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游故事(之五)

作者: kktour

導讀關於回扣的最初概念是廖哥給我的。給我回扣的第一個老板是郭林漢. 90年代初,四川旅游的消費市場還很不成熟.當時,沒有現在的這樣水晶,那樣珠寶,更沒有寺廟裡的開光活動.導游掙錢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吃房費,俗稱"啃床腳腳".由於當時經營國內旅游的旅游公司做的多半是操作的小包價團隊,所以客人的消費水准決定導游司機的收入.一般來說,一個四十個人的團隊,進出九寨溝一 ...

關於回扣的最初概念是廖哥給我的。給我回扣的第一個老板是郭林漢. 90年代初,四川旅游的消費市場還很不成熟.當時,沒有現在的這樣水晶,那樣珠寶,更沒有寺廟裡的開光活動.導游掙錢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吃房費,俗稱"啃床腳腳".由於當時經營國內旅游的旅游公司做的多半是操作的小包價團隊,所以客人的消費水准決定導游司機的收入.一般來說,一個四十個人的團隊,進出九寨溝一次六到八天,導游可以掙到幾十到一百不等的"床腳費".各旅游公司也把定點住宿就餐作為創收的法寶,旅游公司的老板和沿途都有各種形式的默契.

廖哥把我介紹給郭林漢的時候,同時也給我交代了政策:以後,公司的散客團也好,正規團也好,到松潘就必須在這裡住宿,否則就是違反公司規定,會被處罰甚至開除.其余各地的規矩大同小異.而郭林漢給我交代的政策是:點子費,三十元,由司機結算領取.郭是松潘縣政府第二招待所的老板,其實也就是個承包人。郭老板五十多歲,老家自貢,娶了比他個年輕十多歲的女子做他的老婆兼幫手,後來承包經營過岷源山莊,糧食局招待所,糧食局川主寺招待所等等。

因為通訊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九寨沿線的定房一般是通過電信局的人工長途電話來解決。遇到路上塌方等其他特殊況,也經常借助加急電報.旅游公司在成都的銷售手段之一就是向前來報名的客人承諾沿途的關系好到可以保證大家的住宿,保證塌方後的及時轉接和安頓。通常在前往九寨的第一站-汶川,導游在安排客人午餐並領取一包價值5.1元的回扣紅塔山香煙的同時,要准確地預定或確認回程住宿的時間和人數,否則,沒有房住的客人會鬧得天翻地覆,不亦樂乎.後來因為公司業務不飽和,團量太小,定房的力度不大,出現過若干次定房被強制取消的情況.突發事件的發生和處理基本都圍繞類似的情況展開.我就在與客人和定點接待單位的長期的無休止的爭吵.協調還有滿世界找房的游戲中逐漸地成長。中提到的八大員中的生活服務員的概念由此得到印證.人情和票子取代正規作業的事例屢見不鮮,壟斷經營的影子從那時起就在旅游界內揮之不去。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