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環西湖群山探路記(龍井--虎跑段)-(上)

作者: 普蘭

導讀時間:2007/4/24天氣:陰/陣雨/多雲/晴氣溫:12-18度隊員:冷雨,瑛兒路線:龍井村—獅峰下郎當嶺—三分叉—萬林背山—五雲山—唐家鎢茶園—九溪林海亭—馬鞍山—馬兒山崗—貴人峰貴人閣—虎跑後山—虎跑總用時:6小時具體用時:1、龍井山園公交站--“龍井茶農 ”山石口,十裡郎當上山處 12:00--12:40 /30分鐘2、午飯、休息 12:40—13:05 /25分鐘3、茶園上山—獅峰下的郎當 ...

時間:2007/4/24天氣:陰/陣雨/多雲/晴氣溫:12-18度隊員:冷雨,瑛兒路線:龍井村—獅峰下郎當嶺—三分叉—萬林背山—五雲山—唐家鎢茶園—九溪林海亭—馬鞍山—馬兒山崗—貴人峰貴人閣—虎跑後山—虎跑總用時:6小時具體用時:1、龍井山園公交站--“龍井茶農 ”山石口,十裡郎當上山處 12:00--12:40 /30分鐘2、午飯、休息 12:40—13:05 /25分鐘3、茶園上山—獅峰下的郎當嶺山口 13:05—13:28 /23分鐘4、山口—三分叉 13:28—13:45 /17分鐘5、三分叉—萬林背山--五雲山 13:45—14:30/ 45分鐘6、休息 14:30—14:50 /20分鐘7、五雲山—伏虎亭前找去九溪的近路 14:50—15:05/ 15分鐘8、走小路下山--半山腰處唐家塢茶園 15:05—15:39 /35分鐘9、茶園找路下山 15:39—15:44 /6分鐘10、下山—林海亭 15:44—16:00/ 16分鐘11、林海亭前找去馬鞍山的路 16:00—16:10 /10分鐘12、林海亭—馬鞍山 16:10—16:45/ 35分鐘13、休息,吃東西 16:45—17:00 /15分鐘14、馬兒山崗上台階—貴人 17:00—17:30 /30分鐘15、貴人閣休息拍照 17:30—17:35 /5分鐘16、貴人閣—虎跑 17:35—18:00 /25分鐘 具體行程:這次探路是源於冬冬四月的全程之行。三月底我們五人走了老和山至雲棲這一段。冬冬回來後覺得很不過癮,多次邀請我同走全程,後來他一人在四月初走完了毅行全程。很不容易的。對於他這樣有勇氣,我雖心癢癢,但很明白自己的體力要想走完是不行的,必得好好鍛煉。我和冷雨商量去探一下後半段沒走過的路,一來把路探明了,如果以後要走全程心裡也有底。二來看看自己這段時間鍛煉下來的效果如何。冷雨的時間不太好定。那天也是匆忙決定去的。天氣預報又說有雨。唉,今年去了N趟杭州,回回預報有雨。一、上海南—杭州城站 D653 7:45—9:09冷雨家到車站沒有很早的公車,而那趟我倆一致滿意的車又因為火車提速而移去了南站。於是我們商量後奢侈了一下,坐上了動車,刷一下就飛駛到杭州啦。這趟子彈頭是比較舒適的軟座,票價貴一點,打完折50。再早點有以下的班次,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家附近去火車站或南站的公交和軌道交通來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的車33左右,慢車可能再便宜點兒。D685/7:25—8:45上海南—杭州東;T791/6:25—7:58上海南—杭州東T177/4:19—6:03 上海—杭州N405/4:53—7:16 上海—杭州東5071/5:32—7:46 上海—杭州東1341/6:07—9:45 上海—杭州二、城站—蘇堤 K7/城站—岳廟站 9:14—9:48到底是動車呀,時間掐的那個准,分秒不差的停靠在杭州城站。我和冷雨戀戀不舍的下了火車,還回頭瞄瞄那優美的車頭,“和諧號”哈哈。我在車上喝了一大桶濃茶,竟然有點醉乎乎的感覺。出火車站左手走就是K7。我對這輛公交情有獨鐘。一月時得了兩天假,就是坐它在杭州轉悠。車開過少年宮,湖濱,斷橋,北山路,岳廟,玉泉,然後拐到清幽的靈隱。一路上從少年宮開始靠車子的左邊站,風景美不勝收啊。粗壯的梧桐安靜的站在寬闊的路邊。西湖就在窗外慢慢展開,像幅優美的山水畫卷。北山路也是我喜歡的一條馬路。一面靠著西湖,一面全是西式老建築。在夕陽下漫步舒服的很。而岳廟這裡的紅牆又是那樣有歷史感。車有點擠,我們下得車來,過馬路往回走一點就是蘇堤了。冷雨想看蘇堤春曉,現在正是時候,我們也不趕時間,就來這裡晃晃。三、北山路處蘇堤—南山路處蘇堤 漫步/9:56—11:10蘇堤到啦。二月和小仙來漫步西湖的時候。是反著走的。但這蘇堤就是要從北山路到南山路這段才是好看呢。一路上經過六座橋:跨虹,東浦,壓堤,望山,鎖瀾,映波。光聽名字就讓人浮想聯翩。冷雨MM對橋邊那些有著粗大樹冠的茂密香樟充滿了感情。有時還拿我當模特拍照,哈哈。蘇堤的路不寬,西湖就在兩邊,沿著載滿香樟,楊柳和花草的路往前慢慢走著。映入眼裡的就是那綠草如茵的草坪。這樣的嫩綠我記得只在北京夏天的頤和園裡見過。迎面有時會駛來幾輛色彩艷麗的單車,在安靜的蘇堤上非常惹眼。時間雖不早了,但從北山路上蘇堤的人卻也不多,我們走得很閑散。冷雨一路拍著照,落在後面。湖邊垂釣的人拉著帽子甩出長長的漁線。遠處,西湖群山連綿在霧氣中。在一座橋上我忽然看到了遠處山上的一個亭子,想到冬冬的游記上提到過貴人閣,應該就是它了。可看起來是那樣的遙遠,我們一會爬山也要經過的。冷雨MM忽然發現了草地上有只拖著蓬松尾巴的小松鼠,開心的追著它拍照。而那只淘氣的小家伙聽到了動靜,忙不迭的一跳跳逃開了。蘇堤的空氣是如此清新,好久沒有這樣愉快的漫步了。快到花港觀魚時,原本安靜的路上忽然黑壓壓的出現了不少戴著帽子,揮著小旗的旅游團。導游喊話的聲音和嘰嘰喳喳的游客充斥著後半段的蘇堤,我費力的擠出人群,在快出蘇堤的路邊等著冷雨。天空飄過一陣雨點,我翻出帽子戴上,人群中總是不見冷雨,我拿出功略來看。過了好一會,她匆匆跑來,說是在花港拍魚呢,還說那裡有座林徽因的像,特別好,她想拍照,可沒找到我。於是我倆飛快的跑回去,在人群中穿梭。到了花港的裡邊。在湖邊有塊鏤空的雕塑,安靜的映著背後的西湖和群山,充滿了古意。四、蘇堤—龍井山園 Y3/11:15—11:49我倆在蘇堤消磨了不少時間。快中午了。在火車上看過地圖。附近有輛Y3,可以到龍井的。而我們坐到龍井山園下,離上山處是最近的。Y3那站就叫蘇堤,是出了蘇堤後向右走一會兒。本來我還想沿著清幽的虎跑路走到滿覺隴路,但時間不允許了。車很快就來了,Y3居然也是2元的,有些意外。車子很快拐入了一片綠色之中,這樣的路看著舒服。兩旁是高大茂密的樹林子。冷雨MM喚我看旁邊,山裡的石板路上有兩只小狗慢慢的一前一後爬上來呢。真是羨慕它們呀。我倆就坐在第一排靠門處。我把背包擱腿上,剛才圖方便把登山杖倒插在包裡了,這會看起來像把劍一樣,而仗劍走天涯的生活想來也是不錯的。我這樣胡思亂想著,一面用手機湊合著拍下了車子緩緩進山,窗外濃密的綠色。插著手杖的背包此刻真是應景呢。五、龍井上山 晃悠/11:49—13:05跳下車來。左邊是個賣票的“龍井山園”。我們往前走,龍井村還在前頭。冷雨認路的本領了得。這條公路安靜而漂亮。濃郁的翠色幾乎遮蓋到路之盡頭。呼吸著清涼而又微甜的山中氣息。脫去外套,上山啦。還是忍不住拍了幾張臭美的照片發給此刻正在埋頭工作的朋友們。嘿嘿,刺激他們一下下。走不多會,到一三叉路口,27路就是從這兒開過的。前方有個大牌坊。寫著龍井村。以前來杭州玩,一直走龍井問茶和九溪,可這裡現在變化很大,都有些不認識了。路邊有牌子。我們上前看了下。兩條路可以到郎當嶺。冷雨說我們選去老龍井的路吧。進了牌坊。一邊是農居,但大都蓋起了小樓房,賣茶的農民都富裕了呀。一邊是清幽的山。我們往上走著,不多會兒左手邊出現了叫“小龍井”的一條路。這條路是通往山上的。好像沒啥人。有石階鋪著,上面應該是鳳篁嶺吧。再往前走,長滿草的石階上緩緩淌下水來,我們走過去一看,是山上流下的泉水呢。那高高的坡上滿是密密的竹林,四周還有竄得老高的竹筍呢。多麼安靜而愜意的地方啊。我們玩了一會兒又往前去。前面不遠的地方又有個叉路口,這裡有個十裡郎當的牌坊,由此可直接上郎當嶺,我們還是選擇往老龍井的方向走去。經過龍井賓館,沿著向上的路往前走,慢慢的在爬坡了,右手邊有條不寬的溪流,嘩嘩的響著,歡快的向山下流去。左右兩邊都有些茶農的房子,此刻四周安靜。12:30左右,我們到達路口,這裡有條路通往老龍井,周圍停著些車,人們來這裡消磨著時間。農舍的屋頂都古色古香的,白牆外長長的樹枝上春意盎然。不時有山雞在路邊跑來跑去的。有塊刻著“龍井茶農”的石頭就出現在眼前,旁邊的農舍屋前的走廊裡掛著不少的鳥籠。山上的茶園層層疊疊的。心想如哪天有假,來這裡住上幾天也是好的。我們繼續往前走。左轉去老龍井的路很快被一個收費處攔住了,這個圈起來的景點是十八棵御茶樹,往上就是老龍井了吧。我們只能退回去從旁邊繞上山。問了當地的人,說那塊“龍井茶農”旁有條上山的路可以去往郎當嶺。中午了,肚子有點餓起來,在這清山綠水之中多麼想坐在農家的院子裡吃吃喝喝呀。可探路要緊。我倆只帶了簡單的餐食。就坐在茶園的上山處,找了塊石頭坐下就吃起來。冷雨MM說她剛才開包找東西時,老聞到雞腿堡的誘人香味,在蘇堤就忍不住啦。嚷嚷著開飯呢。消滅了我們的午餐,背包似乎輕了一點點。對面屋子前傳出母雞嘰嘰嘎嘎的叫聲,冷雨說是下蛋了呢,母雞在炫耀。……,我是一點經驗都沒,覺得好玩。吃完歇會兒發發呆,13:05,背好包包上山啦。六、龍井—獅峰下郎當嶺—五雲山 徒步/13:05—14:30沿著茶園中間那條窄窄的土路,我們上山了。每月一次的徒步是我如此喜歡的。而且又是在空氣如此好的山中。拐過一條土路後,忽然前面山頭站著條狗,我想起剛才看到有個茶農上山時,這條狗曾大叫著不肯走,現在我們這兩個陌生人一出現,它會不會撲上來啊。心裡暗自擔心,提醒走在前面的冷雨要當心啊。今天冷雨忘帶了登山杖,不然倒可以用杖壯壯膽嚇唬它一下。我裝模作樣的想揮舞一下手裡的杖,這狗好像是有點怕,哼了一聲掉頭就跑了。嘿嘿,得意起來。步子越發輕快啦。土路轉為石階路,我和冷雨一邊聊著天,一邊慢慢上行。我總是疑惑,為啥別人爬山都不大喘的呢,而我,一走這樣的路就如同老牛般。冷雨MM說,我也喘的呀,可我愣是聽來聽去的只是自己沉重的呼吸聲。前兩個月在郎當嶺上往下望時看到的茶園,此刻正慢慢的往身後退去。我抬頭看看,好像還要走很遠才能到達山口。遠遠的山上高高的豎著個信號塔,我倆一度以為那就是讓我們上次爬得痛苦不堪的天門山呢。可後來才知道那裡原來是獅峰。爬到了半山上的一個歇腳處,這裡有棵大樹,圍了圈石椅,我忙不迭的爬過去把包一扔坐下,掏出毛巾擦汗。雖沒太陽,但還是爬出了一身汗。今天只穿了快干衣和排汗衣走路,還是覺得熱。歇了一會兒,繼續往上走,時間已不早了,還是上行的石階路,我不斷回頭望著身後那一畝畝整齊的茶園,濃濃的綠色。我懷念著龍井茶那清醇的滋味。到達獅峰下的郎當嶺上,發現這裡原來就是三月那次徒步活動,我們五人爬過天門山後在這裡吃午飯的平地。此刻很是懷念他們幾個呀。繼續往前走,山裡安靜。我們又走過一月徒步時和冷雨她們吃飯的地方,在高高的山坡上,我們又回來了。走過郎當嶺,我們很快到達了三分叉的地方,這裡有明顯的指路牌。走過兩次了,倆人都熟悉的往左手走。路很清幽。修長的竹林密密的遮蓋著天空和前方的路,碎石鋪在泥土上,石縫裡冒出綠油油的雜草,前一晚下過雨,吹落不少已焦黃的竹葉,鋪滿了地上,踩上去嘎吱作響。而一踏上這條路,頓時感到一片清涼。我們要去五雲山了,牌子上寫要五十分鐘,冷雨也說她記得要走好長一段呢。我只感覺這段路和我們三月走得略有不同,總是懷疑是否走錯了。這條路是通過萬嶺背山往嘹望亭方向過去的,而三月的那次好像走的不是這條路。後來才知道是功略和路書上寫的天門山路線確實是不同的,一月和三月我走的確實不是同一條路,但最後都能到達五雲山。去五雲山的路依舊是那麼漫長,安靜的山路上只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和手杖的細碎聲音。冷雨MM落在後面拍照,我走在前面,有時好久等不到她,會大喊一聲。轉了無數的彎道,五雲山好像在遙遠的地方。我又看到上次取泉水的地方,前幾天下雨,底下的池子裡接滿的水已溢在了地上。走過一段上坡,終於快要到五雲山了。又是一片開闊的山頭。我還是沒看到冷雨的影子,索性就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等她。四周安安靜靜的,偶爾有風吹過和鳥叫的聲音。今天的天氣真是徒步的好天氣,沒有太陽,偶爾灑過幾滴雨。快干衣穿不住了,脫下來綁在背包上。很快要下坡了,就從包裡找護膝打上。等了好一會兒,才聽到冷雨MM答應我喚她的回應,放下心來。她今天很愛拍呢。告訴我在山上流泉水的地方,她忽然發現相機裡有冷色,暖色,褐色的功能,就試了好幾張,高興得不行。我想起自己每次出去,好像都是因為拍照而落在後面要人家等我,沒想到這次冷雨比我更厲害。我怕走不動,就沒帶相機,手機拍的總不能和相機比,所以風景非常少去拍。只是非常享受這樣愉快的徒步,迷戀一路上的甜美空氣。冷雨MM也停下來打護膝,我倆稍稍又歇了一會,喝喝水。今天背了不少水出來的,到現在都沒怎麼喝過。上次從老和山上來,到五雲山已見底了,只能在路上打泉水喝。但那水又不知是否能喝。一路上沒有補水的地方。出發了,又走了好一會兒才到五雲山。終於又看到了真跡寺。這個時候,安靜得很。七、五雲山—唐家塢茶園—九溪林海亭 艱難下行路/14:30—16:00我們照例又休整了一會兒,接下去的路就是我倆都沒走過的,也是探路的開始。計劃探路前,我曾和冷雨商量是否從九溪開始走,因為前面的路我們都走過。冷雨覺得九溪上也是可以的,就是有點兒偷懶了。她覺得徒步時間控制在七小時左右是最合適的。今天我們走得很閑散,沒有刻意去趕路,但是卻感受到了徒步的樂趣。這也許就是行走的意義吧。有時終點或目標並不重要,過程卻是值得回味的。從五雲山起身出發是14:40分。冷雨今天出來也是不太容易,有一大堆的事等著她處理。她在路口打著電話。我先往下行。五雲山出發後往左走即是去九溪的路。這是段下行的石板路,全鋪著台階。約十五分鐘左右,路的右手邊會出現一個亭子,那個是伏虎亭。然後折回來走,約50米左右,在拐彎的地方有條下行的小路。注意地上有黃色的油漆箭頭。兩旁的樹上有標記,是幾個登山隊貼在樹干上的名字。這條路鋪滿了落葉,由於前幾天下過雨,看上去泥濘不堪。找到路後,等了好一會兒,冷雨才下來。我們於是一同下行。冷雨MM沒有帶手杖,走這樣的路有點懸。土質倒很是松軟。登山杖插在上面走得還很穩。這條近道可以直接下到林海亭,避免了下到九溪再繞回來的一個大圈子。但路真的不太好走。四周的枯藤老樹非常多,還有不少倒在地上。冷雨和我不時東張西望看著四周有沒有可以當手杖的樹枝。我不時的指著看似粗壯的樹枝說:這個這個……,可冷雨是很有經驗的,她一眼就看得出太長,或是太粗了。不知她從哪撿了根合適的樹枝,雖有點彎彎的,但支在地上還挺有彈性的呢。我倆繼續下行。坡有點陡的,一直在下山。功略上說路上會碰到個岔路,然後往左走。是唐家塢的茶園。我們左轉後再走就覺得不太對勁,不知是走錯了還是怎麼的。路上全是倒下的樹干。很難穿過去。我們在路上發現了永康登山隊的標志,於是挑了旁邊看上去還好走點的土路下行。終於看到茶園了。這段路走得真是不易啊。有些泥地特別濕滑。冷雨的拐棍一用力居然就斷了,只好再找了根結實點的。終於站在半山腰的茶園上了,往下看的時候有些茫然。不知我們剛才下來的道是否對,現在看看四周,是在山谷裡,滿眼皆是茶園那一畝畝整齊的綠色。層層疊疊的鋪開。一眼望去竟有些害怕。下茶園的路好像也陡,不知如何邁步,我終於體會到恐高的滋味了,此刻多麼希望有個滑梯可以讓我一下子到達平地上。我倆東張西望的看著茶園的高坡發愁。往左走了幾步,想從田壟間一點點的爬下去。那地方還築得高,手腳並用才能下去。最可怕的是,我忽然看到有幾只老大的蜜蜂,躲在石縫間,有些就飛來飛去。可把我嚇壞了。要知道,在薊縣不幸被蜜蜂叮過之後,從此我就害怕這個玩意,而且從不穿招惹它們顏色的衣服。看到它們就抱頭逃竄。我嚇得直往後退,冷雨說這邊可能有個蜂窩吧。我一聽,更是不敢挪步了。冷雨很鎮定的觀察了一會兒,決定從旁邊的石塊上爬過去。我雖怕,但還是要找路下山呀。只得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往上走。還好一路上都沒撞見這些小祖宗們。我們終於在七拐八繞之後尋到了下山的石階路,極小且陡,鋪滿落葉,走的人多踩得都磨去了邊。沿著茶園下行。倆人都松了一口氣。冷雨不斷的回頭拍照。她是個好奇心重的家伙,看見點新奇的就要拍。我則回頭用手機拍著她。找到下山的路,我倆都悠閑起來,就快下到平地了,四周皆層層疊疊的山,我們顯得如此渺小。山谷間有幾棵樹冒出了嫩綠的葉子,在一片深綠色中顯得很惹眼。下到平地後我們向左走,我依然看不到有啥亭子的影子,不免有些擔心是否走錯了路。遠遠的前頭,田間有幾個農人在勞作,於是決定去那裡問問。慢慢往前走,身邊出現了一條溪流,我翻出功略來看,冬冬是提到這條溪流的,我們在溪邊找人問路,回答說前面確實是有個亭子的,不由放下心來。遠遠往前望去,好像有個籃球場,我一下子想起冬冬也提到過那裡的。林海亭應該就在那裡。我們繼續在茶園中穿行。爬得汗流浹背的,此時才感覺到熱,剛才在山上覺得太緊張了。這時前方來了一隊年輕人,領頭的年紀稍大點,他們是從九溪這邊過來爬山的,我們互相打過招呼。他們人還不少呢,有十多個,走得很快,不久就消失在茶園中,冷雨說哎呀,應該把他們拍下來呢。我們回頭望著剛才千辛萬苦下來的路。高高的雜草和石牆後,薄霧籠罩著那些蒼翠而茂密的山。籃球場近了,不斷聽到汽車的聲音,好像不遠處還有幾個飯店。走到路口,發現,我們已在九溪了。過橋就是個叫溪邊茶莊的。旁邊是個籃球場,茶莊的背後就是林海亭。走上橋,忽然發現了夕陽。九溪是最美的時候,不斷流淌的溪水歡唱著流過大大小小的石頭,遠處的水面一片平靜,投下樹的影子。那些樹高大而茂密,青翠一片。讓人浮躁之氣頓消。取下帽子的時候,發現自己扎在頭發上的發圈在爬山的時候掉了,只剩下一個小辮子還在。臉又紅得不行。冷雨看著籃球場後的空地說:呦,這兒好多扎營的地兒呢。茶莊裡有幾個四散著喝茶的人。我們是沒時間了,探路才剛開始呢,就花了不少時間,已是下午四點了,看來今天想完成後半段是不太可能了,最多也只能走到虎跑吧。來到林海亭前,這個亭子長長的,外面環繞著九溪翠綠色的樹木,廊柱上有對聯,夕陽灑在地上。有個人坐在亭裡發呆。四周安靜極了。注:圖片全部為手機拍攝,不清楚之處,還請見晾龍井--虎跑





蘇堤--龍井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