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站:窮人城詹西(Jansi)
一:你好,你好先生!
是從阿格拉開往詹西的火車,從詹西中轉,換搭汽車去卡拉朱侯。
抵達詹西時已是傍晚。錯過最後一班汽車,不得不留此過夜。
詹西,並不是計劃內的停留。沒有任何關於此地衣食住行的信息儲備,LP中也沒有詳細介紹,住宿的章節甚至被省略。
從火車站正門走出。放眼觀望四周,發現只是車站前有一點亮光,隨後視線就墮入無邊無際的黑暗,看不到人也看不到車。並不知道要去哪裡過夜,無論向那個方向走,都是從光明走向黑暗。
於是,他們成了此時的救命稻草。這一幕的發生與在德裡國際機場時的對比,很像戲劇。
當然憑借職業敏感,還是他們更先一步把我從奚落的人群中辨識。其中一個走到我跟前,說,你好,先生。
我發現自己竟然說的是,你好,你好先生!(Hello, Mr. Hello!)
他很快叫來一輛電動三輪車。車子在漆黑的道路上疾馳。開行很久才看到路的盡頭隱約著一線光明。是一個十字路口,路口處聚集著很多人,黑壓壓地,讓我一陣窒息的不舒服。
過路口後車子轉入一條狹窄小巷。又轉了幾個彎,才在一家客棧前停下。它實在太亮堂,日光燈管四處安插。更亮堂的是老板的面龐。他五十多歲,笑起來露出兩排潔白牙齒。兩個孩子正在客棧的前廳中上竄下跳。看了房間,也不錯,有熱水,有電視,就決定住下。
辦好入住手續,卻不著急進房休息。拉著老板兒子的小手問他諸如叫什麼名字多大了之類的無聊問題。其實我在等待,因為我知道還有一樁交易沒有完成。
你好先生站在前廳中央。自從看到我交完房費後就不再和我說話,當然,也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他和客棧老板用我聽不懂的語言小聲地討價還價。終於達成協議,他們看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意思,就走到客棧外面交易。
等老板再次進門時,你好先生自然已經消失。
我問老板,你給他多少回扣?
他顯然沒料到我會問得這麼直截了當,尷尬地笑了一下,說,100盧比。
我還是吃了一驚。我的房間費才只有250盧比,其中的百分之四十竟然交了中介。
老板繼續說,我們也沒辦法,這是規矩,如果沒有他們,游客怎麼可能找到這裡。整個印度應該都這樣。
是,我明白。我說。如果沒有他們,今晚我也可能露宿街頭。不只是印度,中國的很多地方也是這樣。
正說著,又來了新生意。
另一個你好先生把一個印度老頭領進門。老頭從錢夾裡抽出一張20盧比的票子,鄙夷地甩給你好先生,也不說話,只做了一個這裡沒你什麼事的手勢。
還是印度人有經驗,下次也如此打發他們。我心裡想。
剛才看房時我已知道這裡所有房間都是統一的房型和服務。所以當老頭仍舊交給老板250盧比房間費的時候,我就想,這裡面應該還有貓膩。
果然,等老頭辦好手續上樓休息。我才發現剛才被轟走的你好先生原來並未走遠。他賊眉鼠眼地溜進門,跟老板嘟囔幾句,仍舊抽走100盧比。然後大笑著揚長而去。
我也跟著笑了,而且是笑得很甜蜜,因為賺了20盧比。
二:窮人
印度究竟有多少窮人?官方說法是六億。其中有兩億生活在最低貧困線以下。而所謂最低貧困線是指每日生活費10個盧比(人民幣不到2元)。這樣的生活標准是什麼概念?我在詹西找到了答案。
本來以為這樣的夜會在看電視中無聊度過。忽然想起剛才路上看到的那些黑壓壓聚集著的人影。身體就被好奇心驅使,想要去看個究竟。發現自己的方向感絕對是旅途中可以信賴的左膀右臂。追隨著它,很快就從地形復雜的胡同深處轉上了馬路。聚集的人群仍未散去。我繞到他們面前,看到的景像讓我至今不願仔細回憶。不是因為恐怖,而是因為太真實。
最裡面是一排鍋灶,冒著白茫茫的熱氣。有小工往鍋中傾倒著食物原料,另一些小工從鍋裡把已煮熟的食物撈起。
幾個渾身裹黑布的女人提著盛滿食物的不鏽鋼鐵桶,把黃色綠色的糊狀食物倒入擺成一字長蛇的幾十個盤子裡。
每個盤子對應一只肮髒的手,手以極快速度把盤子裡的湯湯水水卷進食道。這顯然不是什麼美食競賽。讓他們吃得飛快的原因有兩個。首先當然是飢餓。其次是每個人身後還有許許多多痙攣的胃在看著聞著等著。
第一排吃完後,很快回歸城市的陰暗角落,他們的位置被迅速填補。第二排人坐下後,不是等待盤中補充進新的食物,而是用他們粉紅色的舌頭把盤子裡剩下的食物舔得干干淨淨……
回到客棧,老板自然並不驚訝於我看到的景像。他說,那每天都會發生,在詹西,這樣的食物施舍站有三個。每天去吃救濟餐的有幾千人。是那些有錢人在布施。如果是周二,所有寺廟也會有施舍,景像會更壯觀。
現在我來解釋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那部分印度人每天如何用10個盧比維持生命。
吃。施舍站和寺廟不會讓任何一個人餓死。當然,以那些窮人的生活水准來衡量,那些黃綠色湯水已是不錯美食。而且印度人大多吃素,即使有錢人也不大會把雞鴨魚肉列入菜單。五谷雜糧顯然不會貴到哪兒去。
住。印度大部分地區終年炎熱。大街上,公園裡,火車站,到處都能見到衣衫襤褸的乞丐裹張報紙在露天過夜,即使是加爾各答孟買這樣的大城市也不例外。北印度冬天雖然寒冷,但以印度人的頑強生命力,挨個三個月就又是春暖花開。
穿。女人一塊布裹身。男人一塊布裹檔。這已足夠。窮人所用布料相當節省,鞋襪都算奢侈品。一年四季或幾年穿一件衣服的人在印度不算少數。
其他。印度人有全民公費醫療政策,大病小病都可以得到免費治療。
以上列出的生活明細賬是那兩億最窮困的印度人可以活下去的主要原因。而且由於宗教影響,他們認可此生的窮困,抱怨前世的孽因,盼望來世的美好。所以在印度,大多數窮人都能苟且偷生。
生活已經如此舉步維艱,那有限的10個盧比顯然只能用作生存保障,根本不會有富余拿去投資。所以,10個盧比在窮人間流通永遠只是10個盧比。而幾百萬盧比在富人間循環一圈,就有可能變成千萬。這應該是造成印度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
在那些飢渴等待飯食的眼神中,我的鏡頭捕捉到一雙最明亮的,來自一個男孩。當他打量世界的時候,世界恐怕沒有注意到它們的清澈。很快,清澈就會變得渾濁。
我知道自己的無能為力,只能轉身離去。

(等待晚餐的窮人)

(同上)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