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隨筆(三)――阿格拉(Agra)

作者: 熏衣草1234

導讀印度之行隨筆(三)―― 阿格拉(Agra):一個有著享譽世界泰姬陵的城市 如夢如幻的泰姬陵 1月29日,我們從瓦拉納西(Varanasi)乘晚上5:20的火車到阿格拉,1月30日早上到阿格拉。 我們住在Hotel Sheela,離泰姬陵的東門只有一步之遙。進去後可見一個中庭花園,花木扶疏,綠樹婆娑,中間擺著幾張鋪著桌布的桌子,環境干淨雅致。晚上下了一場雨,早上起來推門一看,花園裡 ...

印度之行隨筆(三)――

阿格拉(Agra):一個有著享譽世界泰姬陵的城市

如夢如幻的泰姬陵

1月29日,我們從瓦拉納西(Varanasi)乘晚上5:20的火車到阿格拉,1月30日早上到阿格拉。

我們住在Hotel Sheela,離泰姬陵的東門只有一步之遙。進去後可見一個中庭花園,花木扶疏,綠樹婆娑,中間擺著幾張鋪著桌布的桌子,環境干淨雅致。晚上下了一場雨,早上起來推門一看,花園裡薄霧繚繞,空氣十分新鮮,花草樹葉上露珠晶瑩剔透,清晨的陽光給一切物體塗成了一層金黃色。也許與泰姬陵相鄰,這裡的環境讓人感到散發著一種淡淡的浪漫氣息。

我們總是那麼從容不迫。早上8點左右才起床,在鳥語花香的花園裡慢慢地享受一頓西式早餐。吃好飯到泰姬陵東門只要一分鐘,買票進去已九點了,真有點後悔沒有在太陽剛升起來就進來。 LP上已說明,泰姬陵早上6點就開門了。想像著朝霞升起時,初升的一輪紅日伴著朱木拿河裊裊的晨霧,籠罩著如夢如幻的泰姬陵…,真有點後悔不迭。

印度的泰姬陵,如同中國的萬裡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泰姬陵聞名遐邇除了其壯觀的建築藝術,最重要的是其背後一個哀婉凄美的愛情故事。泰姬瑪哈爾是莫臥兒王朝四世皇帝大臣的女兒,皇後的親侄女。皇後是來自波斯,因而泰姬瑪哈爾是波斯女子。19歲時,嫁給了皇帝的兒子沙賈漢(Shah Jahan,1628-1658),並幫著沙賈漢奪得皇位。沙賈漢是莫臥爾帝國第五代皇帝,他封她為“泰姬瑪哈爾”,意為宮廷的皇冠。據說泰姬瑪哈爾是個絕代佳人,貌如天仙,在為沙傑罕第14個孩子難產而死。臨終前,泰姬向皇帝道出三願:一要皇帝善待子女;二要他不得續娶;三願皇帝為她建造一座能和她的容貌匹配的最美麗的陵墓。皇帝悲痛無比,一一承諾。沙賈漢為紀念愛妃,動用2萬人工,用無數珍寶和22年的時間去修建了泰姬陵。痴情的他本想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與白色的泰姬陵相呼應,中間用半黑半白的大理石橋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可是當泰姬陵剛剛完工,他的兒子奧朗則布叛逆造反,弒兄殺弟並篡奪皇位,還把他囚禁在阿格拉古堡裡。在隨後的8年裡,沙賈汗每天只能在古堡的八角樓裡,透過窗戶,遙望遠處河中浮動的泰姬陵倒影,最終憂郁悲憤而死,並同葬於皇妃身旁。

從小到大不知閱讀了多少文人墨客撰寫的贊美泰姬陵的美文,總是被那感天動地的愛情和舉世無雙的壯麗建築所打動。心目中的泰姬陵是多麼的遙遠,從未夢想有一天能親眼目睹泰姬陵。當面對著被柔和的金黃色朝陽所沐浴的泰姬陵,內心不禁湧動著一陣微微的激動。那是一個多麼壯觀的、純白晶瑩的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在藍天下熠熠閃光。此時國王對愛妃的愛情仿佛化為莫扎特的音樂,如此地純淨、潔白、纏綿和細膩,仿佛為妻子傾訴無窮無盡的思念;也仿佛如同梁山伯和祝英台,化為比翼雙飛的蝴蝶。

整個陵園有很大的花園,園中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剛下過雨,空氣透明,鳥語花香,令人神清氣爽。一條朱紅色石板路通向泰姬陵,路的兩旁是修剪整齊的樹木和綠茵茵的草地。泰姬陵前是一條呈十字形的碧波蕩漾的水池,一位游客告訴老應,蹲在地上能看到泰姬陵的倒影。我們連忙蹲在地上,果真看到潔白晶瑩的陵墓倒影映入水中,如夢如幻,乘早晨游人不多,我們在這裡拍了許多照片。

到陵墓裡面必須脫鞋子。我們寄存好鞋子後,走上台階參觀寢宮。寢宮分五間宮室,中央宮室裡置放著泰姬和沙賈的大理石石棺,寢宮的牆壁、門扉、窗欞雕滿了精美的花紋。我們進去時,見有人用手電筒在白色大理石牆面照著,原來有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在牆上畫的花朵間,燈光一照,發出耀眼的晶瑩剔透的紅光來,令我們驚訝不已。可惜聽說後來英國殖民者將泰姬陵開辟為野餐場所,用鐵錘、鑿子敲鑿陵墓牆上的寶石和珍珠,使泰姬陵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

我總是奇怪泰妃為國王生了14個孩子還是能芳容未衰,依舊能得到國王的寵愛,仍能集萬般寵愛為一身。 國王為愛妻建立如此豪華的陵墓,可見對她的愛有多深。據說泰妃是個傾國傾城之貌的女子,我努力去想像她該有多美,腦海裡迅速地搜尋這幾天見到的滿街美貌的印度女子。披上各種風格各異和色彩鮮艷的紗麗印度女子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風情萬種的女子。仔細大量身邊飄然而過的印度女人,真感嘆她們窈窕的身材、大而黑的眼睛,高高的鼻粱。雖然皮膚黝黑,卻五官端正,線條分明,笑起來嫵媚動人。難怪連續四屆世界環球小姐都被印度姑娘折桂冠。可國王的妻子又像誰呢?我真想找到一家博物館,親眼目睹泰妃的芳照。

陳林和老應都是攝影高手,他們從各個角度拍了泰姬陵,我們在裡面逗留了至少三個小時才離開。

據說夕陽下的泰姬陵是一天中最嫵媚的時候。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會由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從LP上得知,泰姬陵背後有一朱木拿河,它對岸的公園可以欣賞到夕陽中的泰姬陵。下午4點半左右,買了兩美元的門票進了公園,要在那裡直等到夕陽下山。公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游人稀少,成群的鳥時而飛起,時而俯衝下來,呱呱地叫著。我們走到離泰姬陵最近的一條長長的土墩上,土墩前是大片開闊的半干涸的河灘地,半人高的鐵絲網把泰姬陵和公園隔開。一些當地人在河灘上牽著駱駝,極力勸說游客騎駱駝。陳林和老應到處找角度拍照,我就坐在土墩上耐心地等待太陽下山。幾個小販乘機來兜售泰姬陵明信片,不厭其煩地勸我買。看著精美的圖片雖然動心,但還有什麼比得上親眼目睹的壯觀的泰姬陵呢?

這時來了一對年輕的澳大利亞夫妻,我用英文向先生問好,突然年輕的妻子開口用中文向我問好,我驚得大叫一聲,說“你會講中文?”。在異國竟能遇見能講中文的老外,我興奮地先用中文與他們聊天,原來他的妻子曾在上海政法大學進修了幾個月,不過中文有限,我們就坐在土墩上用英文聊起天來,一直聊到太陽下山,分手時我們相互拍了照片。

太陽一點點下山,由金黃變為橘紅,明亮的月亮也高高地掛在了天空。泰姬陵雖然沒有向想像中變換顏色,但在暮色中顯得那麼靜謐安詳、清雅出塵,那麼美麗動人。公園的管理人員來催我們,只得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第二天去了阿格拉的西克裡(Fatechpur Sikri) 和旁邊的清真寺(Jama Masjid)。當年,胡馬雍的兒子阿克巴因為沒有兒子而十分沮喪時,有位聖人向他預言一位繼承人將會誕生。果真在1569年,他的兒子出生了。他決定離開阿格拉,離開讓他傷心的地方,把宮廷遷移到西克裡。這個地方他的祖父巴布爾曾經讓人建立了一座勝利花園,因此西格裡也被稱為勝利之城。兩年後,他花了大約15年時間建立一座正式的都城西格裡。阿克巴受父親的感染,喜歡音樂、詩歌以及建築。

如同胡馬雍陵和紅堡,西格裡主要的建材也是紅色沙石岩,但尚未完工時,由於王室內亂和缺乏足夠的水源,這個宮殿就被廢棄了。西格裡融合了伊斯蘭與印度教的風格,現在還能看到當年的繁榮,有著精美雕刻的宮殿、整齊的庭院、如鏡的水池、後宮、陵墓和一座大清真寺。整體建築宏偉,但游客很少,一片衰敗景像。據說廢棄以後,那裡的人口越來越少,之後成為一個鬧鬼的城市,尤其是在1619年的鼠疫之後。

阿克巴大帝的陵墓在另外的方向,我們因時間關系沒有去。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