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一道選擇題

作者: shanxitiger

導讀有兩種可能性。 一, 你有1,000元,可以立即到附近一個好玩兒的地方旅游。 二, 工作一年後,你可以掙10,000元,可以到一個較遠但更好玩兒的地方旅游。但這一年中,你面臨著各種風險,最終可能不能掙到錢或出去旅游。 你會選擇哪一個? ************ 我想可能許多人還是會選擇第二個可能性。 怎麼說呢。 就先說說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吧。同我一樣,他們都是很普通的年 ...

有兩種可能性。

一, 你有1,000元,可以立即到附近一個好玩兒的地方旅游。

二, 工作一年後,你可以掙10,000元,可以到一個較遠但更好玩兒的地方旅游。但這一年中,你面臨著各種風險,最終可能不能掙到錢或出去旅游。

你會選擇哪一個?

************

我想可能許多人還是會選擇第二個可能性。

怎麼說呢。

就先說說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吧。同我一樣,他們都是很普通的年輕人,接受了大學教育後,尋到一份工作,然後慢慢購房成家,有進取心的還會嘗試再去深造。或許,這就是我們所知道和認可的生活。

大家習慣於一定的社會價值和習俗,就像習慣了上海的空氣,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

下面一段引自羅素的著作。

“文明人之所以與野蠻人不同,主要的是在於審慎,或者用一個稍微更廣義的名詞,即深謀遠慮。他為了將來的快樂,哪怕這種將來的快樂是相當遙遠的,而願意忍受目前的痛苦。這種習慣是隨著農業的興起而開始變得重要起來的;沒有一種動物,也沒有一種野蠻人會為了冬天吃糧食而在春天工作,除非是極少數純屬本能的行動方式,例如蜜蜂釀蜜,或者松鼠埋栗子。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深謀遠慮;它只有一種直接行動的衝動,這對一個人類觀察者來說,顯然在後來證明了是有用的。唯有當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並不是因為受衝動的驅使,而是因為他的理性告訴他說,到了某個未來時期他會因此而受益的時候,這時候才出現了真正的深謀遠慮。打獵不需要深謀遠慮,因為那是愉快的;但耕種土地是一種勞動,而並不是出於自發的衝動就可以做得到的事。

文明之抑制衝動不僅是通過深謀遠慮(那是一種加於自我的抑制),而且還通過法律、習慣與宗教。。。。一方面是把社會的目的強加給個人,而另一方面,個人已經獲得了一種習慣把自己的一生視為是一個整體,於是越來越多地為著自己的未來而犧牲自己的目前。”

************

有時侯想想,自己的“生活理想”的確是由周圍的社會來描繪出來的,所憧憬的、做的、努力實現的,又有多少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當然,缺少社會經驗和一定的人生閱歷,不可避免要循前人的足跡前進。在像中國這樣的“集團社會”裡,社會意識和習俗對個人更是施加著巨大的影響。

不過,總會有一些人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和需要並不應該由別人來定義。特別是涉及到“耕耘和收獲”在時間上的平衡。

“犧牲眼前利益,從長計議”恐怕是中國的價值觀念吧。我們習慣存錢為了未來,老外習慣借錢為了現在。

************

尋尋覓覓,總有一天要作決定。

拼命賺錢,最終應該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方法和理由去花掉。

就我自己,可能比較傾向於第一個。俗話講“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兒”。當然,並不是鼓勵及時行樂,而是說,生命裡有些好東西是轉瞬既逝的,在關鍵的時刻要把握住。

---------------------

作者:雲南老虎

日期:2001年12月9日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