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路上,再好的地方也終究是要離開的。中午十分,我背上行囊告別了思溪,去延村看了看,然後搭車到了清華。一面想著要看看彩虹橋,一面盤算著去理坑的方式。傻人真的是有傻福。車子一到清華,我就看見街對面停了輛往返於理坑和紫陽的中巴。一問,那車要先去紫陽,三點左右回來再去理坑。真是天助我也!於是和車主交換了電話,說好回來時接上我。一看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足夠我耍的了。
彩虹橋,市場宣傳做得不錯,很多旅游團,很商業化。因為人多,所以顯得景色一般,體會不出太多的味道,或許是思溪給我的印像太好了吧。走出景區,路邊買了根甘蔗,並讓攤主給個塑料袋。攤主不解,說一根甘蔗你要什麼袋子啊。我說,我是來欣賞你們這裡的,不能把你們這兒弄髒了,袋子是裝垃圾用的。攤主聽了,顯然很意外也很高興,問我是哪兒人,我告訴了她。“還是北京人好啊”,攤主感慨道。我笑了。能讓外地人從我身上看到北京,讓外國人從我這裡感受中國,我行走時會更加快樂!
清華到理坑其實不過四十分鐘的車程,而且路況遠沒有網友說的那麼邪乎。雖然是石子兒路,但其實已經很平整了,坐在中巴車的最後一排也不會覺得顛。如果錯過了班車可以搭農用車,包摩的決不是上策。理坑的美是無法用文字形容的,同一個地方,在不同光線下,你的感覺完全不同。理坑的美又是令人感慨的。坐在石橋上,河邊的小村風情萬種。懶懶地曬曬太陽,和當地人隨便聊聊,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那麼簡單、輕松而美好。對我來說,行走的魅力就在於很多的美好能夠以身體驗,用心感受。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任憑陽光烤暖身體、灑滿心底,那個時候心裡面除了幸福還是幸福!

(山水理坑)
這麼美的地方,卻有著不和諧的雜音。理坑為學生們提供了很好的寫生素材,但他們卻不懂珍惜,不分美醜,把恥辱當成了時尚。

(這就是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嗎)
從理坑坐車回紫陽是隔天的中午了,路上我第三次改變了計劃。北線的收獲讓我十分滿足,沒有油菜花,再去江嶺、慶源也沒有太大意義。東線的小李坑是旅游團集中的地方,汪口的祠堂我也沒太大興趣,江灣更不用說,一秒鐘、一分錢我都不會浪費在那裡。於是我決定把剩下的時間都留給曉起,那個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
下曉起緊鄰公路,商業化氣氛較濃。穿過古樟樹林,住到世外桃源上曉起,絕對是聰明的選擇。到達上曉起是周日的下午。安排好住處,便開始在村子裡閑逛。青山碧水,的確是養人的風水寶地。忽然,我聽到了稚嫩而洪亮的讀書聲。循聲而去,看到了一所小學。恰巧在門口碰到一位老師,便和他攀談起來。孩子們周末通常都有補習課。學校不大,只有兩間教室,兩位老師負責全村四十幾個孩子的所有課程。老師的樸實與孩子們讀書的認真勁感染我按動了相機的快門。那個時候我在想,相比之下,這裡的孩子還算是幸運的。鋼筋水泥的都市並不值得炫耀,我們中國還有很多老少邊窮的地區,還有很多孩子吃不飽飯,上不起學。做為政府和企業的領導者,他們沒有權力濫用甚至揮霍人民的財富,浪費與奢華更應該被我們整個民族所唾棄!一覺醒來,春意盎然,陽光明媚。我對行程做了第四次修改,決定不趕回縣城,直接到江灣路口等去黃山的班車。這樣一來便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曉起燦爛的陽光下,浪費在對徽派建築的欣賞中,浪費在愉快卻又依依惜別的心情裡。。。。。。
出發之前,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不多約幾個人同行。他不明白,走在路上,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旅途中的民居主人,中巴車老板都和我成了好朋友,我後來陸續介紹了不少港台和內地游客給他們,他們都很高興。而一起聊過天的老鄉,指點過我的攝影師,還有那樣同樣行走在路上的人,也都深深留在我心裡了。
婺源的美,不僅在於那裡的山水、建築、雕刻,更在於生活在那裡的純樸、善良、熱情好客的普通百姓。他們不會為了名利鉤心鬥角,更不會貪污、腐化,禍國殃民。他們的生活簡單而快樂,他們的內心純淨而真誠。婺源,不愧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我一定會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