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預計時間晚了半小時才起飛,TMD這趟航線還不打折。晚8點多落在武夷山市機場(原為軍用),打車至事先訂好的酒店順利住下。訂了輛桑塔納,准備先去比較向往的自然保護區。晨起多雲,開窗見山,是個游玩兒的好天。去自然保護區的路正在修,開得較慢,這樣也好,盡情飽覽沿途的風光,既能仰目有800年歷史的鐵杉樹,也常瞥見飛來飛去的漂亮鳥兒,總體說起來和蜀道有些像呢。走了一段時間後就到了一處大的檢查站――桐木關。從大的範圍上講武夷山屬福建、江西兩省共有,桐木關就是這分界口,過關後往西北直通江西上饒境,往東北就是保護區的最高峰黃岡山。中途還經過一座橋,橋兩側的山腰各有一股水流下,分屬閩贛兩省,這兩股水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閩江的源頭!一下想起徐霞客了,當年他在雲南時近在咫尺卻錯過了珠江的源頭,憾事啊。司機不錯,時不時說著有趣的故事,僅舉兩例:
八十年代初曾燒山,一條300多斤的巨蟒竄入居民家中,用了10多個人才殺死它。
九十年代中期,一農民駕駛載貨的拖拉機,看見路上臥著一條蟒蛇,他以為可以壓死它,沒想到弄巧成拙,蟒蛇一個翻身將拖拉機拱入溝中,好在人沒事。
保護區的最高處黃岡山並沒什麼看頭,一片小腿高的黃草上立著幾塊兒巨石,石前立著大概所有最高峰上都有的石碑:“××××m(2158)”。回渡假區的路上經過一處叫“桃源峪”的地方,據查此處空氣極好,負氧離子豐富,能治療百日咳等多種疾病。於是讓司機去前面出口處等,我一頭鑽進了山林中:最喜歡群樹掩映之中聽著水流聲在山間轉來轉去的感覺,尤其走了半個多小時一個人影都不見,除了大自然就是我!快到終點處的負氧離子區按濃度分為兩個區(好像是,要不就三個),反正濃度越高的我大口吸喘氣越厲害,管它負氧離子有多少,至少要心理滿足:)。
武夷山的景點兒很多,撿幾個我認為更有趣的說說:
天車架:天車架是離地十幾米的半壁洞中就崖構造的幾棟小木房,地勢險要。為清鹹豐年間崇安的富紳為躲避太平軍而建,有上下兩個洞穴,能容納兩百余人。因為懸架在洞外,排列在一起的4個筐架是當時用於上下吊運人和物的機械架子,故稱“天車架”,用於支撐木而在壁上打的粗孔至今清晰可見。據導游講太平軍打了很久都打不下來,雙方像攻城和守城方一樣都用盡招數,此處守方勝,呵呵。
一線天:各地號稱“一線天”的不少,而到過的當中對武夷山的印像最深:不僅因為岩高60多米,裂隙長100多米而寬不及1米,還因為左手連皮帶肉的一塊兒永久留在這兒了。裂隙很窄而台階又濕滑,必須打著手電,偏偏還背著包,不趔趄一下都不好意思,左手正刮到壁上鋒利的石頭上……
閩越古城:閩越古城是中國江南保存最完整的西漢前期諸侯王城遺址,諸侯為漢武帝所滅,資治通鑒上記錄了這一段歷史。為了保護,城牆、地面等設施表面為現代所建,留出一小塊兒古代的,上蓋以玻璃,使游客既能看到,又不會破壞。讓我好奇的就是暖氣房,地上鋪成環型的暖氣管道,而管道是由陶瓷組成的。兩千多年前就有這種設施,厲害。臨走喝了杯那口很古很古的井中之水,除了涼就是涼。
九曲溪竹排:要說最愜意的還是這個,愜在山水之間也,還順便滿足了小時候的一個願望:八十年代初的“奧秘”雜志曾登過一篇論武夷懸棺的文章,從此念念不忘,今日終於在水上仰望到,即使它離水面數十米,也即使只看到幾塊兒木片……..。同筏的都是成人笑話高手,引的船工也“成”興大發,幾乎所有傳說故事都帶色的講,我KAO,這一路淨笑來著,腮幫子肌肉都有些僵硬……。
4天轉瞬即過,該打點行裝奔泉州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