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轉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
不為修來世只為了在途中與你相遇
......
這當然不是我寫的詩。
這是流傳在藏區幾百年的膾炙人口的動人詩篇,相傳它的作者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多年前開始准備西藏行的時候,我就看到了這樣的詩句,被它營造的意境所深深感染,更加令我想去感受西藏的文化和風情。
相傳倉央嘉措是個極富浪漫情懷且不合傳統的達賴喇嘛。這首情濃意切的詩篇出自一輩達賴喇嘛之手,也讓我多年後的西藏行之體驗印證了這樣的觀感:倉央嘉措的佛性和浪漫的一體,正如同西藏的佛教文化和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渾然一體般。
傳統的藏區有三大地區:衛藏、康藏和安多。雖然各地的藏區都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特色,但是康區以其經濟發展和文化融合的多樣性自古以來就是藏地的兩大文化中心之一。05年的3-4月間我前往西藏,訪尋了“拉薩-江孜-日喀則-羊八井-那木錯-林芝”一線,對衛藏地區有了個初步的了解,而後由林芝只身奔行於川藏線,經波密-然烏-八宿-昌都-江達-甘孜-康定而回到成都,首次實現了我穿行川藏的兒時夢想。當年的情景我依然歷歷在目,當年的感受經過兩年來的沉澱,回味起來如窖藏的美酒般,讓我不時的彌醉。當年沒能逐一游訪康北文化寶地的絲絲遺憾成為我再次前往藏區的又一動力,我要再去仰望高原的藍天,我要再去沐浴和煦的暖陽,我要再去呼吸沁肺的空氣,我要再去伴走悠然的犛牛,我要再去慵懶於古老的經堂之頂......
於是康定成為我此次進康的首站。
康區,根據目前的行政區劃看主要是指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占了四川三分之一的面積,人口只有不到90萬人,其中藏族人口的比例接近80%,康定是當前甘孜州的首府。前往甘孜州旅行有多條路線,由於目前川西沒有機場,所以無論從青海、雲南還是西藏進入甘孜都只能經由陸路進入。據說康定機場已經開始建設,兩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坐飛機飛臨。
目前多數行者是從成都出發前往康區的,從成都到康定的公路非常好走,經成雅高速,再經天全、翻二郎山、過瀘定到康定,全程包括加油、休息時間不過6個小時的樣子。又胖的不成樣子的我,把階段減肥的期望也寄托在了這次康區行上,所以在成都沒有委屈自己,放開了心情大吃了一通,因為我知道對藏區當地的飲食營養基本不能抱有期望。
我基本上是和兩年前的同一時節進行這次康區行的,但是由於去年的閏年效應導致今年春節比較靠後的因素是我完全沒有考慮在行程交通上的,這直接打亂了我到康定後的行程安排。因為春節的延後,使很多進藏入青的川籍務工人員在今年的節後出行時點都集中到了3月上半月,而康定作為進藏和入青的一個主要客運出發地,前往川西和川西北的各趟班車都票務緊張。而我的計劃基本上都是以班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我原定從康定直接前往石渠的計劃落空了,為了不在康定傻等,我只好買了去甘孜的班車票,從甘孜再找車去石渠吧。
走川藏線進藏的優勢是很多的,其中之一就表現在對高原環境生理反應的逐步適應性上。成都的海拔不過百十米,過瀘定的時候是1310米,上到康定有2616米,而翻過折多山前往康北各縣後基本就在3000-4000米的高度上了。所以在康定的一晚對沒有到高原經歷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而重要的調整和增強適應力的機會。
自持對高原生活沒有反應,我在到達康定安頓好住處後,就逛起了康定城。故地重游使我很是輕松,心中沒有了對陌生之地的絲毫忐忑,有的只是鄰家串門的隨意之情。
【特別提示】
限於圖片不便上傳,詳細圖文請看:http://2119396.blog.hexun.com/8731326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