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鳳凰·書家堂古堡)
書家堂古堡是我去過的惟一一個還保持原始狀態的古村寨。史料顯示,書家堂為楊家將楊六郎之子楊再思所建,是當年朝廷設在湘西的防御重鎮。這個村子的絕大部分居民皆為楊姓,與那個聞名遐邇的楊氏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
雖然書家堂地處偏僻,但從鳳凰過去還算方便,鳳凰的出租車司機都知道書家堂所在。古堡隱匿在鳳凰縣阿拉鎮的一座山坳裡,公共汽車只通到阿拉,接下來的路程只有打車或者徒步。我們包租的微型通過阿拉的一個集市之後,不久就望到了書家堂的輪廓。最初我還懷疑自己的選擇,因為最先進入視野的竟然是幾座刺眼的白色水泥房子。數分鐘之後,顧慮解除。那些白色建築還在古堡外圍,真正的古堡躲在人們的視線之後。
就不說門票了,沒有意義。如果想去書家堂,只需記住門票是可以商量的便可。我們的向導是一位72歲的老人,他自告奮勇帶領我們深入古堡。入口眾多,老人引導的線路清晰而明確。當我踏上第一塊青石板台階的時候,我知道接下來的時光將倒轉千年。
整個古堡中只有我和妻子兩個外來人,在小巷的拐角處和角落裡有慵懶的豬牛和靈動的貓狗。不時有三五少年和扛著農具的村民突然在身邊出現又轉瞬消失,我無法搞清他們來的方向和去處。常見的古村古鎮一般只有一條或兩條主要街道,沿著走下去便是,而書家堂的石板路高低起伏、縱橫交錯,幾乎沒有一條超過30米的直路和平路。(婺源的裡坑跟書家堂有些類似)因為拍照,我總是落在最後,回頭就不見妻子和向導的身影,當我通過呼喊確定他們的方位之後,他們已拐過幾個巷口。這本來就是一座因戰爭而建的城堡,錯綜復雜的格局是為了戰爭的需要,可以想像,在冷兵器時代,書家堂給這裡的人們帶來了怎樣的自信和安全感。
我們的老向導值得一提,對他來說,講解不是工作,而是一個釋放情感的出口。書家堂的任何一塊石頭他都能說出年代和典故,一個72歲的湘西老人竭力讓他的語言向普通話靠攏。每遇到一個巷口,他都會首先詢問我們的選擇,當然,書家堂沒給我們一次“加十分”的機會。老人帶我們在城堡中轉了接近兩個小時,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偶爾我能感覺到老人其實是在自己跟自己說話,他指點細節和撫摸石頭的姿勢小心而真誠。這是屬於他的城堡。
書家堂是我在湘西最重要的收獲,也是最有價值的一站。除了在門票問題上稍費口舌之外,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沒有任何商業色彩的、活著的古堡。石牆是破敗的、石板路是破敗的、院落是破敗的、牌坊是破敗的、雕花門窗是破敗的,這些破敗的景像沒有經過任何修飾,也沒有人刻意打理。一切都在自然狀態下慢慢消損著歲月的痕跡,而這裡的人們似乎也未真正意識到自己其實正生活在即將到來的迅猛的、巨大的商業利益之中。
我的博客:http://gufeng521.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