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紀略

作者: xiajiangren

導讀前不久去了鎮江,那裡的門票簡直像是在搶錢。前幾年去揚州的時候對揚州的印像還好,這個時候,應該正值揚州的瓊花節吧,揚州的各個公園裡,應該到處都是熙熙攘攘來踏青的人群。於是,我抽空決定去江北的高郵玩兩天。如果您對高郵的了解還僅僅聽說過高郵鹹鴨蛋或是的地理書上的高郵湖的話,那麼您根本就不懂旅行。高郵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秦王政二十四年(� ...

前不久去了鎮江,那裡的門票簡直像是在搶錢。前幾年去揚州的時候對揚州的印像還好,這個時候,應該正值揚州的瓊花節吧,揚州的各個公園裡,應該到處都是熙熙攘攘來踏青的人群。於是,我抽空決定去江北的高郵玩兩天。如果您對高郵的了解還僅僅聽說過高郵鹹鴨蛋或是的地理書上的高郵湖的話,那麼您根本就不懂旅行。高郵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在此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西漢),始設高郵縣,屬廣陵國。自此開始了它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高郵文物古跡眾多,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汽車開進高郵城,在到達汽車站之前,就看見一座小山的翠綠間掩隱著一處古建。這就是文游台,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現高郵博物館所在地。買票進入,裡面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門票還是七八十年代的粗糙紙票。上面赫然印著票價0·15元,只不過現在漲了100倍,當作15元的門票來賣了。也就是說,自從印刷出第一批門票以來,就一直沒有賣完,高郵旅游業之慘淡,由此可見一斑。

但如果你是一個愛好人文景觀的人,我還是建議你來高郵看一看。我首先參觀了名人園、秦觀詞社、汪曾祺紀念館,布置和結構都很簡單,倒是草坪上散落的石刻頗有價值。左手便是古鑑堂(高郵市博物館)了,到內一看,《高郵五千年》的展覽慘不忍睹,實物不足百件,保護措施也不夠。高郵市文管會的文物,大多已經在揚州雙博館的現代化展廳內了;龍虯莊遺址發掘出的大量新石器時代的文物,也悉數到揚州雙博館去報到了,並設有專門的展廳。作為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經過國博、省博、市博的層層搜刮,又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大多只能設一個“XX歷史文物陳列”,以朝代來劃分展品,所展出的也都是一些古玩市場的大路貨,這是我到過許多縣級博物館感到的最大悲哀。

古鑑堂旁邊是水鑒堂,這可能是高郵最接近於現代化的一個展廳了。展廳面積不大,是高郵市水利局和美國斯蒂夫·漢斯博格先生合作創辦的高郵1931年特大洪水展覽,一幅幅真實的照片,再現了當時高郵湖洪水泛濫的歷史場景,令人居安思危,警鐘長鳴。展廳的設計,本身就別具匠心。水鑒堂的門前還有清代鐵牛一座。

沿著中軸線一直走,便是高郵名氣最大的景點文游台。高郵邑人秦觀的銅像栩栩如生,遙想當年,蘇軾、孫覺、秦觀、王鞏等人在此雅集,乃是當時文人的一大盛會。台內牆壁嵌有蘇軾、趙孟頫等名家手書刻石《秦郵碑帖》,現為省保單位。

出了文游台,沿途參觀了淨土寺塔、魁樓、王氏紀念館等古跡,南門大街還保留著明清商業街的格局。南門外尚有一處古跡可去,那就是位於館驛巷的盂城驛,現為國保單位。現在館內設有中國郵驛博物館,畢竟盂城驛是全國全國保存較好的古驛之一,況且高郵又是全國唯一以“郵”字命名的城市。盂城驛開設於明洪武八年,就好像京滬鐵路上的一個小站,發揮著它的職能。盂城驛共三進,第一進皇華廳,是接待賓客的正廳;第二進駐節堂,是驛長辦公之所;第三進便是驛卒、馬夫等人的宿舍了。盂城驛雖小,行政機構卻比較龐大,驛長手下除了正式職工外,如果算上馬夫、水夫等臨時工,共計有二三百人。平時驛長還經常有機會會見一些沿途經過的重要人物,可見不是一個小站的鐵路分局辦事處處長那麼簡單。

在別人的熱心指點之下,我終於找到了京杭大運河邊的西碼頭,在那裡坐船可以到達位於高郵湖小島上的鎮國寺。在我沒來高郵之前,腦海裡一直有這樣一幅閑適自然的畫面:夕陽的斜暉灑在高郵湖廣闊的湖面上,湖光夕照之間,幾只帆船偏舟其上,而在不遠處的一座小島上,鎮國寺塔的斷垣之間,帶著幾叢小樹,留下一個黑黑的影子。在湖邊的大提上,我舉目遠眺,往來的船只依舊,只是鎮國寺塔被層層腳手架所包圍起來了,我舉起相機,拍下了這幅遺憾的照片,也記錄下了鎮國寺塔07年大修時的場景。對於文物古跡的修復,我一向是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好不要去動它,是preserve(保持原狀)不是protect(保護)。保護即是破壞。而眼前這些新磚和水泥,正打著“危塔”的幌子堂而皇之地進入鎮國寺塔體內,歷史的真實感消失了,歲月的痕跡消失了。

坐上了去儀征的汽車,車子在高郵湖邊的大提上行駛,寬闊的湖面一望無垠,岸上的樹木迅速向後倒退,高郵城就在後面,越行越遠了。



(位於高郵湖小島上的鎮國寺)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