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本來不在我的旅行計劃裡,但因了‘旅游論壇’一位網友的
推薦,其中說到有一個叫“天盡頭”的地方,未受人為開發之累,可
以一去。當時看到這個名字,就有點心動,本來想問清楚,知道多一
些情況,可惜那網友再不回貼,而時間緊迫,胃口又已被吊了起來,
因此便臨時決定去走一趟。
上午本來天氣很好,還有太陽,孰不知到了下午不但天陰了起來
,還刮起了風,氣溫驟然下降,路上司機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今晚來
襲,可能要降到零度左右,心裡想北方就是北方,一說要冷,立馬就
干干脆脆地降到零度了。
青島到威海走的是高速公路,坐在車裡感覺不到大風的吹襲,正
可以坐賞路景。陰天使得沿路秋意極濃,膠東半島的樹給人一種挺拔
的感覺,黃葉掛枝,軀干筆直;更有掉光了葉子的,在直通遠方的長
路上整齊排列,讓人覺得心平氣和,心裡忽然想起峻青的《秋色賦》
來,文章已經記不大得了,但其中意境深印腦中,中學語文課還是有
這樣一個好處的,要是換了現在,決不會去讀這種帶有明顯時代烙印
的文章,那麼就錯過不少精彩描寫了。
青威高速要開四個小時,司機是個壯實的年青人,隨車的小伙子
則顯得機靈精干,都講一口京片子,與青島的山東話大異奇趣,也不
知是否與威海衛的歷史有關,可能是當初衛戍的北洋水師後裔,如果
是這樣,那就令人肅然起敬了,雖然他們並不能阻擋住日本人、八國
聯軍的堅船利炮,但甲午海戰英雄們的壯烈與愛國,大大激勵了千千
萬萬熱血同胞,贏得全中國人的尊敬和愛戴。
我是坐在嶄新的 iweco上回想一個世紀前的往事的,歷史讓人激
憤,但一睜開眼睛,一路伸展的潔淨公路,已明明白白地告訴我,現
在是九十年代末了,那種任人魚肉的時代早已過去,歷史不能忘記,
教訓應該永銘,但更重要的是要發展現在,壯實自己,才能挺直腰杆
,稱雄未來。
通上高速公路就是一個進步,山東的交通運輸建設得相當不錯,
原本擔心威海與青島之間路況不好,現在看來是多余的了。路上司機
說,原本走青威高速要四個小時,現在改走青煙公路,從煙台再轉威
海,就要多一點時間。這也怪不得他們,本來往威海就是旅游線路,
現在是淡季,從青島收客要比平時少一大半。像我們這一車,青島車
站才上了三個人,而他們又是趕點的,時間一到,有客沒客都要走,
這一點對乘客就很好,對他們自己有時就不大合算,所以繞一下道,
在這種淡季裡也是可以忍受的,反正都跑的高速,也耽誤不了多少時
間和精力。
昨天看過地圖,威海和蓬萊剛好就在煙台的兩邊,計算一下時間
,只有放棄去煙台了,今天在威海過一夜,明天下午就得出發往蓬萊
。不過從地圖上看,威海除了有劉公島之外,並沒有什麼別的地方是
特別出名的,而劉公島又對我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吸引力,我打算去一
趟“天盡頭”就走,只是地圖冊上並沒有標出位置,可能要找一張威
海地圖才能找得著吧。
車開得很快,在高速公路上疾馳,不一會就使我昏昏欲睡,這樣
半睡半醒的到了煙台,但驟眼看去,樓房老舊,布局雜亂,與青島簡
直沒法比。我印像中的煙台,來自張裕紅酒的廣告,其中稱在煙台擁
有大片葡萄園,腦中便留下了法蘭西式的浪漫莊園的印像。這一切在
現在被擊得粉碎,心裡只好安慰自己,應該是只看到差的一面吧,那
個浪漫的煙台是藏在另一面,我無緣與會而已。
大概是晚上六點鐘吧,又是在一片夜色中,車到了威海,華燈初
上,我提著行李,走出車站,看著這陌生的小城,一時竟不知往何處
去。這時身邊走過來一個招徠旅客的中年人,向我介紹東方賓館,說
就在不遠處,而且正是市中心,跟去一看,雖然裝修老舊了一點,但
房間的窗戶很大,正對著廣場與大路,側面是鐘樓,一個大鐘在夜裡
霓虹的映襯下格外醒目,若把酒臨窗,應當有另一股暢快滋味在,於
是就決定住下了。
吃完了飯、洗了澡已是八、九點鐘,穿上一件外套,獨自一人到
街上晃蕩。這裡一如青島,行人稀少,長街空寂,剩一路的霓虹自亮
自娛。這夜氣溫尚可,廣場上綠化規劃一本正經,整齊就整齊了,總
嫌少了點靈氣。倒是一處相機專賣店外牆展出的一輯月度得獎作品和
威海市攝影愛好者的優秀之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佳品。
11月15日 陰,大風,冷。
一大早醒來,拉開窗簾,威海主干道在微藍的曉色下顯得條理分
明,綠草坪、廣場雕塑,鐘樓,嶄新而硬朗,天亮得快,廣場大鐘才
指向五點,便已能稍辨景物了。
昨夜買了一張威海地圖,左看右看沒有發現有叫“天盡頭”的地
方,只有在陸地的盡處,有一個形如龍角的區域,也就是我們中國地
圖上雄雞下頜的地方,名字叫成山頭,但離威海市有不短的一段距離
,而且地圖上也沒有任何有關的介紹文字,不禁讓人狐疑滿腹。去問
了賓館的服務員,也大都含含糊糊,看來也是知之不祥。再去車站一
看,往蓬萊的車只有下午四點的一班,滿打滿算,怎麼也是趕不及的
了,只好忍痛割舍,但心裡總是有點遺憾,莽莽蒼天之下,茫茫大海
之前的最後一點陸地,該是怎麼樣的蒼茫,而臨風屹立,又將是怎麼
樣的慷慨豪邁呢,可惜這次是見不到的了。
只好退而求其次,好歹總得去一去劉公島,於是結了房帳往海邊
走去。今天天氣特別冷,在房間裡就已凍得不行,一走出門,朔風四
吹,冷颼颼地直往脖子裡灌。注目四周,行人不多,也大都冬衣加身
,行色匆匆,這才醒起今天是工作日,大多數人是要去上班的。威海
總脫不了小城市的小氣,往海濱路這一帶,街道不大不小,建築不老
不新,與廣場處的故作闊大一樣,都沒有什麼特色,這也需要一種歷
史的積累吧。
照著地圖走向海邊,只見海風強勁,在威海灣中肆意游走。風大
的地方,被鼓動的海浪撞擊堤岸,激起一道道如噴泉般的水幕,轟天
震響,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脫口而吟“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於
是走上前去,找了一處干燥的地方,近距離地與這狂濤交流。一凝神
靜氣,四周便再無其他聲響,在灰色的陰雲下,海浪隨著極遠處的節
奏,形成很有韻律的海潮,一線一線地翻卷而來,越來越響,越來越
急,發出千軍萬馬的吼聲,猛地衝向堤岸,唰、唰、唰拉起一片片水
幕,然後滿足地摔入海中,繼續等待下一次地奮起。
海風因海潮的湧動而顯其形,而海鷗則借著大風徜徉,在海上曼
妙飛翔。海濱幾無游者,只有近處一老人揮動釣竿,於大風中獨釣。
劉公島應該就是對面孤懸的小島,只是大風之中,並未見有什麼渡船
來往,反倒是許多外海的大船三三兩兩的停在港口裡避風,想來今天
連渡輪都停開了。也懶得再去找些什麼別的景點,在這寒風裡海浪邊
盤恆了個多小時,便背起行李,匆匆告別了初冬的威海衛,轉道煙台
前往蓬萊。是時上午十點半。
一路氣溫更低,沿路上車的本地人大都穿上了厚的棉大衣,就是
坐在關緊了窗的車裡,也時時感到冷意。路旁的樹木,更是像一夜之
間把葉子都掉光了一樣,全光禿禿的剩下枝椏,冬天的腳,已經踏上
了膠東半島。
兩點半左右到的蓬萊,也來不及去找住的地方,直接就趕到蓬萊
閣,將行李寄存在西門口,售票員說四點四十就得回來拿走,而蓬萊
閣五點鐘就關門了。
蓬萊閣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既是傳說中八仙過海的起點,又有
海市蜃樓的奇景,他飄然欲飛的建築更是號稱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素
來是游人向往之地。這個季節,這個時間,這個天氣裡倒是游客稀少
,而院落精致,高低錯落,卻正是我多年想一游的清淨古跡。
西大門空無一人,長長的過道清靜自若,這裡的建築低眉低眼,
樸素得來帶有一股仙氣,院落幽深,綠樹黃葉左右招搖,好一個神仙
住處!一陣風吹過,周圍沙沙作響,隱隱聽到海的濤聲,卻不見一點
水意,只有龍王廟赫然立在眼前。殿裡神像很普通,也不怎麼精致,
只是各殿之間環環相扣,很有些意思。穿過側門,便是天後宮,說是
“宮”,其實也就是一小屋,院裡有一古木,樹干橫曲,枝葉茂盛,
史稱“唐槐”,傳說是鐵拐李、呂洞賓對弈之時招來遮陽的,也不知
是否真有仙氣,於別樹黃葉凋零之際,仍青翠如夏。
蓬萊閣便在天後宮側後方,為兩層建築,黃瓦紅柱,藍底金字,
不算高大,也不張揚,就連上樓的樓梯,也關在側門的裡面。可是當
我滿不在意的登樓繞過回廊,便猛然一驚,原來它的後面藏著大海!
闊大撲面而來。長空浩蕩,濤聲呼嘯,強勁的海風吹得人立足不
定。向海處築著長城樣的牆面,牆眼與人齊高,盡頭處一塔高起,與
大海一襯,自有高古的格調,讓人飄飄然有出塵之意。臨風遠眺大海
,有一島橫臥,名曰“長島”,此處為黃海、渤海的交界處,可是大
海並不管你怎樣分割,一樣的翻滾澎湃,自有一種天地任我行的逍遙
意氣,一時便看得呆了。
閣上風極大,峭冷不能久立,但角落處建有一屋,人站其內,卻
半絲風也吹不到,是以稱“避風亭”。正中幾處題字,有“海不揚波
”之句,而此時卷浪千堆雪,景殊異矣。另有臥碑亭,卻與東坡有關
。東坡曾知登州十幾日,有“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之
句,現在擺放的兩塊石碑,其中一塊記蓬萊的海市蜃樓,細細讀之,
見其中“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一聯,雖是自述,卻也
道盡世間百態,人生許多執著,明知鏡花水月,也刻意求之,盡皆如
此。
轉身再回到前廳,中間擺著醉酒的八仙群像,各自憨態可掬,其
實八仙是很平民的神仙,出身都很卑微,成仙之後也便不十分高貴,
反讓人有親切的感覺,所以雖然此處人跡全無,倒也無陰森可怖之態
。隨便站到一角的窗邊,前眺大海煙波,心生出塵之意;回首窈窕院
落,又有安家之心,設若能長住幾月,擊節聽濤,豈不人生樂事。
再想起東坡碑上的句子,“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
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天下之能事畢”,今天要加上詞至於蘇東
坡,飛逸至於蓬萊閣,均是世間絕品。
蓬萊閣各殿間均有一值班員,有的縮在一角,人來不動,卻往往
嚇人一跳。面對如此神仙境界,她們怕是早已煩了,只有我等才萬裡
迢迢地趕了來,這真叫不識蓬萊真面目,只因長住此閣中。吾等求住
一宿不得,而她們卻盼趕緊下班離去。
盤恆許久,一直陰著的天卻忽然放亮了,可愛的藍色使蓬萊閣更
顯清新空曠,一道陽光從雲後透將出來,雲氣蒸騰,映得飛檐上的瑞
獸栩栩如生,靈動萬方。
晚住蓬萊閣賓館,五點多時忽然停電,便信步走到街口吃飯,燭
光下飲酒吃肉,醉醺醺走在寒風之中,輕飄飄有如漢鐘之離,不禁口
哼小調,此時暮色四合,已伸手不見五指。
夜裡臥床聽濤聲呼嘯,手捧《山居筆記》,翻到魏晉風流一章,
讀到阮籍求官為酒、孫登長嘯山林,豪氣頓生,直欲推窗與風共舞,
恨無酒耳;再讀嵇康樹下打鐵,而後刑台之上,太陽之下,三千太學
生的注視目光之中,妙手天音,一曲《廣陵散》從此而絕,又不禁熱
淚盈眶,憤慨填胸。閉目回想,四周聲響漸去,唯有濤聲翻翻滾滾,
漫天回響,海風呼嘯之中,心緒萬千,以後午夜夢回,定當常縈此地
。
11月16日,蓬萊下起膠東今年的第一場雪。
這日直睡到七點,天已大亮,風依舊冷急,記掛著蓬萊閣,趕緊
急腳往沙灘走去。
海邊風極大,只有幾個人在沙灘裡走,路邊建有一個三山門,兩
三個人站在柱後避風,只要錯開兩步,便正對著大海,海風撲面湧來
,凍得耳朵都痛了。轉頭向西,那天下聞名的遇風欲去的蓬萊仙閣,
異常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普照樓一塔高起,城牆一圍如翼,其下山石
嶙峋,腦海中便仿佛生出一個呂洞賓來,在高塔上迎風而站,長身玉
立,劍穗飄飄。
海浪湧動極歡,這裡的一望無際讓人心神俱醉。極目處煙霧茫茫
,不知何處是盡頭。對面的長島此時蒙上了一層輕煙,在清晨裡顯得
悠然自得。不知何時,天空變得越發清澈蔚藍,這時天海交際之處便
升騰出翻翻滾滾的白雲來,沿著藍天披散開去。海上生白雲,蓬萊覓
八仙,讓人心生崔顥的黃鶴之思。
風依然極猛,站在三山門上,有一種風吹欲飛的感覺,我喜歡這
種迎風徜徉的體驗,於是走下沙灘,往蓬萊閣走去。一夜的海風將沙
灘吹得干干淨淨,人往前走,一行腳印便清晰地留在身後,再看浪濤
互相追逐,轟天震響,一股渴望湧上心頭,這時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八仙的心情:這白雲,這海浪,這濤聲,沒有一樣不誘惑著人,不要
說神仙,就是我這俗人,也有投身於中的衝動。
可惜我沒有凌波微步的本事,而且還要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四處來
去,於是只好依依惜別,坐車前往濟南。天氣越來越冷,汽車穿行在
膠東半島的公路上,不一會更飄飄灑灑地下起雪來。
這是膠東半島今年的第一場雪,剛開始時雪花細小,若有若無,
只有路旁樹木上掛起了白色的冰花,漸漸地鋪天蓋地,一路全是銀色
的世界。又想起蓬萊閣來,這時不知該是怎樣的情景了,若是呂洞賓
在,怕也得穿起大衣吧,只是穿著臃腫棉襖的呂洞賓,又是怎樣的仙
風道骨呢?哈哈!
雪中擁衾,本想如此一路下去,可能會有些王子遒的境界,卻不
料這雪只下在蓬萊境內,汽車一路開著,漸漸竟然雪過天晴。我人生
中經歷的第一場雪,就這樣偶然邂逅,匆匆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