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甘露寺追尋劉備招親的歷史真相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游甘露寺追尋劉備招親的歷史真相 江蘇鎮江最有名的旅游景點是“三山”,即焦山、金山和北固山。焦山有千古名篇《瘞鶴銘》而名揚海內;金山因白娘子大戰法海的傳說及梁紅玉擊鼓戰金山而天下聞名;北固山則因甘露寺劉備招親而名垂千古。這三處,又以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最具吸引人的魅力成為旅游熱點。 不能否認,劉備招親的故事以其既有英雄美人戲,又有謀臣 ...

游甘露寺追尋劉備招親的歷史真相

江蘇鎮江最有名的旅游景點是“三山”,即焦山、金山和北固山。焦山有千古名篇《瘞鶴銘》而名揚海內;金山因白娘子大戰法海的傳說及梁紅玉擊鼓戰金山而天下聞名;北固山則因甘露寺劉備招親而名垂千古。這三處,又以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最具吸引人的魅力成為旅游熱點。

不能否認,劉備招親的故事以其既有英雄美人戲,又有謀臣猛將戲的特點,在《三國演義》中堪稱是一段最精彩、最富戲劇性的章節。而“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膾炙人口的成語,更成為人人樂道的口頭禪。不過,認真翻檢史書,我們發現,歷史真實與小說、戲劇上的描寫是大相徑庭的。其中有好多關鍵的地方被歪曲,以至於我們今天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以正視聽。

歷史的真相是,孫權嫁妹不是周瑜的陰謀詭計,而是孫權主動以妹相許的光明正大的政治聯姻。早在赤壁之戰之前,魯肅就勸說孫權與劉備聯絡。當曹操占據荊州,劉備敗走當陽的關鍵時刻,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魯肅便不失時機地會見劉備,在他的斡旋下,終於達成了孫、劉聯盟,贏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是造成三國鼎立局面的關鍵一役。劉備趁此機會收取了荊南四郡,其軍事勢力迅速擴大,使孫權不能等閑視之。據陳壽《三國志》劉備本傳記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是孫權見到劉備的勢力強大了,才主動把妹妹嫁給了他。這件事發生在公元209年(東漢建安14年)

劉備東行至吳就婚是三國史上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當時主動的一方是孫權,是他真心實意地提出和劉備聯姻,而小說和戲劇上的孫權以妹妹做誘餌,企圖加害劉備的陰謀純屬子虛烏有。劉備到達東吳後,第一次會見了孫權,他們都是漢末英雄,互相談得很投機。史書上說“先主至京(今江蘇鎮江),見權,綢繆恩紀”。根本沒有假許婚真加害的任何意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說和戲劇中塑造了一個吳國太——孫權母親的形像,成為劉備招親這出戲的紐帶。其實,在劉備招親的時候,吳國太已經死去了7年。也就是說,當時根本就沒有吳國太這個人。至於諸葛亮授於趙雲的三條錦囊妙計,更是小說家的杜撰,與史實毫不相干。

劉備與孫權的妹妹在東吳舉行了一次隆重的婚禮之後,又有機會結識了許多江東人物,互相增進了了解。特別是劉備、孫權這兩個都想爭霸一方的巨頭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了。由於有了郎舅之親的關系,孫權答應把荊州的另一半借給劉備,在形式上,他還上表漢獻帝,奏請讓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至此,劉備得到了一塊借以向四川擴張的根據地。

當時鎮守江陵的號稱足智多謀、實則心胸狹窄的周瑜,知道劉備來東吳成婚的消息後,急忙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劉備以裊雄之姿而有關張熊虎之將,必非久屈人下者。”勸孫權把劉備留住,以此來離間他與關張二人的關系。但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孫權可不是一個耳朵根子軟的人,他深知雄踞北方的曹操雖然經赤壁之敗,但對江南仍是最大的威脅。他讓劉備駐守荊州以拒曹操,自己的日子才能好過些。於是,他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仍與劉備和好如初。

在小說和戲劇中,劉備攜新夫人離開東吳西去時,孫權曾三次派人追趕,後來甚至拔出佩劍,要人拿去追殺劉備和自己的妹妹。這一情節純屬虛構。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西歸時,孫權親自帶著魯肅、張昭等十余位東吳名流巨卿,乘著大船在長江上為其送行。孫權讓人在大船上擺上豐盛的酒宴為他們餞行,相得甚歡。

勿庸置疑,孫、劉聯姻的成功其政治意義十分重大,它使曹操不敢南向,孫權可以穩坐江東,劉備則無後顧之憂可以向巴蜀擴張,真可謂吳蜀各得其所。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是政治聯姻,結果造成了一場實際上的婚姻悲劇。

據史書記載,孫權之母生有四子一女,其女最幼。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估計其女出嫁時年紀不會太大,至多不能超過20歲。而當時,劉備則年近50。從雙方的年齡上看就不和諧。並且,他們二人本沒有任何相互之間的愛情基礎,只是因為政治的需要才把他們連在了一起。雖然小說和戲劇上都說孫夫人如何貌美和善解人意,但史書上卻無一字這樣的記載。相反的是,劉備成婚當夜,因在新房中目睹了這位頗具“英雄”之氣的女強人的“刀光劍影”而膽戰心驚。

婚後歸荊州不久的公元211年,劉備親率大軍入蜀,留孫夫於荊州。因此,他和孫夫人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充其量不過兩年。並且據史書記載,劉備臨行時,考慮到孫夫人帶來的東吳兵吏多橫行不法,便留下趙雲來掌內事(充當實際上的管家),以彈壓那些東吳兵吏,這本身就是對孫夫人的不滿和不信任。不久,孫權又借故派船來接妹妹歸吳,並“欲將後主遷吳”(帶走劉備的兒子、劉備前妻所生的阿鬥以做人質)。最後虧了趙雲和張飛截江把阿鬥奪了回來,才使劉備後繼有人。

自從孫夫人歸吳後就再也沒有回到蜀國與劉備團聚,接著就是為荊州的事情關羽被殺,劉備為了結義兄弟與孫權反目成仇,根本不考慮身居吳國的妻子和與孫權的郎舅之誼,大舉興兵伐吳。不幸的是,火燒連營之後,劉備敗死於白帝城。結果,僅和劉備共同生活兩年的孫夫人便永遠地守寡了。

去過鎮江北固山游覽的人會看到,山上的甘露寺裡雕塑著劉備招親的豪華場面。劉備、孫權、孫尚香、吳國太、喬國老等人都栩栩如生,似乎重現了1800多年前的盛況。其實,這都是為了招徠游客的應景之作,不少地方與史實不符。不過,甘露寺後邊有個望江亭,傳說是孫夫人在此亭聽到劉備死去的消息後痛不欲生,最終投江而死,多少為這一歷史事件抹上了一些悲劇色彩。要認真分析起來,為了政治上的需要,到底還是葬送了孫尚香那美好的青春年華,完成了一場婚姻的悲劇,是值得後人去同情的。


精選遊記: 鎮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