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旅行

作者: 夢想2008年

導讀早上醒來的時候,廈門還在斷斷續續地下著小雨,因為今天下午,我就要告別廈門了,就想用這剩下的一些時間把還沒有來的及去的地方走到。 海滄做為廈門的一個區,也是有很多風景的觀光旅游區,所以我決定用上午的時間到海滄的青礁慈濟宮看看,路上可以看到亞洲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海滄大橋;下午到著名的SM廣場逛逛。 青礁慈濟宮在海滄青礁村,始建於南宋, ...

早上醒來的時候,廈門還在斷斷續續地下著小雨,因為今天下午,我就要告別廈門了,就想用這剩下的一些時間把還沒有來的及去的地方走到。

海滄做為廈門的一個區,也是有很多風景的觀光旅游區,所以我決定用上午的時間到海滄的青礁慈濟宮看看,路上可以看到亞洲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海滄大橋;下午到著名的SM廣場逛逛。

青礁慈濟宮在海滄青礁村,始建於南宋,是民間為了紀念宋代名醫吳本(民間稱他為吳真人)而修葺的。

來到青礁慈濟宮的面前,開始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但當我看到大門上的彩畫和大殿橫梁上的木雕後,我被它們的富麗堂皇和美麗驚呆了,難怪這裡有宮殿式建築的稱法。

最讓我驚嘆的是大殿橫梁上的木雕,橫梁有兩層,上層是用金色在梁上描繪各式古典故事,第二層則是鏤空的雕刻,也上的是金漆。這時真是後悔自己的相機的感光度不夠好,沒法更好得拍下這美麗的建築。相比之下,內殿裡的橫梁就沒有這麼漂亮了,只是漆成了紅色,我懷疑是不是紅木。

順著一排階梯(邊上樹立著古代的所有名醫的雕像),我走到了龍湫庵,這裡供奉的是吳真人、江仙宮和張聖者。他們都是真實存在的人,都因為大公為民而被後世尊敬並供奉。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龍湫庵的建築,尤其是屋檐上的裝飾還有檐角的設計。

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慈濟宮,我坐車前往SM廣場,其實我並不是想逛廣場,而是幾次路過SM,看到那裡有一座觀音寺,於是很想趁時間還來得及去看看。觀音寺就在SM廣場對面的觀音山上,看到觀音寺的時候,著實讓我吃驚不小,這哪裡是寺廟的建築呀,分明是一棟三層民居,再看看寺內的其他建築,也是如此,這難道是民居和寺廟的結合體?我現在看不慣這樣的風格,可是在幾百年之後,這也許是很正常的寺廟的建築式樣呢。

寺內還有一座大殿,裡面供奉的千手觀音,這裡的觀音像不似經常看到的慈眉秀目的樣子,而是被佛化的觀音,所以我看到的時候都不能確定這到底是不是觀音像。大殿有6、7層高,上面有僧侶的禪房,頌經堂等,在頂層則是一座9層高的萬佛塔。因為還沒有修好,我只爬到大殿的頂層也是萬佛塔的第一層,如果爬到塔頂,我想一定可以看到整個廈門了。

從觀音山下來,我看時間還比較充足,就想起了剛剛在路邊看到一塊指示牌指明一個叫“蕭氏家廟”的景點就在附近,我於是按牌索驥的方位找了過去。“蕭氏家廟”在離路口不遠的烏石浦居民區中,是南宋蕭姓狀元的後裔在明朝的時候建立的。現在蕭氏的後人大多移居台灣、金門和彭湖等地,所以這座家廟也就被當地政府保護起來了。

從“蕭氏家廟”出來後,我回到酒店取行李趕飛機了。在機場辦好登機和托運手續後,我終於有時間在高崎機場前的廣場上逛逛了。

就要離開美麗的廈門了,我心滿意足得在機場前留了影,思緒也留在了鼓浪嶼上,留在了南普陀前,還留在了慈濟宮內……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