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東線)
華清池、驪山——秦始皇兵馬俑——回市區晚餐——金花廣場夜游
8:00起程,在鐘樓飯店門口等候的車之中挑一部,談價包車。兩個捷達司機上前,他們自己協商了下,其中一個謙讓了。開價¥150,還價¥120,答應了才上的車。(看著這位忠厚老實的模樣,誰知……)
去東線據說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但看炎熱的天氣,再加上4人的包車黃金組合,偶們還是首選包車。這樣節省體力,行程時間緊湊,不必空等,平均¥30/人一天的車資還是劃算的。
出了城一路向東,在一處路口遇紅燈,重新起步時居然熄火!偶坐前排,感受得真切,心裡暗叫不妙;後排的三位不明就裡、只是納悶:後面的車好好地按哪門子喇叭——感情是新手上路啊!看他打不著車的緊張著,後面的車又鳴著喇叭催促著,偶小心翼翼地提示是否因為空調的關系油路供不上(學車的時候是夏天,師傅教的機械原理就是打這開始的,呵呵),建議把空調先關了,起步穩了再開。好不容易上了路,偶只能故作輕松地調侃司機:“不求快,穩著點,安全第一”。司機哥哥滿口應承,看偶們一幫妹妹沒計較,這才透了底,原先不是干這行的,還是新手。(新手拉個活看來不好找,怪不得先前的另一位司機讓著他先,原來是人道主義啊!)至此,不良的印像已經萌芽。(誰知更絕的在後頭……)
上高速之前,沿途經過半坡遺址。因為那裡剛遭水淹,正維修,不開放,只好神往一下,理智地選擇放棄。原本就是瓦石土堆的古代遺跡,經水一淹,不知道都成什麼樣子了,想來要修復也是項艱巨的工程。倒是路旁的灞橋垂柳經司機一提示,引起了些許遐想。
灞橋垂柳曾經是長安八景之首。據《西安府志》記載:“灞橋兩岸,築堤五裡,栽柳萬株,游人肩摩轂擊,為長安之壯觀。”看過這些描述,不難想像,當年每到春意盎然、春風撲面之際,柳絮漫天飛揚、煙霧蒙蒙、美不勝收的景致……如今是仲夏,早已不見柳絮飄舞、宛如飛雪的“灞柳風雪”這一景。但據說事過境遷,即便是春天,當年盛景也早已經今不如昔欲覓無蹤了。這讓我懷念起揚州瘦西湖岸邊、和桃樹間著種的南方垂柳,那裊娜、那柔美、那水漾的輕靈……哦,這才發現眼前這些生長於斯的柳樹,灰灰的,蔫蔫的,整個一灰頭土臉,植於黃土少了水的滋潤,欠了一份靈氣,自然也沒了那折柳贈別的詩意濃情,只好以遐想來滿足一下。
車繼續前行,司機明白地告知幫幫忙去兩個旅游點經停。選擇自助行就是為了避免最麻煩的旅游購物點,但方向在他手中,抗議自然無效!!!看在還了他車價的份上,配合一下,算幫他賺回了高速公路的過路費。(一個點十幾二十的回扣是明的,如果偶們“不幸”消費的話,司機的好處費更是免不了的……)一次紅燈起步、一次上坡,居然熄火,心中已經暗叫不妙,還去旅游購物點看哪門子藍田玉,郁悶啊!失望之余,一家店門口有一座真人高的兵馬俑復制品還是引起了偶們的關注——原來應該是手持兵器的,現在那握成空心狀的拳頭居然用來插著鎖大門的一支環型鎖,很噱哦!不笑也難,權當苦中作樂。小小的不滿,不能影響偶們出游的好心情,繼續前進。
來到了今天的第一個景點,和驪山緊挨著的華清池。偶們放棄了驪山,乘索道看山沒什麼意思。來西安要坐索道也去華山啦!想起前年去海南,在南灣猴島的進島索道(號稱亞洲第一)上,最高處的那一下忽悠,到現在還感覺心裡懸懸的,難忘!
華清池,在游客的心裡,免不了俗俗的和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 ——楊玉環有牽連。帶著些綺麗的幻想,以一種朝聖的心態來拜訪此地。自古紅顏多薄命,而華清池應該是代表著昔日美人的極勝時期的榮耀。
在停車場,司機極力推薦買票,而不讓偶們去門口的票亭買(照他的說法,只這裡是賣票的,門口沒有),且宣稱這裡是沒有半票優惠的。一行人中有導游證有學生證,本可以享受國家給予的半價待遇,楞是在他的哄騙下,在這裡行不通。(而事實是,在停車場這裡買,方便他有每個人10元的人頭費,而如果是半價票,就……不講也會算啦!),攥著一張簡陋的電腦打印紙(這就是進門的票),以¥40/位的價,在入園時換成了景點的門票,然後進了園。
一陣吆喝聲,幾個殷勤的當地人湧了過來,要拉偶們照相。1寸的數碼照那種,貼在門票上然後塑封。成本不高,工藝也不復雜,盡管只1塊錢,但衝著這人流,倒也是筆好買賣!不過,當看到樣板上一張張表情呆滯的面孔,粗糙的手藝已經吸引不了偶們了。手裡的DC怎麼也算玩得不差,技術比那強多了。好不容易避開魔爪,迂回在人叢裡進了園。眼前一片開闊:一塊鐫刻著“華清池”紅字的石碑,一座仿古的亭子,一個盛唐裝束的豐腴女子,旁邊的古裝服飾,一望而知,是個“人造景點”,專為攝影而用,好比宣告下下“……到此一游”。我等俗人自然未能免俗,借了這片豁朗的庭院,或以驪山為憑、或以石為景、或以盛裝女子為襯,橫豎是拍了一氣,還引了不少旁人學著偶們選的角度熱拍了不少,跟風湊人氣哪裡都一樣。
進了一道小門樓,先看的是一系列西安事變的遺址和陳列展示。五間廳外、飛虹橋上、下棋亭中,處處留下了偶們的身影。這園裡建築隨山勢起伏錯落,有山有池,花樹交錯,景致倒有幾分江南園林的神韻。牆上彈痕歷歷在目,讓人不免想起那也是在七月的歷史事件,斑斑彈孔見證的是怎樣慘烈的戰事。
繞出這園中園,西面更大的天地是唐朝的華清池舊址。出入各座建築,讓偶們領略了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那幾座帝王洗浴的溫泉舊池子,盡管外罩大宅,但如今是徒有空壁,連個水池都不是。而露天的那個小小的、更像是魚池的石砌圍欄下居然是“太子洗”!太子的級別,尚且如此局促,其他的王子可想而知。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也難怪唐朝歷史上有如此之多的骨肉相殘的家庭悲劇,這池子看來也免不了推波助瀾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