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之旅--加拿大西部游記

作者: yizhangiie

導讀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號中午,我登上了飛往加拿大溫哥華的班機,開始了楓葉之國的旅途。走之前聽新聞講,溫哥華最近被評為了世界上最適宜人居的城市之首,北京上海並列第七十,香港位列四十一,亞洲只有東京大阪在前二十名之列,這些城市我都是到過的,這下倒要比一比。在機場換登機牌的時候,我特地要求了一個靠窗的座位,起飛幾小時後,舷窗外出現了異常美麗的黃昏的夕陽,據機 ...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號中午,我登上了飛往加拿大溫哥華的班機,開始了楓葉之國的旅途。走之前聽新聞講,溫哥華最近被評為了世界上最適宜人居的城市之首,北京上海並列第七十,香港位列四十一,亞洲只有東京大阪在前二十名之列,這些城市我都是到過的,這下倒要比一比。在機場換登機牌的時候,我特地要求了一個靠窗的座位,起飛幾小時後,舷窗外出現了異常美麗的黃昏的夕陽,據機組介紹,此行要飛越俄羅斯、美國、經安克雷奇到達溫哥華。飛機上的老年人不少,廣東人居多,他們是國內最早往加拿大移居的一群了,我的鄰座竟然在飛機起飛前的一刻才最後一個跑上來,一坐下就呼呼大睡,後來據他講,他也是北京人,在多倫多從事計算機工作,已是加拿大公民了,不過他很看好國內的發展,在北京未來的奧運村附近新買了房子。

難熬的十二個小時過去了,天空大亮,在飛越了一片水面之後,飛機平穩的降落在了溫哥華機場,當地時間是12號上午,由於時差,我賺了一天時間。走出機艙,感到空氣異常清新,機場入關處的人非常多,每個窗口前的隊伍都彎彎曲曲排了好長,左半部分是加拿大公民入口,右半部分供外國人入境用。排隊的時候是人們看與被看的好機會,大家都有意無意的打量著周圍的人。最右邊的一個窗口前聚集了一群穿制服的日本女中學生,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前面是個高大的美國人,想省去排隊入關這個環節遭到了回絕;隊伍中的亞洲面孔不少,多為韓國人,一位獨行的韓國老太太上來就嘰哩呱啦跟我說了一氣,我只能聳聳肩表示遺憾,不知所雲,我身後的韓國女孩兒馬上把話接了過去。我這個窗口的白人女海關檢查員長的很漂亮,只簡單問了我幾個基本問題就在我的護照上蓋了入境章,邀請函也沒看,我正在想沒有有些人說的那麼復雜啊,就看到旁邊一個長隊都是等待機場翻譯幫助解釋入境的外國游客,看來語言相通還是最重要的。

加拿大的10月是楓葉的季節,從機場所在的裡奇蒙(Richmond)開往溫哥華市區的時候,一路上都能看到紅彤彤的楓葉。溫哥華的10月是雨季,道路很干淨,都濕漉漉的,空氣也很清洌,這正是我喜歡的感覺。稍做安頓後,我便迫不及待的走進離住處很近的shopping mall,其實也是為了倒時差,大白天的不能讓自己睡著了。商場的入口處有殘障人士專用的門,前面有一個按鈕,按了之後結實的大玻璃門就自動開慢慢關,很人性化。各地的shopping mall都差不多,兩旁是林林總總的專賣店,走廊中間有座椅,比較特別的是每隔一段就會一個凹陷下去的區域,比地面低,裡面鋪著地毯,有植物,有軟座,讓人舒服的在裡面休息,顧客們三三兩兩的在裡面snack,聊天,感覺真的很愜意;還有專供孩子們玩耍的游樂區,真不錯。在商場裡的亞洲面孔很多,而且大多都說廣東話,看來不愧是加西地區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也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並未走出國門的錯覺。不知不覺走進了zellers pharmacy,說是藥店,其實是包含賣藥的大超市,裡面衣服、鞋、化妝品、生活用品、食品應有盡有,也有品牌專區,不過用品大多是made in China,最令人高興的是人少,購物不受干擾,衣服也可以挑個一二十件抱到試衣間裡慢慢try on(北美的專賣店裡亦是如此,若非顧客主動要求售貨員決不過問),盡可以試不同的款式、號碼,非常過癮。與之相比,safeway supermarket主要經營的是北美出產的食品和日用品,偌大的賣場和貨架讓人覺得自己格外渺小,淹沒在商品的海洋中。二樓是高檔名牌服裝專賣,感覺和國內的價位不相上下,減價後的皮衣和大衣相對便宜些。白天shopping的女士居多,有很多是帶著孩子的主婦,萬聖節快到了,小孩兒們都興奮的擺弄著與之相關的各類禮品。

在zellers的化妝品區,一個非常年輕的白人小伙子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看了一會兒,他主動用英語跟我說:你是女人,你們女人化妝用的這些小玩意兒你應該熟吧?看著他一副無奈的樣子,我不禁笑著說:雖說這是我到溫哥華的第一天的第一次購物,不過我想我應該能幫上你。聽到這話他很驚訝,最終我幫他給他女朋友挑了一個修眉用的小鑷子和一個新款的睫毛膏,臨走時他高興的說:祝你在溫哥華愉快!

第二天,我自己坐公交車去了著名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由於工作關系,我養成了每到一個地方便關注高校的習慣。在這兒順便說說在溫哥華的交通,很少堵車,一路暢通在這兒是真的,個人感覺當地的公共交通還比較發達,就是路面上taxi少,人們幾乎都開車,叫taxi得打電話。公共汽車都是主動投幣或刷卡,站牌上都提醒請乘客准備零錢,一些車站的小亭子上有全市的公交線路地圖,公共汽車不報站,誰要在下站下車就拽一下車箱兩側的鋼絲,司機就在下一站停車,否則司機看到車站沒人等車就不停了,比較節省時間。公共汽車統一票價兩塊兩毛五加元,相當於人民幣16塊錢左右,也是這些年慢慢漲的,以前更便宜,不過一張票在倒車時可以重復使用。乘車人都很有秩序,當然也不擠,公共汽車內部也設有為輪椅准備的區域。

UBC地處溫哥華市郊,是很多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校園也充分體現了加拿大的特點:開闊,分散,植物多。我慢慢走著,經過了醫學院、圖書館、化學實驗樓等等,我到的時候正值下午下課,不過學生的數量遠沒有國內大學裡熙熙攘攘那麼壯觀,有夾著書步履急促的,有一身運動行頭的,有的在熱烈的討論,有的騎著自行車穿行……我作為一個旁觀者突然有一種感動,金秋的大學校園如此美麗,學習生活如此美好,讓我無限懷念自己的學生時光,是不是應該趁年輕再上上學?……在一個電線杆子上,我發現了熟悉的大紅色和五科黃星,走近一看是該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貼出的國慶節活動告示,我馬上掏出相機拍下了這親切的一角。

第三天一大早,我又啟程前往溫哥華機場,根據我此行的工作日程,我要飛到另一個加拿大的西部城市—阿爾伯塔省首府愛德蒙頓。溫哥華機場的分區很合理,有乘坐飛往美國航班的專用入口、有國際線入口,我一進domestic departure的大廳就看到了一排自助辦理登機(self-help check-in)的機器,外觀有點像ATM提款機,觸摸式屏幕,只需輸入電子客票的確認號或信用卡號,就可自動打印出登機牌,座位也可以自己選,真是又方便又省時間。由於還太早,機場沒什麼人,坐加拿大國內航線的更沒什麼亞洲人,我一個人顯得很突兀,第一次感到確實是在西方世界裡了,在加拿大登機一般都有小孩兒、殘疾人和老人的priority,他們登機之後,對其他普通乘客的general boarding才開始,我這個航班比較特殊,有一隊殘疾人運動員,輪椅浩浩蕩蕩,都是年輕人,有的還是學生模樣,朝氣蓬勃,和輪椅真的不太相稱,看起來像是參加殘疾人運動會的運動員,他們登機很慢,可是周圍人都很耐心。登機口高大的檢票員很幽默,好像跟所有人都是朋友似的,總是面帶笑容,檢查完我的登機牌和護照後用中文說:謝謝,再見。

飛機上人不多,起飛的時候,舷窗外的溫哥華全景是水潤的綠色,燈光星羅棋布。一個半小時後要降落的時候,我不禁驚訝於窗外的景色了:是典型的北國西部農場式風光,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分割整齊的田地,上面偶爾出現一兩個農莊,整個色調是土黃色,和溫哥華迥然不同的風格。下了飛機是當地時間上午十點(比溫哥華快一個小時),一出機場不禁打了個寒顫,真冷,是那種冬天的干冷,說話時都有呵氣了,要知道,這才是十月中旬啊,不過當地人說往年十月都有下雪的了。

說愛德蒙頓是個平面城市一點也不過分,建築物很少有超過三層的,空間很空曠,天氣干而晴,植物覆蓋率不低,可是由於天冷都是光禿禿的干黃色。據當地生活的老師介紹,阿省因為出產石油是很富的,也是加拿大唯一一個購物時不征省稅的省份,可是當局好像並不熱衷於把錢用在城市建築上。不過令當地人自豪的是日曬時間之長一直在全加拿大名列前茅,得抑郁症的人少。

由於到達時間是上午,事先book的賓館竟然不能check in(規定的退房時間是中午十二時),我只好把行李寄存在前台,趕往下一個目的地--阿爾伯塔大學(UA),等我晚上結束工作回到賓館的時候,竟然不用出示證件,前台的人都知道那個要入住的亞洲女孩兒回來了,呵呵,可見亞洲人在他們那兒有多少。當地人是典型的高大純樸的高寒地帶白種人,對我充滿了好奇,更訝異於遙遠的中國來的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我說這你就老外了吧,在中國外語好的人多著呢,尤其是年輕人,對方佩服的說還是你們中國人聰明,你們那中文多難吶。

愛城雖然冷,好在一些設施都很齊全,建了很多室內通道,在大學裡也是,有的人大冬天的甚至也可以一身夏裝從室內經通道直接到地鐵站、公車站,從城市的一角到另一角。離開愛城的前一天晚上,我去了當地號稱世界上最大的shopping mall—West Edmonton Mall,有電影院、室內冰場、飲食街等等。不過對它的規模這一點我很懷疑,也許是我沒逛全吧,感覺這個mall沒有大到世界第一那麼誇張的地步,很多地方的mall也不比它差啊。但是這個mall好像把全愛城的人都集中了,這也是他們冬季休閑的唯一消遣之處。

從愛城返回溫哥華的當天,依然陰雨綿綿,感覺又回到了秋季。接我的教授夫婦倆帶我去了Richmond的漁人碼頭吃午餐,這是我第一次到北美的碼頭,海鳥在水面上盤旋,大大小小的漁船停靠在周圍,我不禁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氣,感覺真好。吃午飯的地方是意大利餐館,經推薦我order了當地比較有名的三文魚。教授說如果我時間充裕的話真應該好好走走,最好能看看大馬哈魚回流,北美的十月正是它們回流的時候,那場面非常壯觀,成千上萬的魚忘我的從海洋游回淡水產卵,有的被礁石撞的頭都沒了半邊,產了卵就死了……自然就是這麼神奇。

我的時間太有限了,可又不甘心來一趟溫哥華連downtown都不去,於是決定當天晚上只身坐公共汽車去downtown看看。溫哥華當時天已經很短了,我是晚上七點多上的車,車越開路上越冷清,天色也趨於漆黑,車裡的人漸漸少了,路邊的店面除超市外都關了,除了高樓密集一些之外,一點兒我想像中的繁華商業街的樣子都沒有,我下車來買了杯熱cappuccino讓自己暖和點、沿著街邊走了走,路上只有零星的在罷工的電信公司職員胸口掛著大牌子端坐街邊和遛狗的人,也只有咖啡館裡還有些人氣。這時候想起在愛德蒙頓時一位香港老師說的,北京、香港這樣的城市哪兒都是downtown,在這邊永遠找不到咱們心目中的 downtown。回住處的時候我遇到了些麻煩,對面路邊的站牌怎麼看都不對,在周圍找了好幾個都不對勁兒,和來時的路線不一樣,這時候雨也下的急了,我心裡也有點著急,想想我膽子也真夠大,對地形一點概念都沒有呢就敢晚上一個人出來逛,幸虧當地治安不錯。後來我還是回了下車的那站,心想坐到總站再往回翻吧(事先問了公車司機、公共汽車24小時都有,只不過夜間間隔長些罷了),我想還是盡量不麻煩別人出來接我,實在不行還可以call taxi。後來在折返點換了返程車,發覺這路車回程的路線確實和來時不一樣,可是有些地方路線又有重合,好在有驚無險,又回到了出發地。溫哥華的夜晚真寧靜。

在溫哥華的幾天都下雨,好像是老天故意成全我這個喜歡下雨天的人似的;到了該說別了溫哥華的時候,天氣大好--雨後初霽,陽光普照。就像回程的航班上放的一部電影裡主人公說的那樣,不管在哪兒,都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對的,祝所有的人們都快樂的生活。


精選遊記: 溫哥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