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記---玉龍山上的那一場雪

作者: 迷路的小孩sh

導讀能和麗江聯系在一起的雪山有好多,有玉龍,有哈巴,有白馬,有梅裡......去之前只知道玉龍和梅裡,其余的是後來才了解的。梅裡的日照金山其實是我想看的一景,但路途的遙遠和麗江的陰雨讓我隱約之間覺得離“日照金山”還很遙遠。選擇放棄、留點遺憾、待下一次繼續也是旅行的一個心態。玉龍山就站在麗江身邊,一進麗江古城就能看到它的身姿及山頂的那層雪。所以 ...

能和麗江聯系在一起的雪山有好多,有玉龍,有哈巴,有白馬,有梅裡......去之前只知道玉龍和梅裡,其余的是後來才了解的。梅裡的日照金山其實是我想看的一景,但路途的遙遠和麗江的陰雨讓我隱約之間覺得離“日照金山”還很遙遠。選擇放棄、留點遺憾、待下一次繼續也是旅行的一個心態。玉龍山就站在麗江身邊,一進麗江古城就能看到它的身姿及山頂的那層雪。所以去了麗江自然想要登頂玉龍。那天客棧正好來了五個香港的學生,他們的玉龍雪山行程正好和我的重疊,於是一起包車前往,那一刻我也成了學生。那天天氣特別的冷,所有帶去的衣服層層疊疊全上了身,還在車子裡發抖。一路上山頂都是雲遮霧罩,氣勢倒是特別的壯觀。車子前行,天開始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山下下雨,山上就下雪,所以這樣的雨讓人喜憂參半。像我們這樣的城市終年不下雪,所以多少有點喜歡下雪的感覺,但心裡還是期盼陽光能出來。畢竟山下的雨讓人有些掃興,能見度太差。於是車子裡冷颼颼的六個人都在念嘮陽光,明智可能性不大倒也相互取笑作樂。車子到達玉龍山的入口雨已經連成了片。我們趕緊租了羽絨服穿上,三十元的租金雖貴卻派上了大用場,擋雨又保暖。這個時候廣場上全是穿著鮮艷羽絨衣的游人,成了玉龍山別樣的風景。在等待大索道的間隙,綠色巴士帶我們去白水河轉了一圈。那刻的白水河感受不到特別的樣子,大部分人僅是到此一游而已。河灘上平日裡用來拍照賺錢的犛牛也被雨淋得蔫頭耷腦,紅繩子濕濕地沾在牛兒們的脖子上。這樣的風景豈非只有雨天才有,有趣!等待大索道的人真是多的不行,難於相信這麼個雨天還有這麼多等待上山的游人。等待的過程是索然無味的,但這是登山的必然過程。終於坐上了上山的索道,已是中午過後。整整化了半天的時間才得於真正接近玉龍雪山,而玉龍山還是披著厚厚的紗衣讓人看不清楚。這個時候,雖和玉龍山近在咫尺,卻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只是索道下的山裡野花燦爛的很,在雪的映襯下紫的耀眼。就這樣在朦朦朧朧中到達了山頂。很厚的雪,很壯觀的冰川,到處都是因雪而興奮的人們。有人故意滑雪,有人不得於摔跤,大家早已忘記了寒冷這回事。我順著台階不斷往上,雪越來越大,伴著山頂的風不時卷起一些白浪。往上走的過程是很消耗體力的,一段路程過後明顯感覺到體力的消退,有幾個學生干脆退到雪地裡玩了。我繼續上行,在經過4571米的標志牌後不久有不舒服的反應了,大概所謂的高原反應吧。這是多次登山以來第一次碰上,大概是對我長時間不好好吃飯的一種懲罰吧。在返回的途中,又巧遇碰上過好多次的那家子老外,母親帶著小女兒在下面等待,父親帶著大女兒從上面返回。我一路從大理、喜洲、麗江、玉龍唯獨處處遇上他們,這樣的巧遇在旅途中並不常見,於是他們成了我此次旅途最熟悉的陌生人。下山的索道又是一陣好等,我高原反應的很厲害,也可能是上行走的太急的緣故。好想睡覺哦,那一刻有點考驗意志和耐力,身體快到極限。下了山,一切很快恢復。心裡又在想著太陽,始終覺得能看到太陽,呵呵,陽光還真露了那麼一下臉,很快又躲藏起來......回程的路上,雨停了。司機帶我們去了其它一些景點,大多是性價比不對稱的,我們只是經過而已,大家都累了。在玉水寨門口下車的時候,一幫阿婆齊刷刷地排起隊又唱又跳,招呼我們拍照,見我們沒動靜很快便撤了,很好玩。旅游地開發久了,再純樸的人也開始商業化了,真不是件好事!不過我們在玉水寨門口收獲了便宜的飾品。:)後來的日子裡,麗江天放晴的時候也總看到玉龍山清晰的身影。有人說雪山就是遠觀才好看,那麼那天的那場大雪應該是難得的一個登山好機會。對玉龍雪山,我說不上好玩還不好玩,反正忘不了山頂上的那場大雪。現在再次想起,那時的寒冷、不適已經淡的幾乎沒有,而漫天飛雪的場景依舊清晰。玉龍雪山對我而言,回味比經歷有味的多。


(上山的大索道)



(山頂的游人)



(熟悉的陌生人)



(玉水寨門口一景(右為清澈的神龍三疊水))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