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園心情 

作者: xnzhang0191

導讀立園心情伊湄 因為“四顆心的故事”而迷上了立園。 推開有著古體“立”、“園”兩字圖案的小鐵門,走進這個幽靜的小園林,穿過抄手游廊,拂開垂下的柔軟的枝條,仰頭望門廊上講述佛經故事的灰雕,人便仿佛穿過時光隧道,墜入六十多年前一個凄怨的故事中。 在這條貫穿整個園子的小河上,一定泛過蓮蓬小舟的吧?浮於水面剛長著箭牙的小荷,被一只纖細的手輕輕 ...

立園心情伊湄

因為“四顆心的故事”而迷上了立園。

推開有著古體“立”、“園”兩字圖案的小鐵門,走進這個幽靜的小園林,穿過抄手游廊,拂開垂下的柔軟的枝條,仰頭望門廊上講述佛經故事的灰雕,人便仿佛穿過時光隧道,墜入六十多年前一個凄怨的故事中。

在這條貫穿整個園子的小河上,一定泛過蓮蓬小舟的吧?浮於水面剛長著箭牙的小荷,被一只纖細的手輕輕摘下,水面上有一聲玲瓏的笑聲跳彈幾下,復歸於平靜。

那小小的半月形的拱橋頂,倚過的那個苗條的身影,在月下透過樹影遠遠地看去,花非花,霧非霧,讓人疑為身在月宮。

橋邊別致的三層亭台,上書三字:晚香亭。那“晚”字是草的,仔細看去,又在其中看出個“曉”來。到底是在霞飛滿天的黃昏還是晨曦初放的清早,伊人獨自徘徊在亭榭,心心念念:獨上西樓?也會在中秋月圓之夜,一家人團團圓圓地擺了一桌的果子茶點,說笑聲穿竹度林而去?不過想來這是少之又少的情形。唯一不變的是滿園清平的桂香。亭東面牆上的掛鐘,時針停在了七時五十五分——六十四年前一個美好的時分。

又度過“玩水”、“觀瀾”,“挹翠”三亭,隨著綠蔭成織的小道指引,來到精致的石米通花羅馬式建築——“鳥巢”。那千絲萬縷的縷空的屋頂,本是藤蘿漫布,香草飄瑞,想像在那一片蕩漾的綠滌中,坐在中央的魚池邊上,捻了幾粒桂蕊,拋下水去,看魚兒爭相撮著嘴搶著鬥著,又可打發半日寂瘳時光。

在綠樹掩影中見到“毓培”樓。

坐在門口的小姑娘說:“上去看看吧,裡面有四顆心呢。”仔細瞧了

一眼她,細眉細眼,是不是當地的女孩呢?這個園子剛剛開放不久,還

沒有練就一副僵硬的嘴臉。

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塔式碉樓形別墅。地面上鋪著鮮艷奇怪的石米圖案。有精致的廚房和客廳,旋轉的石樓梯,酸枝的木扶手,很光亮。走進二樓的房間,時間像一池稠稠的水,停住了腳步。紅木龍床、白底綠花小瓷枕、心形鏡面梳妝台、玉柄彩瓷背小鏡、雕花玻璃香水瓶,仿佛主人剛出去參加一場夜會一樣,大家靜靜地在等待著她的歸來。又攀上一層,進入了一個小庵籠似的房間,一縷檀香飄然而至。房中間那個木質的香爐中升起緲緲的煙,氤氳而上。於牆上,終見到了她的肖像——譚玉英,園子主人謝維立先生的二妾。

她用幽幽的眼光看著站在她面前的人。細長的眉目輕輕蹙著,眼裡有很深的光亮。朱唇輕點,欲語還休,雲鬢高聳,立領的旗袍,當年的美貌,仍讓今時的人震撼。

她讓自己在最美麗的時候逝去,留給人的是永恆的回味。

在她的腳下,我看到了那四顆心。那是用石米鋪成的綠色的圖案,

四顆心圍成緊緊的一圈。就在那香爐下。

後人猜測說,那是謝先生給他四個夫人說的話。他的四顆心在同樣的時間裡一樣大小一樣形狀地分給了四個他深愛的女人。只是這是在譚玉英死去一年之後的事情,她生前並沒有看到這四顆心,這幢毓培樓,是在她去世後才動工的,為的是紀念她。樓起好了之後不久,日本人打過來,謝先生便攜了他的大夫人司徒氏、三夫人余氏渡過重洋去了美國,四夫人關氏留了下來,後在動蕩的歲月中改嫁給平民。不久之後,大夫人客死異鄉,剩下余氏陪伴謝先生在異國他鄉度過余生。

這只是一個故事的梗要,有多少不為外人所道的女兒家心事藏掖其中。那座美麗的園子裡住著四個愛著同一個男人的女人。她們是怎麼度過那種或愉快或悲傷的日子?誰是他最喜歡的一個,謎底只有他知道。誰是最幸福的一個呢?玉英嗎?她是唯一一個在園子裡占有一幢樓的女人。但是她與他只度過了一年快樂的時光。是大夫人?她死在他的懷裡,把自己完整地獻給了他。是三夫人?她陪他走過的路最長,他生命的最後的日子裡,她一定是他的支柱。那四夫人呢?她終於走出了他的生命,用那四分之一的顯貴的愛換了全部的平民的愛。在今人看來或許她們都是同一個悲劇裡的女主角,只是當時斯人心情,早如流逝的歲月一般遠遠飄去,不可考究了。

走進園子正門前的主樓裡,那裡有著當時從西洋引進來的先進裝飾。正面大廳裡放著謝氏一家的全家福。地板上及牆身上嵌著一種蚌殼的珍珠層粒。如果在夜裡點起煤油燈,一定是熠熠生輝的。在那寬敞的四層樓裡上下地走著,一個男人和他的四個女人的故事,重重地在眼前上演。

其實如果上天真的賜我相濡以沫、痴心相守的愛人,一個就足夠了。


精選遊記: 開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