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氣和熱浪在夏季碼頭一起退潮的時候,蜈支洲島漸漸安靜下來,情人橋也顯出了清晰的身姿,斜斜地苗條地探入海中。
坐在橋盡頭蹈海的岩石上,看波光粼粼,海風吹拂,第一次真正嗅到了海的氣息。

(情人橋)
近海的水不是藍色,卻顯出澄清的淡綠,有點像溫潤的腕玉的顏色;沙灘竟然真的是純淨的白色,似乎不如亞龍灣的沙細膩,因為真的有銀白的磕腳的貝殼殘片和透明的水母。——又是一番不同的天地。
漫步在這沙灘上,沒有了沙灘躺椅,沒有了豪華酒店,一切好像更加純粹了。

(確實水清沙幼)
沒有刻意去看落日,在島上最大的面海泳池再泡一會兒吧。泳池三面是軟軟的草坪和筆直的結了椰子的椰樹,一面正對著眼前這夕陽的暖光籠罩下的大海,水天是一色的,天地是一體了。

(面海游泳池)
吃過晚餐以後,島上的燈光次第亮了起來,但還是幽暗。
走在幾沒人煙的小徑上,眼前影影綽綽,耳邊除了隱約的夜晚的海潮聲,就是不知名的蛙鳴蟬叫。登上最高處觀海木樓的極寬大的門廊,近看是茂盛的熱帶植物蔭籠下的一棟棟木樓,遠處是寬闊的海面,還有遠遠的對面城市的微光,腳下的私家游泳池泛著月色,而頭頂竟是很久未曾看見的滿天繁星。
靜謐極了。這一瞬間,我恍似闖入了一個神秘的領地,來赴一場浪漫的約會。
回到我們的小木屋,倦了,在寬寬的日式塌塌米上睡去。
臨睡前,特別拉開了窗簾。
果然,次日的天光和鳥鳴喚醒了同屋的enyaya,而貪睡的我還是一覺睡到了自然醒。

(鳳凰木)
步行至觀日岩,日頭已高,自然看不到大海日出,也不遺憾,不刻意,極目遠望這邊更加遼闊的海面,已經足夠。
四處閑散地逛至臨海木屋,那五色三角梅掩映下的窗含大海、爬滿紫色牽牛花的小木屋,那滿目的蔥白翠綠,滿目的姹紫嫣紅。
在長滿椰樹的大草坪上躺一躺,在白色吊椅上搖一搖,,原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夢想已經落腳在這個海島上。

(臨海木屋)
正午時分的陽光有了些熱辣,沙灘更白了,海水更澄澈了。
坐在沙灘上的亂石間,將腳丫子探進涼涼的海水中,任海水一浪浪親昵地撲湧上來,被海水浸潤的細沙綿綿地淹沒了我的腳踝,那滑順的感覺,竟讓我覺得好似嘗到了提拉米蘇的滋味,原來這裡的沙竟比亞龍灣更細更膩。
碼頭又熱鬧了,渡船已三三兩兩離岸而去。
忽回頭一看,散步的孔雀踱著高傲的步子走向海邊,它呀,才是這小島的真正主人吧,而我們,只是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