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南京很久了,幾乎是在去年3月底失業的時候冒出過這個想法,但那時周圍的同學都在忙著工作或找工作,獨我一人去樂逍遙似乎會被大家BS,所以我也很太平地待在家裡不停的在網上投著簡歷。到了今年,工作已經步入軌道,口袋也稍有盈余,於是又重新籌劃起我的南京之行。這次在行程籌劃上還是比較順利,雖然是第一次自由行,但現在網絡發達且南京的旅游業也較成規模,所以安排旅館什麼的都通過網絡搞定了。最困難的卻是召集同游人,原本以為五一大家一定有時間,沒想到這個加班那個值班加上訂婚結婚生小孩的,最後只有一個同學加入,不過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就是大家主意上,不會因意見分化而四分五裂。嘮叨了很久,開始正文吧~~乘著上午9點45分D414班次(84元/人)的火車我們向南京駛去,五一去南京的人真的很多,所以沒有買到更早的車票~為防肚子餓,事先讓BOBO帶點高橋松餅,沒想到這熱情的家伙居然帶了八個=。=!為消耗庫存減輕BOBO的負重,一路上我吃了兩個松餅、一個雞翅、兩個雞脖子和無數塊牛肉干。11點40分准時到達南京,從火車站出來就能直接到地鐵站,很方便,目的地是獅子橋。從火車站乘兩站下來,沿著湖南路走了7、8分鐘終於看到牌坊(MS南京的牌坊非常多~)直奔盛名的尹氏湯包(5.5元/籠),本來想一人一籠的,但BOBO建議兩人一籠留著點肚子吃其他的,後來證明BOBO果然英明無比啊~因為。。。實在太難吃了!居然有湯包是甜的?而且又有點鹹又有點甜,實在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可能南京人比較嗜甜吧(因為第二天早上吃豆腐花的時候也看見人家放糖的~)但我那習慣了小籠包的胃對它實在不太適應,SO放棄。再尋找第二家在點評上也好評如潮的小熊糖葫蘆,去的時候原味已經賣光,於是買了夾糯米的(4元/串),剛開始也覺得滿好吃的,因為在糯米裡還夾著核桃仁,但越吃越甜,搞得我們兩個實在沒胃口繼續找下一家了。還好在火車上已經吃了許多,現在肚子也不太餓,決定先去確認房間再去雞鳴寺吃平安面。我們訂的西橋賓館的特價房(138元/天),後來被證明特價的就是不靈的,後面再繼續聲討此房間~從賓館出來在去往車站的路上,在某十字路口看見指示牌上寫“雞鳴寺”,於是我們誤以為雞鳴寺就在附近,因為乘車也只有三站路,所以就決定走過去。走啊走,我們走過了南京大學,走啊走,我們走過了東南大學,走啊走,我們走過了鼓樓,走啊走,我們走過了南京人民政府,走啊走,終於走到了雞鳴寺。此時已經走了一個小時,我們真是虔誠的好孩子,願佛祖滿足我那渺小的心願~到了雞鳴寺,買門票進去(5元/人),送三支香,這是BOBO居然說他是教徒,不拜佛,不要那香,汗的~我說那你來干嗎的?他說來參觀的~無語~~菩薩和其他地方的菩薩沒什麼不同,不同的是這裡是集中在一個地方燒香的,BOBO一直站在角落裡看,搞的我也不太好意思,匆匆供了香就找個地休息一下。都傳說這裡的齋面很好吃,特別是平安面,但奈何就是不餓,於是只要了壺茶。臨窗遠眺,低頭喝茶,牛飲了兩壺後我們從後門出去,登上古城牆(15元/人)。城牆上的人不是特別多,望著綿延的長城,不禁也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的感慨。從城牆而下進入玄武湖,為了不迷路,我們順著邊上的城牆走,路上偶爾有人,但大多都是我們在獨走,微風輕輕吹過,左看城牆的班駁滄桑,右看玄武湖的波瀾不驚,其實所有的驚心動魄都最終會平靜下來,我們大多人只是像鳥兒一樣,飛過天空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從玄武門出去再乘地鐵到新街口,吃飯是在王府大街,還好這次的菜滿和胃口的,大多都消滅光了。本來衝著大洋百貨滿400送400券的活動想去血拼的,但大多品牌都不認識,而且送的券受到限制,最重要的是沒有黃牛,於是逛了一下還是意興闌珊的回去了。回到賓館開始批判此特價房~原來隔壁是PUB,音響效果特好,於是在我們的房間裡可以很清晰的聽到隔壁在唱什麼,剛開始覺得他們唱的很好,可是他們這樣唱啊唱的實在睡不著,剛開始有睡意又被那激昂的吉他聲吵醒,就在這半睡半醒中度過了在南京唯一一個晚上。第二天主打明孝陵,路線什麼都已經研究過了,但我們犯了個很白痴的錯誤就是乘反方向了~~~當我們在終點站再踏上那輛車時,司機居然還問“反了?”我們無比尷尬的回答“反了!”好糗啊~~~不過沿路看看南京的市容市貌也不錯,居然還經過了南京審計學院,我高考的時候還填過它作第二志願呢~明孝陵(70元/人),我不知道朱元璋對自己的墳墓變成旅游景點作何感想,但我自己覺得這是很不道德的,斯人已去,不該給他留些寧靜嗎?但我自己也還是很落俗套的來了這裡。對朱元璋,很多地是佩服,從一個窮苦的小和尚成為開國皇帝,當稱創業之典範。很不幸的是他的接班人實在太槽糕,不是沉迷煉丹就是沉迷酒色,反正都是敗家的主。好不容易出了個朱由檢,卻又積垢太深而回天無力。若知結局是這樣,朱元璋還會打下這片江山嗎?從明孝陵出來,時間還早,決定去一下夫子廟。去了更多的是失望,那裡跟上海的城隍廟沒什麼區別,沒感受到一點秦淮風貌,那條有名的烏衣巷早已淪為盈利的工具,只有牆上屋檐的雕花訴說著這裡曾經的輝煌。至此,南京之行告一段落,對南京最大的印像是樹多,非常多,而且枝葉繁茂,讓人著實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