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元大都公園裡拍的中國海棠))
▲ 07、4、15(日)晨 陰晴
北京元大都城垣址遺跡公園公園跨朝陽海澱兩區,全長九公裡。我們叫它土城。公園不要錢!海棠節期間也不要錢!!這還差不多,如今這事兒難得。(狹長的公園分好幾段,無數個門,公車有837、702、849,花盛之處就是人多之處。周日,大家都非法停車了,今天沒人管。)家離玉淵潭近,年年看櫻花。媽媽的口頭禪總是:“我還是喜歡中國海棠。”我接著問八旬老爸,您說呢?“是不難看。” “哪個不難看啊?” “中國海棠。”爹娘的感情是固執地在忠於“中國”二字吧,好女不嫁二夫,好人不贊日花嘛。而先生則能說出幾句“櫻花的文化”等等等,潛意識裡帶有幾分另樣的感覺?其實都是春花,爛漫就好,和平綻放就好,不必PK了。在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的“海棠花溪景區”有2000余株不同品種的海棠,此時正怒放鬧春,成團成簇、滿枝滿杆、叢叢片片,各顯風姿。有的紅艷、有的粉嫩、還有的漸變。
單瓣的、重朵的、傘狀的,垂地的、衝天的。微風之中,卓約的、含嬌的和點頭顫抖的,海一般地泡著你,抱著你,飄著你,滿眼花姿明媚,楚楚生輝,春韻無限。據說海棠的家族可粗分幾品:西府、垂絲、貼梗什麼的,我不是那種隨便走走,都時刻不忘學知識的主,就大概齊吧。花貼樹干的叫貼梗,花朵累累有絲拽著的都視為垂絲!有的樹上掛著吊牌,酷愛學的習游客可以細看。但我記住了,那種身材矮小是灌木狀的長純白色花的叫“金海棠”。海棠在我國素有國艷之譽,今日走出故宮御花園,大面積鋪栽在狹長的元都遺址上,和這座古城融為一體,和老少百姓們共享陽光,是件大好事!行走之中,媽話不離口,“我說還是中國海棠好吧!”我也不停地附和:“就是、就是!慢著,看著點兒腳底下。”今年的海棠開得晚,海棠節會持續到20號,別來沙塵,別刮大風呀。想看的,趕緊。要是正在次地出差旅游,又住在安真附近,有半小時,就可以和中國海棠約會,與花樣的時光邂逅,美妙。我不是托,再說一遍,看花不要錢。▲ 07、4、14(六)晨 晴 天壇公園 15元的門票基本白搭,要緊的祈年殿、回音壁、圜丘是進不去的,需另買20元“景點門票”年票,也就是15元的票不含景點。聽說高收費有利於文物保護。而且這裡不像頤和園,佛香閣你不上還可看,可以眺望,遠觀。這裡的建築可是在不透明的高牆之內。沒來過的,這錢不省。公園身居鬧市,自然熙攘非凡。周圍居民、來自祖國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把它填充得滿滿的,誇張了,還是可以走得開的。和所有公園一樣,早晨更多的是老人,唱的、跳的、耍的,什麼調都有,很生動、很“草根”,很“民俗”。自得其樂的人們無憂無慮,其中也許有人正和死神叫著勁呢,這樣的日子本身就良藥,抵消煩惱對抗疾病。所以對都市生活可不能偏激地否定。此時,在古柏的林蔭下正開著大片淡紫色的二月蘭,景致即滄桑又鮮嫩。觀春不忘買水產,雅中透俗。但距天壇東門幾步之遙的久負盛名的紅橋市場水產部已經不在。“天順”就差多了,可還是提溜了一條大海魚回家清蒸咪西,新鮮得很,這才叫春天嘛。先生自滿地炫耀他們南方一年四季都是春。我想,那也太沒勁了,365天一個調,不是一點節奏感都沒有了嗎?

(陰天也照樣可以花姿明媚)

(春濃花盛)

(海棠芬芳)

(古柏和二月蘭(天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