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印像

作者: 大懶咪

導讀青島印像城市青島西部的老城區風貌保護得不錯。路還是窄窄彎彎的,新建的高架只是自老城北面擦肩而過;房子的外牆都是斑斑駁駁的,住宅是有20多年歷史的老公房或是更早的別墅,新建的高層屈指可數,而且都集中在中山路商圈的附近。由於沒有高容積率的新盤,老城的人口也得到了控制,馬路上總是安安靜靜的。 大量的新建項目,包括商品房,高層辦公樓、寬闊的高 ...

青島印像城市青島西部的老城區風貌保護得不錯。路還是窄窄彎彎的,新建的高架只是自老城北面擦肩而過;房子的外牆都是斑斑駁駁的,住宅是有20多年歷史的老公房或是更早的別墅,新建的高層屈指可數,而且都集中在中山路商圈的附近。由於沒有高容積率的新盤,老城的人口也得到了控制,馬路上總是安安靜靜的。

大量的新建項目,包括商品房,高層辦公樓、寬闊的高速路和巨大的城市廣場都被安排在了東邊的新城區和隔海相望的薛家島上(經濟開發區)。

老城古樸典雅,但缺少活力。要是部分老別墅能適當整修並植入商業、餐飲、娛樂、文化等新功能,那這裡會更加吸引人。

街景老城裡有幾座不足百米高的小山丘,所以這裡的路總是起起伏伏的。你也很難找到一條筆直的路,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有著漂亮的弧線。路一般都是雙車道,十來米寬的樣子,兩側是上了年齡的行道樹。在山包上也能找到由石子鋪成的步行道,越過山下的紅瓦頂和綠樹冠,依稀可以看到遠處的海景,此情此景讓我懷念起了鼓浪嶼。

老房子幾乎沒有貼著街道建造的,兩者之間多有一個院子,院子的沿街面有一片約一米五的矮牆,或虛或實,視線都能越過牆看到裡面的景致。每家的圍牆都是各不相同的,順著地勢的起伏,圍牆也會階梯狀地升降。院子的門多數是敞開的,因為時過境遷,現在的別墅裡的住戶已不止一家,院門已從家門變成了小社區的入口;當然這多少也與青島人的熱情豁達相關,同樣的情況要是在上海肯定是換上了一道高高的防盜門。在一些地勢陡峭的地方,一進門就會是一段長長的樓梯,房子則湮沒在高處郁郁蔥蔥的樹叢間。

老房子都是紅舌瓦坡頂的。屋頂設計的原則是拆分而非整合,原本簡單的平面形體到了頂部就變成了許多形態自由復雜的三角形,就算稱老城是一座坡頂博物館也是毫不為過的。煙囪構成了屋頂上的豎向元素,突出屋面的部分下面是一個磚砌的底座,上面則插著整齊排列的鐵制煙管。

望不到盡頭的路,高大的行道樹,起伏的圍牆,精致的小院還有多變的屋頂,構成了青島層次豐富的街景。

海灘青島海灘的沙質、水質與海南相比都不遜色,沙灘往往還更加平緩。但缺少了椰樹、遮陽傘、木躺椅和水果的青島海灘也少了一份輕松和浪漫。還有氣候也決定了北方海灘的旺季是很有限的。怪不得度假客更願意去三亞。當然,有一點這裡的海灘做得很好,那就是不收門票。

商業比起南方城市來,青島的商業比重要遜色不少,其中個體經營的小店還占了相當的比重。店鋪晚上也關得早,威海的韓國城6點就關門了,青島的部分服裝、家具裝璜店也是如此。除了棧橋這樣的標志性景點,沿海景區要找個中意的餐廳也要費不少事,第一海水浴場邊的一家KFC竟還以淡季為由停業。

中學名稱這帶的中學都是以數字命名的,譬如青島一中,十二中等。有些高層頂部的霓虹燈牌上打的不是廣告,而是學校的名稱。看來,學校已經成為一個區域的地標了。

長途客運這裡長途汽車的運營出奇的亂。有車站管理的快客大巴賴站、拉客現像嚴重。去威海4個小時的車程竟然足足開了6小時。回來時明明說好去青島的快客在即墨就把我們放下裝進了另一輛中巴,說他們不進青島市內了。更離奇的是,在高速公路上見人招手,司機也會硬生生地踩下剎車來上客。

青島幾個汽車站的設施也夠簡陋,只有一個停車場加一個售票廳,什麼候車廳、問訊處、衛生間一概沒有。在這種環境裡工作的售票員態度惡劣也是不足為奇了。

作為旅游城市的一面窗口,青島的長途客運管理實在是做得太差了。



(俯瞰第一海水浴場)



(紅瓦綠樹)



(街道)



(迎賓樓)



(迎賓樓室內)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