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時序,微風漸涼,隨後又跌入刺人的寒凜。冬季就這麼無聲無息地來臨了。 這樣的一個季節,我獨愛的,不過是一碗湯罷了。
煲湯,是我在廚房裡最喜歡做的,帶著一份從容,細細地洗淨所有煲湯的作料,靜靜地守候,守候著喜悅和希望,收獲了美味和對家人的愛。有時候,當我加班結束後推門進得家中,聞到屋裡彌漫著淡淡的暖暖的香氣,看到灶上用慢火咕嘟咕嘟煲著的一鍋熱湯,無論多麼疲勞,看到如此一份等待之後心情也會變得柔軟和溫潤起來。
“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有湯下飯,即小菜不設,亦可使哺啜如流;無湯下飯,即美味盈前,亦有時食不下咽。”清代的李漁亦可謂知己也。
蘇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樣的雅士,我是萬萬做不來的。去人稱“竹海”浙江安吉游玩歸來,念念不忘的也只是那香醇濃郁的土雞湯。雞,實在是世上極鮮之物,那雞湯是醇厚微白的,表面有金黃的浮油香氣四溢,回味甘鮮,以至於我們頓頓吃了不算,還千裡迢迢地帶回來。切大塊,熱油煸,噴紹酒,加水加蔥姜,武火燒開湯便發白,然後轉文火燉。加上泡淡的扁尖,鮮美中帶了一縷清香,再加上木耳,使得湯愈發醇厚,而且又能解膩降血脂。哈,每次這樣的雞湯端上菜桌,留在鍋裡的就剩雞肉無人問津了。
俗話說“骨頭的精華在湯裡”,豬骨頭所含的蛋白質、鈣、鐵等營養成分,遠遠高於牛肉、雞蛋等其它食物。更何況味道也是不賴的。將洗淨的骨頭與冷水同時下鍋,用文火燒,使其沸而不騰。燒煮過程中,不要中途加水,以防止蛋白質受冷驟凝,使骨中或肉中的成分不易滲出。也不要過早放鹽和醬油等調味品,最後加上香菇或者白菜。在北風蕭瑟的夜晚,熱騰騰地吃上那麼一鍋骨頭湯,再冷的天,都溫暖如春。
最不能忘的,莫過於魚頭豆腐湯。將新鮮的大大的鰱魚頭洗淨,油鍋燒熱後將魚頭正面下鍋煎黃,再翻身稍煎,烹入紹酒,大火滾之,加蓋稍燜,再改為文火慢燉,放入豆腐、筍片、蘑菇, 一鍋奶白色的湯,淺灰色的魚頭若隱若現,間夾奶黃色的春筍,淺棕的蘑菇,雪白的豆腐,靜靜地散發著香氣。熱騰騰的湯滋潤著人們的心脾,讓我們喝出了暖暖生活。
人生離散,難得歡顏。最初的美好還儼然在眼前,卻有誰能料到這美好只是綿長生命中短暫的光華。我們所能抓住的,也不過是這尋常幸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