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還是小學春游時去過一趟,沒什麼印像了,工作後雖去過常熟,但幾次從山腳路過,都未能上山,直到前個周末,才和LP,還有岳父母一起去虞山,好好玩了一趟。
我喜歡考古,愛好歷史,因此每到一山,先要探究:此山何名?名由何來?你們不要嫌我羅嗦啊!
虞山,因商周之際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卒葬於此而得名。仲雍,周太王次子,長兄泰伯,少弟季歷。季歷賢,又生聖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讓於王季。其讓隱,故無得而稱言之者,所以為至德也。現蘇州城內還有“泰讓橋”,就是取自“泰伯讓賢”之意。
考完古,就跟我一起上山看風景吧。虞山主峰高300米,汽車可以一直開到山頂,交5塊錢停車費就行了。秀美的風景用文字描述我是不在行的,我只會用我的尼康來捕捉一個個美景。

虞山門,是常熟的標志,因虞山有“十裡青山半入城”之說,故城門樓子修到了虞山的半山腰上。

(興福寺)
興福寺,又名破山禪寺,“破山”可不是說這座山很破很爛啊,據古籍載,相傳唐代貞觀年間,虞山出現一條白龍,白龍變化為白胡子老翁,常到興福寺聽高僧講經。高僧問他從何處來,老翁答:我不是人,是龍。問:可以看看你的本相嗎?答:可以,但你別害怕。老翁現出原形,果是一條張牙舞爪的白龍。高僧見了感到恐懼,連忙口誦咒語,召來揭諦神,揭諦神化作一條黑龍與白龍相鬥,白龍不能勝,衝山而去,寺前山坡為之破裂,故稱“破山”。破山寺因此而得名。而寺前破裂的山坡則形成了一條山澗,稱為“破山澗”,因與龍有關,又稱為“降龍古澗”。就是照片上這條山澗啦。
咦,左下角的那個人在釣小龍蝦,阿彌陀佛,怎麼沒人出來管管呢,萬一那個小施主掉下去了,可有性命之憂啊;如果小施主沒掉下去,把下面的小龍蝦釣了上來,那些小龍蝦可死定啦!芸芸眾生,不分貴賤,佛祖面前,人蝦平等。“救命啊,快來人啊……”
on--ly you-- 能伴我去西經
on--ly you-- 能殺妖和除魔……
原文及更多美景盡在我的博客http://q4d3.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