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過文明沉澱的山海間-山東游記(二)蓬萊閣

作者: 黃二娃

導讀走馬觀花蓬萊閣煙台火車站很小,也比較老舊,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車站時,我們不經意間竟然在一座老式建築的牆頭上看到了毛澤東題寫的“煙台車站”幾個大字,想不到主席他老人家還給煙台火車站題過字,真是古跡呀。坐客車大概1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還不到8點鐘我們就到了蓬萊。蓬萊的天氣很好,8點鐘的太陽相當於我們那兒差不多10點多鐘的那麼刺眼。從蓬萊汽 ...

走馬觀花蓬萊閣煙台火車站很小,也比較老舊,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車站時,我們不經意間竟然在一座老式建築的牆頭上看到了毛澤東題寫的“煙台車站”幾個大字,想不到主席他老人家還給煙台火車站題過字,真是古跡呀。坐客車大概1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還不到8點鐘我們就到了蓬萊。蓬萊的天氣很好,8點鐘的太陽相當於我們那兒差不多10點多鐘的那麼刺眼。從蓬萊汽車站出門沿公路直走再往左就是蓬萊閣大門,走路也就15分鐘。進門前路過海邊一處據說是八仙過海的地方,有一組八仙的雕塑。對雕塑我沒怎麼留意,倒是又看到了久違的大海、聞到了海風清爽的味道讓我心中頓覺開朗。山東之行正式拉開了帷幕。

蓬萊閣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古跡、特別是古人題字的碑刻有不少,但是大多都用玻璃櫥窗隔起來,放這些玻璃櫥窗的房間也在門口拉上了鐵鏈,禁止入內,我只好在這樣的保護措施下遠遠欣賞一下文物。蓬萊閣主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建築,丹窗朱戶,飛檐列瓦,雕梁畫棟,還有些氣派。二樓有八仙的彩色塑像,北壁正中懸掛著與成親王、劉墉、翁方綱並稱為清代四大書家之一的著名書家鐵保題寫的“蓬萊閣”匾,像行書體,這是核心的景致了。蓬萊閣下方有仙人橋;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後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都建得不錯,一個小院一個小院地蠻有特色。從山東回來後,看到報紙上報道:“2006年5月7日中午11點40分至下午4點,蓬萊海濱、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以東海域上空再現‘海市蜃樓’奇觀,並伴有海滋現像發生。據悉,此次海市和海滋奇觀同現為蓬萊歷史上有史可查以來首次出現。且此次海市蜃樓、海滋奇觀為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十萬名市民與游客有幸目睹這一奇觀。”那一剎那我差點暈了過去,早去了七天我們沒趕上,真是遺憾。蓬萊閣之所以能位列中國四大名樓之一,除了人文古跡,海市蜃樓應該加分不少。



(從蓬萊閣下眺戚繼光抗倭的水城)


精選遊記: 蓬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