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北疆游記(四)—烏吐見聞……續前文
(四)烏吐見聞8月24日
“到站了,抓緊下車……”,一陣陣的催促聲把車上的人從夢中叫醒,看看表才剛4:30,外面一片漆黑,醒了醒盹匆匆收拾下車。一群出租車司機早已站的車外虎視眈眈,其中一個過來搭訕,問他去伊犁特酒店(攜程預定)多少錢,答曰10元,因睡得迷糊,早已忘了攻略上的價錢(實際是5元),只覺得多不到哪去,便跟著他上了車。凌晨5點多,在內地算起個大早,大街上會有趕早班的人,可在新疆相當於半夜3點多,如果有誰還在街上那一定是夜游了。街上雖空空如野,但道路寬闊、燈火通明,確是大城市的風範,不禁有一種終於回到現代社會的感覺。只六、七分鐘到達賓館,問前台此時能否辦理入住,漂亮的值班小姐禮貌地回答可以並且因標間暫無空房免費升級為豪華標間,使我們對酒店充滿好感。進房間後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繼續睡覺,待睜眼醒來已是10:30了。“睡覺睡到自然醒”乃人生一大幸福,來新疆這麼多天,這還是第一次。因被迫取消了烏爾禾的行程,空閑出一天,就逛逛著名的國際大巴扎好了。
打車到人民公園,先預定明天去天池的車票以解決後顧之憂。出租司機聽說我們要去天池,便極力鼓動包他的車,獅子開口要價400元,一路上祥林嫂式地喋喋不休,又說明天要下雨、又說一日游如何騙人雲雲,令人生厭。從他上千句的廢話中聽到了一句關於天池的“新解”:“天池一灘水,去了准後悔”,這比網上流傳的“天池不去真遺憾,去了更遺憾”要精辟得多。
人民公園門口有大批推銷周邊各地一日游的散兵游俑,報價參差不齊,有的甚至低得超乎想像。找到攻略上說的“新疆旅游汽車集團公司”,(因為他們出售50元天池往返車票),發現只是個皮包公司,50元的天池往返車票有賣,但所乘之車也是天池一日游車,並無專車前往。買了票並順便預訂了後天的吐魯番一日游(170元),這樣明後兩天的行程算是有了著落,價錢雖不是最便宜,但總比與散兵游俑打交道要放心些。
打車到國際大巴扎,也是二道橋市場之所在,兩地隔街相望。大巴扎維族風格濃郁,是購物休閑的好地方,也是烏市最繁華、最熱鬧之所在,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天津的濱江道,當然其中的經營者大部分是維族人,出售的也多是維族商品,逛一逛感覺還是蠻新鮮的。今天不是周末,巴扎的人不多,平日難得陪LP出來逛街,今天算是一點補償了。在大巴扎中隨處可見英吉沙小刀,向LP介紹它的威力(從攻略上學來的),並買了一把寄回家,權當留個紀念,不過現在已不知扔到哪去了。逛街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吃,自離開伊寧後,久違了的維族美食在這裡重現,自然不能放過,什麼烤包子、維族冰激凌、卡瓦斯、酸奶等等等等,全部掃蕩一遍,力爭不讓一個漏網。
逛了一圈下來,在路邊維族冷飲小店休息。坐在桌邊,每人一盤酸奶刨冰、一筒維族冰激凌、一杯卡瓦斯,這是我們新疆之行的最愛。見旁邊一個維族小販兜售盤桃一樣的青色表皮的水果,不知何物,小販說這是鮮無花果。見過也吃過鮮無花果,但這種樣子的卻是第一次看到,買下來嘗了嘗,味道綿軟清甜,口感很不錯。旁邊坐過來一個大學生模樣的背包小帥哥,大概因為我們也是外地人,人以群分,自然坐得近一些,問我們吃的無花果是什麼東西,於是介紹給他,同時也給那小販拉來了生意。小帥哥看起來對周圍環境怯生生的,不像我們早已不把自己當外地人。他來自福建,今年剛考上大學,利用假期自己出來玩,令我驚奇的不是他一人獨行的勇氣,而是對伊寧、喀納斯這些名字的一無所知,也沒好意思多問他的行程,看來他只想在烏市轉轉而已。
來到大巴扎觀光塔下,LP看上了那邊小店的望遠鏡,於是過去和胖胖的維族攤主講價。開價150元,自己的心理價位最多也就60元,兩者相去甚遠,攤主自然不同意,於是轉身要走,沒想到那位老兄硬是拉著我不讓走,非要再給他出一個價。按他的想法,劃價應該是逐級遞進的,你70,他140,你再80,他再130,這是哪輩子的皇歷了,於是好言拒絕,對方還是不肯罷休,又糾纏了五分鐘方才脫身。之前聽說維族人做生意很粘人,這次算是領教了一回。已經14:00,該吃中午飯了,其實一路上零食不斷,肚內並沒有餓的感覺,但看到塔下的“大巴扎快餐廳”外一摞摞的金黃色的馕及一排排冒著香味的烤肉自然來了食欲。餐廳像一個大篷,裡面十幾個排列整齊的簡易小方桌邊座滿了食客,高大漂亮的維族服務員在穿梭忙碌,她們的普通話很過關,點菜完全沒有困難。要說維族的飯菜就那幾樣,但什麼時候都覺得好吃,要了些常規的拌面等食物並在這兒吃到了入疆以來最棒的美食 — 烤羊裡脊。
大巴扎觀光塔上幾乎無人問津,看周圍高大的建築林立,想來也觀不到什麼光。但兒子好奇執意要上去看看,於是LP繼續逛街,我陪兒子登塔。塔內無一游人,售票員大姐很好說話,免了兒子的門票,本來陪這家伙逛,結果他卻不用花錢。大巴扎對面是二道橋市場,在巴扎建成以前這裡是中心,但現在其地位顯然已被巴扎取代。隨便在裡邊逛了逛,買了些葡萄干准備帶回北京,之後打車回賓館休息。
暮色降臨,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 — 逛五一星光夜市。星光夜市的大名不需多說,可以這麼講:不逛五一星光夜市,等於沒來過烏魯木齊,因為那是一個絕對精彩的地方。賓館是特意選的,與夜市只有一街之隔,逛夜市方便之極。夜市由兩條呈“丁”字型的街道組成,一豎是小商品夜市,一橫則是小吃夜市。小吃夜市中路北一側是維回族小吃,路南一側是漢族小吃,兩側攤位整齊排列,中間空出的道路干淨整潔,上懸條條彩燈,宛如銀河降臨人間,攤上各色美食色、香、味俱佳,擺在那裡令人垂涎欲滴,哪怕逛一逛都是享受。攤位後身的便道上擺放著長桌方凳,就餐甚是方便,即便下雨,二、三分鐘內就會支起帳篷。手托酸奶、哈密瓜的小販游走在長桌方凳之間,想吃哪一樣招手即送到;如果想喝上一杯卡瓦斯或啤酒,跟攤主說一下,他會一聲大喊,隨後立即有人不知從哪兒端過來,大家各結各的帳,但配合默契,食客坐在那裡,只需“運籌帷幄”,點餐張嘴即可。夜市中最引人眼球的當屬維族烤全羊,案板上一只烤好的整羊通體金黃油光伏在那裡,一對黑色的犄角上扎著紅綢,煞是受看;外焦裡嫩的羊肉,現買現切,灑上椒鹽,奇香無比,堪稱人間又一美味。緊鄰的回族攤位上,著名的椒麻雞、羊雜湯、是兒子的最愛。一家三口大塊朵頤,酒足飯飽,心滿意足。

(烏魯木齊 五一星光夜市)
當然夜市上遇到的也有敗興的事。酒足飯飽後,在其中閑逛,見一攤上的烤全羊比較完整,於是舉相機拍照,維族伙計見狀,“熱心”地幫忙創造拍照條件。按完快門,正想表示感謝,沒想到這位同志竟然把手一伸說:“交5元錢拍照費!”。真應了那句話,“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氣憤且無奈,但錢是不會給他的,於是隨手刪掉相機中的照片,這小子不信,在我相機中翻看了半天才罷手。個人堅決認為這個無賴的行為只代表他自己,不代表維族,但他確實丟了維族人的臉!在烏市的三天裡,和維族人打交道過程中遇到了幾次類似的不愉快,對方的無禮完全沒有了伊寧維族人的純樸,是大城市的生存競爭造成的必然結果嗎?
8月25日
一早起來趕到人民公園,按約定的時間9:00乘坐前往天池的班車。和三五個一同等車的游客一起被領到街對面僻靜處上車,發現那的確是一日游車,導游正在車門前等著呢。車上坐滿了游客,我們三人最後上車卻只剩下兩個座位,最煩旅游團的這種無序,於是跟導游發了幾句牢騷,退還了50元的車費。其實導游也是不明所以,因為一車的人是由至少六、七個團拼湊而成的,一時根本無法確定怎麼就多出了一個人。車上的其它游客抱怨聲不斷,原來他們按要求8:30就上了車,在市區已干耗了半個多小時。心中有些後悔,早知是這種情況,不如去阜康倒車去天池,少受這份罪。
導游核對人數期間大家也逐漸明白了天池一日游費用的“玄機”。先看看團員五花八門的參團費用吧:除我們一家三口為50元/人,其他的有140元/人、150元/人、185元/人、195元/人、215元/人,還有的人是參加新疆N日游的旅游團被分包過來的,干脆不知道多少錢。140、150元團費的人不免高興,而215元的游客恨不能立即投訴,後來經導游解釋,才知其實大家誰都不虧,天池一日游費用幾乎是明碼標價的:
1)車費50元 2)景區門票90元 3)索道/區間車35元
4)午餐費10元 5)(天池觀景台—索道站)豪華電瓶車單程10元、往返20元
所以各位游客的各種價錢都是有據可循的,140元只包含車費和門票,想吃飯、坐索道還得交錢,而215元的,連電瓶車在內各項全包,只要游玩時不錯過就可以了。最難的要算是導游了,沒點華羅庚的頭腦,到頭來恐怕要賠錢了。
旁邊座位是兩個廣州女孩,是參團新疆十日游的,看了看她們的日程安排,無非是天池、喀納斯、那拉提等景點的拉練游,到烏市後被旅行社二道販子式的轉來轉去,而像禾木等美景,行程中是看不到的,女孩們也不知星光夜市、卡瓦斯,談了談我們幾天來的經歷及經驗,又向她們強烈推薦了夜市的美食,兩個女孩用羨慕及“求知”的眼神看著我們,心中很有成就感。車子出市區上高速,到了阜康休息區,導游才弄清楚了多出的那個人到底是誰,原來前排一個游客報的是另一個團卻上了我們這輛車。不過導游的熱心與負責使大家對小姑娘多了些好感。天池將至,進了一個破舊的藥材店後,12:00終於抵達目的地。
乘索道上山後,導游約定大家16:00下山集合,之後一干人等跟隨導游去吃午飯,樂得我們一家三口以自助游者的身份游天池。游玩的時間只有不到4個小時,真替吃飯的人們著急,吃過飯時間還來得及嗎?
眾多網友把天池說得一無是處,但事實並非那麼糟糕。所謂天池,是由群山在海拔近兩千米的高度圍成的高山湖泊,觀湖需先登頂,單這一點就很是體現大自然的造化,更何況那清澈碧透的湖水,周圍茂密的雲杉以及遠處白雪皚皚的博格達峰,湖光山色雖不能與喀納斯相提並論,但決不辜負美景之名。湖邊有艷麗的哈族服裝出租,LP童心未泯,10元租了一套淡黃色的服裝,以湖水為背景,窮盡各種POSE一陣狂拍。真是人佩衣服馬佩鞍,LP雖早已過了而立之年,但頗有哈族純情少女之風韻。兒子對拍照沒有興趣,被“哈族少女”硬拉著照了兩張照片後,盯上了湖面上裝飾華麗的游船。這個願望還是要滿足的,還了衣服直奔碼頭登船。游船收費50元/人,從岸邊到湖心行約六、七百米,湖中停留10分鐘後便返回岸邊。為了體現船票的價值,船上有維族歌舞表演,並送一份干果盤。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在船上聽歌看舞賞湖,倒也十分不錯。至於西王母廟、定海神針等均是泛泛之物,東小天池、西小天池等也沒有興趣參觀,在湖邊靜靜地欣賞就足夠了。

(天池掠影)
離集合時間只有半小時了,回到區間車站坐車下山,導游小姐已在那兒等候。同車游客陸續到齊,不時聽到有人抱怨時間太緊。哪有的事,我們覺得時間寬裕得很,借用範偉的那句名言,同樣一個車來的,游玩質量上差距咋這麼大呢?原因很簡單:吃飯+集體行動所致,跟團游真的“害人不淺”啊!
車子順利回到烏市,導游楚楚可憐地對大家說,她帶團其實並沒有帶團費,只能從游客購物提成中掙些錢,希望大家幫她一個忙,最後進一個市中心知名的珠寶店。小姑娘人還不錯,包括我們扯不上關系的三人在內,大家都願意幫這個忙。偏偏司機大哥不爭氣,知名的珠寶店竟不認路,大巴在車多路窄的市中心笨拙地繞圈、調頭,就是找不到目的地,看來他從來沒帶他老婆來逛過。車上一位東北游客在打手機時,用趙本山式的幽默說了一句“我們被新疆人民綁架了……”,車內頓時哄堂大笑。轉眼近1個小時過去了,車子仍然像沒頭蒼蠅亂轉,最後可憐的導游只好哭喪著臉釋放了我們這批可憐的人質。
晚上再去五一夜市饕餮,已是駕輕就熟。兒子對昨日的羊湯情有獨鐘,其它美食他只作為配菜,這豈不是暴殄天物。他的爹媽可沒那麼傻,肚內哪怕還有百分之一的容量,也要百分之百地堅決不放過每一種美食,臨走還用一角40公分長的西瓜填平了肚中最後的空隙。
8月26日
因前日已訂好吐魯番一日游,所以早8點直接前往集合地點。之所以選擇參團,原因有二:一是吐魯番氣候炎熱,自助乘車比較辛苦;二是當地景點小而分散,游走很不方便,一天時間來不及。參團一日游景點包括:葡萄溝—火焰山(自費)—萬佛宮—高昌故城—坎兒井。還有兩個相對有意義的景點不能覆蓋:交河故城和蘇公塔。交河故城與高昌故城相當,蘇公塔只能遺憾地放棄了。當我們被帶到大巴前,車上前三分之二座位已坐滿了游客,原來他們是一個會議團,VIP待遇,乘車也優先,留給我們普通游客的只有後排十余個空位。鄰座是一個來烏市出長差的四川女孩,利用周末自己報名出游,費用只有160元,再旁邊是一個烏市本地的女孩,前排是東北老兩口帶一個女兒。那個VIP團的存在無形中把我們這些素不相識的人的關系拉近了一些,相互交流也就更多一些。LP再次眉飛色舞地講起我們在伊寧、喀納斯、禾木的心得,看來她這幾天過得很滿意。導游是一個精干的帥哥,自稱是教官式的導游,一上來嚇唬大家:因吐魯番距離遠、景點多,所以要求大家嚴格遵守集合時間,集合超過5分鐘不到可以等,10分鐘則甩客。事後看來這句話很有效果,大家都很守時,這對路遠景多、三四十人的團隊圓滿完成一日游是至關重要的。帥哥口材不錯,知識也很豐富,一路上講解如滔滔江水,諸如介紹沿途的大鹽湖、小鹽湖等景觀、故城與古城的區別,王洛賓那首《達阪城的姑娘》與修建蘭新鐵路的故事等,令聽者很是受用;路過一片維族墓地,導游即興介紹:維語中墳墓稱為 “麻扎(音za)”, 與城裡的“巴扎”音相近意思卻完全不同,曾有人鬧過笑話,問路說‘勞駕,去國際大麻扎怎麼走?’,麻扎居然還有國際的,令人噴飯。途經著名的達阪城風力發電站,見成百上千的風車矗立在戈壁上,蔚為壯觀。吐烏高速上在這裡專門開辟了停車區供過往車輛停車參觀。導游安排停車20分鐘觀光拍照,很隨人願,要知道並不是每輛旅游車都會在此停車的,也許這次是沾了VIP們的光。下得車來,風吹得人站立不穩、心慌慌的,恨不能讓風停下來,踏踏實實地拍張照片,但這絕對是妄想,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對當地氣候的貼切形容。如果沒有風,也就不會在此建造風力發電站了。

(達阪城風力發電站)
3個多小時後,大巴到達吐魯番西郊的葡萄溝 — 我們參觀的第一站。葡萄溝景區大門修得大氣,有國家領導人來此視察的照片。大巴直接把我們帶到溝中一維族家中坐客,院子是旅游指定接待院,專門接待團隊游客。初下車時覺得高溫難耐,但小院被茂密的葡萄架所覆蓋,涼爽宜人。第一項活動是免費品嘗主人提供的干鮮果品,不著急,先參觀一下。20米長的院落,一側是3間磚土結構的房屋,另一側被一長約10米的桌子占據,院的盡頭是一個牆上布滿孔洞的二層小房,順牆邊的梯子爬到二樓,見房內木架子上擺滿了晾曬的葡萄,原來這裡是葡萄晾曬房,四面漏空,陰涼通風。對於吐魯番的認知,最早來自少年時期關木村的那首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當時曾對吐魯番的葡萄非常向往,至於西游記中描述的火焰山就是在吐魯番地區則是在晚些時候才知道的,不過那時決想不到如今竟會走入吐魯番的農家。從晾曬房下來時,眾游人已圍坐在長桌邊大吃起來。兒子、LP也在其中,不過按風俗男女分坐在長桌兩邊,兒子自然要坐在男人一排,不過這家伙可不管那麼多,正在甩開腮幫子忙活著呢。院子的主人是一個普通話流利的主事的姐姐和一個普通話生硬的、個子高高的弟弟,還有一個高挑、大眼睛的漂亮姑娘,後來有人問起,知道她是這家雇來的打工妺,主要工作是為客人表演舞蹈。家中的老人躲在屋裡不出來,三個年青人忙著端盤子上果品。果品的食用順序是有講究的,先鮮後干、先大後小。例如哈密瓜、西瓜、葡萄干、葡萄同時上,吃的順序應該是西瓜-哈密瓜-葡萄-葡萄干,道理很簡單,甜度依次遞增,味覺效果好。“實戰”當中哪管那麼多,上來什麼吃什麼,因為哪怕最後吃西瓜,還是那麼甜。桌邊已沒有空位坐,只能站在院中忙著把因來遲的損失補回來。天氣炎熱加上一路的顛簸,此時吃一些水果很舒服。
在吃的空當,三個維族年青人為大家表演起本民族舞蹈。維族同胞的舞蹈能力好像是與生俱來的,一招一式,動作協調、柔美,給人以藝術的享受。舞蹈除了欣賞,還要親自參與,所有游客分男女一字排開,弟弟帶著男隊,高個姑娘帶女隊,圍成一圈邊走邊舞。舞蹈動作簡單易學,配有一段求愛對白,男方對女方說:“我有錢,我有房,請你嫁給我!”,女方則回答:“不行,不行,我的爸爸媽媽不同意!”。眾人學著維族普通話,包括兒子、LP一起,一邊比劃一邊說,一時歡聲笑語,滑稽之極。走兩圈下來還不算完,主人要在游客中各選一位男女游客分別與高個姑娘及弟弟做彙報表演。LP被選為女方代表,配著弟弟那句“……請你嫁給我!”,指著兒子來了個即興發揮:“不行,不行,我的兒子不同意!”,至使全場爆笑。
熱情的款待之後,進入實質性活動 — 推銷自家的葡萄干。小院內早已擺上了十余種各類葡萄干等干果,價格每公斤從二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新疆重量單位公斤,沒有斤的概念)。姐姐靈牙利齒,口若懸河地給大家介紹每個品種的品質區別、晾制過程、是否有添加劑,同比市場所售的優勢等等,引得不少人掏腰包購買。本來吃也吃了,玩也玩了,東西雖然貴了點,但總應該意思意思,於是跟弟弟說買半公斤標價60元/公斤的雪梅,沒想到遭到弟弟極不高興地拒絕,說維族的風俗都必須按公斤買賣,半公斤就像老公老婆被拆開一樣,不能賣。有沒有搞錯,到底是誰想賺這個錢,干脆就坡下驢不買了。
吃喝玩購之後,眾人陸續回到車上,只等導游留在院裡忙著點票子拿回扣了。大巴離開維族小院,往葡萄溝深處開了一些來到老葡萄溝。下車自由活動,只是隨便走走看看。曲折的長廊掛滿了成熟的葡萄,非常誘人,當然這些是不能摘的。溝內不少攤售葡萄干,同樣品種價錢比小院的便宜幾倍,質量上大家都是外行,也就無法比較了。
出溝後進了一家由假冒軍人開的藥材店,隨後到市區一家維族餐廳吃飯。一車人分坐三桌,VIP兩桌,他們是40元/人的標准,且上菜優先;我們非VIP一桌,10元/人標准的拌面,上飯次序理所當然也要靠後。因為反差太大,自然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雖然明知人家交了VIP的錢。那東北一家三口中的姑娘把氣撒到上飯的維族伙計身上,說小伙子的服務態度不好。伙計不服氣,用生硬的普通話木訥地質問:“你說我態度不好?”,被我及時勸開,出門在外,又是民族地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的吵起來又有什麼好處呢。姑娘的老父親倒很和善,很喜歡我兒子,又因剛才的勸架,和我們聊了起來。他們是參團新疆十日游,已玩過了喀納斯,報怨那裡吃不好,住不好,行程太緊,其實這是跟團游的通病。平日看攜程網上那麼多新疆自助游記,覺得新疆應該到處都是自助游者,其實和參團游新疆的旅游大軍比起來,自助游者簡直是鳳毛麟角,這麼多天也沒碰到幾個。
市區並沒有景點,飯畢直接出市上312國道向東,火焰山、萬佛宮、高昌故城等景點均在東部幾十公裡以外。312國道,幾天前曾在它的終點霍爾果斯口岸參觀,如今又來到了它最熱的一段。火焰山與國道平行,綿延十幾公裡,放眼看去通體呈暗紅色,幾乎寸草不生,的確容易使人想到火焰。下了大巴,頓覺熱浪撲面,焦陽似火,酷熱難當,火焰山當真名不虛傳。導游說山上溫度會有80度以上,曾有人試圖登山,走到半腰,鞋底就被燙開了膠,於是趕緊連滾帶爬地撤了下來。游玩火焰山也只是遠觀,並非登山,最佳參觀位置早已被圍成景點,並在這裡建有世界最大的溫度計 — 一根矗立在地表的巨型金箍棒。因該景點自費,大部分人放棄了下車參觀,但自覺機會難得,干嘛不去看一看呢。穿過涼爽的地宮上到地面,巨型金箍棒顯示此時的地表溫度是56度。景區與不遠處的公路間僅用簡易圍欄隔開,看來逃票應該不難,何況管理人員也不知躲在哪乘涼呢。一塊大石上刻有“火焰山”三個大字表明這是景點,適於拍照,偌大的空地上除了剛從地宮上來的幾個游人外,只有一匹駱駝孤伶伶地站在暴烤的陽光下,“沙漠之舟”不知是不是真的無所謂這裡的熱度,只覺得它很可憐。
下一景點萬佛宮距火焰山景區不遠,它的原名是大漠土藝館。景點純粹是為旅游而建,不是團隊的話恐怕難有人光顧。土藝館背靠一奇山而建,那奇山通體巧克力色,外形似一個大饅頭,名為饅頭山。景區裡沒看到萬佛,只有一個大佛,起名萬佛宮可能是為了與柏孜克裡克千佛洞混淆視聽。館中各式土藝物品頗為有趣,其中還有巴依老爺(舊社會維族地方,看過阿凡提的故事對這個稱呼一定不會陌生)的模擬莊園。

(饅頭山)
半小時後集合再登車到下一站高昌故城,吐魯番的景點就是這樣小而分散。古時高昌國在西域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連金庸的小說中也曾提及。烈日下故城內黃土漫漫,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寸草不生,一片凄涼景像,不明白當時高昌為什麼在這種鬼地方建都。景區進門處有毛驢車(20元)送游客到城之中心“講經殿”。一路上各斷牆前豎立的講解牌使人依稀能夠想像出古代城內生活的情景,一些主要建築的表面因維修搭起的絞手架表明現在還有人維護它們。巨大的圓形講經殿是故城內唯一尚且保存完好的建築,參觀的游人摩肩接踵,甚至每個團的導游講解也要排隊。曾在電視上偶然看到《西游記》中的一個鏡頭,外景就在這裡。感慨在聖唐之前曾遍及全疆的佛教,後來竟被伊斯蘭教完全取代。

(高昌故城之殘垣斷壁)
在暴曬下接我們出去的驢車久等不到,每個低矮的斷牆下陰涼就那麼一點點,只有席地坐在黃土地上才能免強躲進陰涼以避開太陽的炙烤,隨身帶的一把遮陽傘在剛進來時就因風大被吹壞。一直提醒兒子注意防曬,但短短的三十幾分鐘,小家伙白嫩的皮膚還是被曬得通紅。終於被驢車接出了城,趕緊去“搶奪”門口一元一角的大西瓜,挨過暴曬之後,涼水都好喝,更何況超甜的西瓜呢。
位於西郊回程路上的坎兒井樂園(俗稱老坎兒井)是最後一個景點,坎兒井因位於地下,涼爽宜人。結合實物終於搞清了來之前資料上介紹的橫井、豎井、暗渠之間的關系。坎兒井工程量之巨大,測量精度之准令人贊嘆,確是體現了維族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漫長”的一日游結束了,車子帶著人們的收獲及疲倦離開了火爐吐魯番。從日暮到掌燈,直到22:00才回到烏市。再奔五一星光夜市,這裡的熱鬧才剛剛開始,繼續我們未完的“美食事業”吧……附:幾天來盡我們所能品嘗的新疆美食(漢族食品及葡萄干、哈密瓜等大眾化食品未列):
㊣ 卡瓦斯(維族) ㊣ 酸奶刨冰(維族)
㊣ 新疆烤全羊(維族) ㊣ 烤裡脊(維族)
㊣ 維族冰激凌(維族) ㊣ 維族酸奶(維族)
㊣ 大盤雞(回族) ㊣ 盤桃
㊣ 胡辣羊蹄(維族) ㊣ 椒麻雞(維族)
㊣ 粉湯(維族) ㊣ 羊雜湯(維族)
㊣ 馕(維族) ㊣ 烤包子、一手抓(維族)
㊣ 拌面(維族) ㊣ 抓飯(維族)
㊣ 鮮無花果 ㊣ 米腸子、面肺子(維族)
㊣ 石榴汁(維族) ㊣ 酸奶疙瘩(維族)
8月27日
中午13:10的飛機就要回京了。早上只是和LP在街上隨便逛了逛便打車去了機場。半個上午卻遇到兩個小小的不快。一是在賓館旁的小飯館吃早點時,由於拿不定主義吃什麼,反復換了兩次,竟遭到老板的呵斥,如此對待顧客真是少見!於是訓斥了他幾句直到對方不再言語;二是打車到機場下車後,司機說待會兒出機場還要交3元車費,這錢要我們出,怎麼總是碰到這種人,當場嚴辭拒絕。
飛機起飛了,心中湧起無限的留戀……
後記:
回到北京,恍若隔世,之後的一個多星期之中一直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而不能自拔,由感而唱的“我們新疆好地方”也一直不絕於口。忽然有一天LP對我說:“你都唱了兩禮拜了,就這一句,沒完了?!”……
幾個月之後,中午去北京的新疆辦事處(車公莊附近)吃了一頓正宗的新疆大餐,試圖再找一找新疆的感覺,只可惜那兒沒有卡瓦斯賣,來自新疆的服務小姐甚至不知其為何物,順口問了她一句:“你真的是新疆人嗎?”
直到半年後的今天,問起已跟著我們走了小半個中國的兒子對哪印像最好,答曰“新疆”,是啊,其實這也是LP和我的感受!對了,此行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LP自此徹底轉變了對旅游的態度。以往總是拖後腿的她,現已成為旅游的堅定支持者,每逢節假日前便問:這回我們去哪?— 因為旅游真正從心靈深處為她帶來了快樂!
我們新疆真是好地方……
寫於 200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