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神曾經來過這世界——之吳哥窟(AngkorWat)

作者: pcl79

導讀初遇吳哥窟,我們只在護城河邊認識了這個古老的廟宇以及黃昏中的外牆壁,就裹著落日的余暉離開了。再次進入了吳哥窟,已經是第三天下午臨近黃昏時分。看過了巴戎寺,塔布籠寺、聖劍寺、女王宮 ,再看吳哥窟,誇張驚訝的面部表情,漸漸趨於平和。沿護城河上的通道進入吳哥窟時,身邊大批大批的游人從裡面湧出來,腳步是向著巴肯山的日落而去的。穿過外層回廊,進 ...

初遇吳哥窟,我們只在護城河邊認識了這個古老的廟宇以及黃昏中的外牆壁,就裹著落日的余暉離開了。再次進入了吳哥窟,已經是第三天下午臨近黃昏時分。看過了巴戎寺,塔布籠寺、聖劍寺、女王宮 ,再看吳哥窟,誇張驚訝的面部表情,漸漸趨於平和。沿護城河上的通道進入吳哥窟時,身邊大批大批的游人從裡面湧出來,腳步是向著巴肯山的日落而去的。穿過外層回廊,進入寺廟的第一層,筆直的石道盡頭,吳哥窟的標志性畫面就在那裡從容的立著。柬埔寨的國旗上,簽證上,凡是代表柬埔寨的地方,都能看到這一畫面——三座蓮花尖塔剪影而成的吳哥窟主殿。

穿著民族服裝的當地人或站或靠,聚集在石道邊,等待與游人拍照。被烈日熏黑的皮膚和鮮艷的民族服裝對比強烈,卻也十分和諧。偶爾裂嘴一笑,露出白色的牙齒,略帶羞澀。走到靠南邊的圖書館,我揀了個面塔的台階,坐了下來。書上說,吳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整座建築的結構源自印度神話故事中“宇廟”的概念,位於中央的尖塔像征著世界的中心,也是太陽神梵天毗濕奴所居住的聖山,並被代表東西南北四向的四座尖塔所環繞,四周的護城牆仿自喜馬拉雅山峰,圍繞著大地,大地之外是由寬0.19米、長5.2公裡的壕溝所環抱著,像征著無垠浩瀚的大海。此時的我正坐在大地上,欣賞著世界的中心,被夕陽的金色火焰緩慢的燃燒著。

日薄西山,起身進入主殿。晃過荷花池,繞到北側的入口,此處清淨的很,沒有游人經過,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在在整理大約是電線類的物品。遇到一個來自法國的年輕人,互相打了聲招呼。進入第二層的平台,才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時鐘已經滑過五點半了,工作人員禁止我們再爬到第三層的塔頂了。問原因回答是“DANGER”。和那個法國人無奈的對視了一眼之後,決心往別的樓梯試試。但是每個樓梯都有人把守,讓人十分懊惱!無所適從的徘徊在樓梯旁邊,一個與我一般模樣的女孩跟看守樓梯的工作人員求情,拗不過那女孩的哀求,年長的工作人員,放她上塔了!我心頭一喜,跟此人說情看來有戲。如法炮制,用我蹩腳的英文,連帶手勢的比劃了一翻,也沒等他完全同意,一個箭步,手腳並用的飛快爬上了第三層。

上到塔頂,也遇到了同伴們,他們都是五點左右就上塔了,沒有遇到像我這樣的波折。但是,辛苦得來的夕陽美景,怎能不讓人心情大好?當最後的幾縷光線沿著算珠窗欄撤出回廊的時候,迎面而來的工作人員說到清場時間了。天色漸暗,排隊從南邊的情人梯下塔。據說,有對法國夫婦來旅游,老太太從樓梯上摔下死了,為了紀念自己的妻子,也為了後來人安全,丈夫出資在南邊的樓梯側修了這條細細的帶扶手的石梯,取名情人梯。等待的空擋,找了個石道邊坐下來,此時空蕩蕩的塔頂已經沒有人走動,安靜清爽。與在百米之外看到的輪廓不同,宏大的中央主塔,從底部仰視的感覺相當震撼,不能簡單用美或壯觀來形容,而我能得出的結論是:這是為——神——修建的廟宇。歲月將石頭間的縫隙以及托運石料留下的小孔洗刷的幾近模糊。但蓮花瓣的輪廓依然清晰,不俱時間的折磨,倔強的上翹著。此刻,我和天國離的這麼近,風,吹送來的除了鳥鳴,似乎還有仙女衣擺飄動的沙沙聲,從回廊那頭走來的祭祀身上玉石的叮當聲,以及神輕輕的嘆息聲......

和身邊的同伴說,明天,我們再來一次吧。

天色越來越黑,能見度只能靠手電來支撐,戀戀不舍的離開主殿,身後,神的廟宇漸漸模糊在灰藍色的背景下。與我們一同下塔的兩個上海人快步走在了前面。回頭跟我們說,“可以再待晚一點,亮燈後的吳哥,更漂亮。”“你怎麼知道?”“這是第四次來吳哥了。”他們回答,讓我一陣驚訝。轉而更堅定了明天再來一次的念頭。等到約七點,天已黑盡,吳哥被點亮了。射燈打在吳哥的主殿上,整個尖塔通體透亮,並緩緩的變換著或綠或蘭的顏色,美的讓人屏住呼吸。站在護城河外,遙望天國,感嘆無限。

與吳哥窟最後一天的約會,開始於凌晨5點半。昨天坐過的圖書館的台階邊,不少人已經安靜的候在那裡。找了截台階,加入他們。身邊兩個歐洲青年,一人端了杯咖啡,偶爾低聲細語。已然半空的咖啡杯,想必他們等待了很久。每個人,都是臉色平靜的望著同一個方向,期待同一縷陽光。通往中心塔的石板路上,越來越多的人潮,前進的方向也都是主塔。太陽如期而至,從雲後輕輕抬起臉來,染紅了雲霞,也讓吳哥窟的剪影有了神采。呆到太陽完全出來,離開的時候,台階上只剩下兩個空的玻璃咖啡杯。

昨天就已經決定今天要做一回天國的子民,脫了鞋,背在背包裡,赤腳踏上朝聖之路。清晨的石板路,微涼,小砂石有些硌腳。只得一再放緩腳步,一步一踏實的看著石路台階走。緩慢的走在石道回廊裡,突然有些明白所謂虔誠的心態,大約也需這般小心翼翼的吧。回廊的牆壁上神色姿態各異的仙女浮雕,被清晨的陽光照亮,衣裙飄逸,神采飛揚。廊內或大或小的殘缺佛像裹著金色的袈裟和花環,即使被盜走頭或手臂,依然靜靜立在那裡。廊間的邊邊角角,無處不是覆蓋著精美的浮雕,柱腳的雲紋,廊沿上的七頭蛇。遠看有如橫紋的牆面上,數不清的佛像裹著祥雲一個一個的排列著,有些已經完全模糊,有些五官清晰可辨。

在第二層的寬闊平台,逆時針繞著主塔緩慢的走了一圈,主塔正西面的天梯正在維修,被攔了起來。東南角的回廊處,正在進行小範圍的修復工作。腳手架上掛著的收音機,傳來柬語的電台廣播,兩個修復人員拿著石灰色的膏狀物小心的填入石頭間的裂縫。不斷的修修補補中,吳哥窟才得已以相對完整的姿態展露在世人面前。

從西面靠北的天梯爬上代表世界中心的主殿,沿著田字型的回廊來回游蕩,再次端詳這個只有吳哥皇室成員才能進入的聖地。古時候的吳哥工匠還沒有學會穹拱技術,所以空間都比較狹小,但是美輪美奐的浮雕和精致的窗欄足以彌補這些不足。陽光從算珠狀的窗欄射入回廊,恍惚間有種穿越時光的錯覺。通往這一層的十二個天梯的坡度都很陡。石階的寬度不足以容腳,且多數已經殘破。上的時候手腳並用已屬不易,下的時候更是不能輕松。今天陽光明亮,所以決心自己走下塔。選了沒有人的東邊靠北的天梯,一步一步,扶著牆邊,十二分小心的踏牢每一級台階,大氣也不敢踹的,終於下得塔來。坐在回廊邊的幾個游人,抱以掌聲,我也朝他們微笑,心裡湧上重回人間的喜悅。

完成了從天國回到人間的旅程,穿上鞋,不再奔波看什麼了。坐在無人走過的門廊口,靜靜的聽石頭和風對話,細細整理布滿腦海的殘破與精美。也許神真的來過,才留下這麼美的一座廢墟,待後世人感嘆瞻仰。



(吳哥日出)



(吳哥黃昏)



(吳哥的夜)



(阿布薩拉(仙女)浮雕)

更多照片請查看http://***/pcl79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