。我喝發的礦泉就夠了。借助歐標的轉換插座可以用任何我們從中國帶來的小電器,充電沒問題。電視節目多聽不懂。就記得有個動畫片,擬人化的小動物也帶著面紗,穿長裙。當然是女生嘍,小女孩不是可以不帶面紗嗎?要是在此托生成女性真夠麻煩哪,成天捂著不說,還一夫四妻制,丈夫要秋色四平分,盡量擺平。據說這沒有我國歷史上妻妾的地位差,大老婆也沒有“正宮娘娘”的權利。團裡一位男性游客多次向導游打聽一個丈夫對付四個老婆的政策管理細節,大家覺得很可疑,逗趣說:“那位,又開始取經了!”▲開羅哈利利市場-----這是個很受游客喜愛的傳統集市。雖然我們逗留還不到兩小時,可大人孩子都各有所取,十分開心。木制、石頭、金屬的工藝品琳琅滿目,香精、香水瓶五光十色。小店一家連一家,店主熱情得過火。他們對中國游客很熟悉,會跟你用中文問好,“Oen doler”是他們的口頭禪,其實基本是句空話,先把你拽過去再說,一美元根本沒什麼可買的。砍價可以靠計算器上的數字,挺方便的。我買了香水瓶、紙莎草畫、首飾盒、T恤衫、冰箱貼、木雕、花瓶收獲不菲,還看到了不少好玩的東西,實在是沒有盡興!說起購物,我們還去了香精店和畫店,在那邊買的東西就貴得多了,方便的是可以刷卡,回國再去還款。要是賺錢像花錢這麼容易就來勁啦。要是買小禮物送人,就在市場辦理,花樣不少,價格好商量,比指定的購物店實惠多了。還有花布店,就我一人舉手,被否了,個別服從整體。關於開羅,對我這個僅在此停留了三天的匆忙游客而言,有金字塔,有豐富的博物館、有漂亮的教堂,商品豐富的哈利利市場,有尼羅河、有沙漠,還有一切屬於當代都市應有的現代化設施,它與眾不同,所以我認為它是個奇跡。雖然它也有缺乏外裝修的民宅、爛尾樓、廢墟和垃圾什麼的,在我們親眼所見的五千年歷史文物真跡面前簡直是雞毛蒜皮,不提。不想小肚雞腸地數落這個和我只有幾天之緣的城市,何況已經有了那麼多讓我滿意的收獲,在這兒,我吃得好,住得好,最重要的是看得更好!別的,不在話下。提醒:大的生命鑰匙護身符,(約20公分長)看上去有銅合金、錫合金的,如果買了一定要打進行李,不能隨身攜帶。在埃及機場安檢時,警察都把我們團裡的小男孩整哭了,說什麼也不讓帶上飛機。不曾相識但有緣相逢的人們 團裡有度蜜月的青年夫妻,有五個和媽媽同游的男孩子,有父女,中年夫婦和我們。小男孩們有時是淘氣的,把飯灑在車坐上,讓司機很惱火。中學的半大男孩一直高談闊論,透著那種少年輕狂和想入非非。孩子們個個聰明,家長們都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很投入,以至於他們不像我,這麼老了,才初見世面。北漂夫婦 東北人,國外旅游常客,見多識廣,不斤斤計較,智慧,正直仗義。為大家的利益,常常講出公道話。石導游, 北京的,滑頭。來去都沒和我們同行,這其實是旅行社的失職。他帶了100個清涼油,40個風精油還有仁丹若干包,除了用作禮品,還預備和埃及小販進行大筆“貿易”。先用十個清涼油“貿易”了一條頭巾,一打聽核算也就值十塊人民幣的價,虧了。立馬返回又用了兩包人丹加以忽悠,那小販不認識仁丹,他比比劃劃加解釋,把仁丹描述吹噓成中國偉哥,結果又“貿易”了一條圍巾,把虧損找補了。(1個清涼油=1、5RMB,1個風油精=2個清涼油,石導好像個是從哪個“關系”醫務室裡“順的”,還傳經送寶給團友們。)當然,畢竟是北京哥們,鄉裡鄉親的,他還算熱情吧,不涉及錢的忙他是幫的。海斯姆 是全團老少都喜歡的埃及導游,中國名字是王傑,他並不知道那曾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英雄。海斯姆今年27歲,畢業於開羅大學,父母是大學教師。不僅人帥、中文好、還心眼好,書生氣很重。不像導游裡常見的那種油嘴滑舌的人。他對我們很照顧,很慷慨,耐心、溫和,從不想法算計我們,跟他借錢,二話不說。讓大家對他一見如故的還有一個重要理由,他竟是個中國女婿!他已經娶了還在埃及留學的中國太太!難怪他只學了四年中文,卻把中國的許多流行歌曲唱的那麼溜兒!什麼任賢其、張學友的張口就來,原來都是那個他“愛死了” 的中國太太教的。一路上,大家和王傑有說有笑,相處非常融洽。王傑給大家唱歌,我們學寫埃及的數字,學日常用語。如 : 大家教他順口溜和一些中國土話、俚語。“牛郎年年念牛娘,牛娘念牛郎,牛郎牛娘年年念。“灰化肥發黑,會揮發。”“土鱉是土鱉,我爹是我爹。”“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每個連十遍。 “我是好人,”“台灣是中國的,”“美麗的姑娘”,“打是疼、罵是愛,”“打镲”、“擺平”、“開涮”、“叫板”、“逗悶子”“套近乎”, 黑話白話,還有一些短信段子等亂七八糟的,集體智慧大發揮。團友們說的方言,北京導游說的快板,四川、山東、天津的腔調大薈萃,都在車廂裡傳來蕩去,誰的嘴都不閑著。如:阿拉斯儂地導玉!(我是你的導游),“俺們那旮都四東北銀”,一時間,很多人南腔北調,怪聲怪氣,都不用俗常的方式說話了,還加手勢,出洋相,“你的,明白嗎?”“我,廁所要去!你有聽懂嗎?”,還都變調加拐彎的,特別熱鬧,我都覺得舌頭硬了。弄得那個研究生女兒,直對大學教授父親告饒:求您了,好好說話行嗎?行不行呀!臨走的前一天,王傑的父親因病住院了,王傑連夜趕去探望。我們都替他擔心,不舍地和他告別,願他的爸爸早日康復。第二天,公司派來一位叫劉利的導游,(莫海默德•蓋買)人不錯,挺實誠的,可中文比王傑差多了。一見面,就給大家起了一堆埃及名字,像:沙姆斯、買哈、哈米拉,他還努力背誦情詩給我們聽:“如果你是天空,我就是星星”“如果你是郵遞員,我就是你手中永不被投遞的信”,“如果你是新娘,我就要付出所有的努力,成為新郎,”什麼的,他的認真加上他的埃及口音,聽上去特逗,可樂,有點酸,也有點感人。我不知道,現如今的年輕人還興這個嗎?一個窮小子使這招兒,頂用嗎?現如今的祖國姑娘們還信這個嗎?我們問劉利飛離開羅機票的具體時間,他說“1點起飛,我們1點半到機場。”頓時全車炸鍋,大家哭笑不得。接著就為購物、參觀、吃飯和去機場的這幾個時間的銜接,幾個英語好的,一會致電公司,一會打電話找王傑,鬧了好一陣子才弄明白,是3:30飛往盧克索。“特工007” 是旅游公司的老板,特酷。他第一次露面,是在酒店裡給我們送來一箱子“儀器。”教我們接收導游的指示和講解,於是我們每人脖子上都掛了那個值70歐元的小機器---傳送器----助聽器,還帶了耳機。他鼓搗那些儀器的樣子很像電影裡的諜報人員,於是我們叫他特工,是特工和劉利把我們送進開羅機場的,沒見到海斯姆,遺憾。不失禮貌地拜謁了異邦的神聖,凝視過神的眼睛。從力量的氣場和古埃及文化的魅力光芒中走過,依稀望見了那些遙遠神奇的舊事。看到了無數大氣磅礡的千年真跡,而不是偽造的贗品。眼見石頭也能如金子般的輝煌閃光,打造絕世之作。能留下來的,絕不同於現在常見的沒斤沒兩不堪一擊的飄忽建築。學者可以研究,普通人也可以想像。學識淵博的人有高見,我們也可以好奇嘛。只要身體允許,游歷又沒有專利,誰規定了光許有文化的人去了。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喜歡這個世界,對生物的多樣性沒必要求同。遠也好,近也罷,讓心隨著家鄉以外的風搖動一下,不論是在水一方,還是感受荒涼,在能夠到達的新舊之間、古往今來的遺跡中走來走去,自得其樂。拖拖拉拉,總算可以收尾了,煩了。疑似小學生記敘文,還用化名背後議論人。
走啦 回首東望那茫茫雲天,在記憶的一隅,已經重筆刻下了那裡的痕跡,回憶與懷念會跟我在一起。在埃及的時間很短,卻和平常陳陳相因的日子有那麼多不一樣。我慶幸來了埃及,值了。對我而言,心靈之旅更是超凡,平日過得太俗了吧。不清楚,似水流年裡是什麼讓人麻痹,但總是看長相差不多的大雄寶殿和玲瓏寶塔會審美疲勞。除非不得已,才把有限的歲月全撒在一條相同的熟路上。只要可能,讓我再到別處去看看,在不同的地方花費我的日子。提醒:1、夏天去埃及太熱 、太曬 2、我交易能力差,沒覺得清涼油能有多大用,倒是零錢很必要,方便。美元、埃磅均可 3、有了歐式的插座,吹風機、充電電池、電熱杯等都可以用 4、我們人手一卷,都舉著版本不同的“指南”,很有必要。 5、雨傘用了一次 6、那裡多是清真店,自帶豬肉火腿、罐頭可要當心。 7、咳嗽藥也用上了

(雜七雜八)

(埃及拾零)

(門)

(北京一哥們的扮相,“特工”手裡拿的是我們的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