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坐火車

作者: gelila

導讀一直聽說瑞士的火車既方便又准時,所以這次行前就決定以坐火車為主要交通方式,買了半個月286美元的SwissPass,還研究了一下火車時刻表,以為就此可以暢行無阻。沒想到第一次上車就出了錯。 那是4月25日上午我們剛出蘇黎世機場,就到火車站INF去開通了SwissPass,然後請工作人員打了張去庫爾的坐車換車單,拿著單子找到車次就上了車。畢竟是第一次,有些細節搞不清楚, ...

一直聽說瑞士的火車既方便又准時,所以這次行前就決定以坐火車為主要交通方式,買了半個月286美元的SwissPass,還研究了一下火車時刻表,以為就此可以暢行無阻。沒想到第一次上車就出了錯。



那是4月25日上午我們剛出蘇黎世機場,就到火車站INF去開通了SwissPass,然後請工作人員打了張去庫爾的坐車換車單,拿著單子找到車次就上了車。畢竟是第一次,有些細節搞不清楚,就出了毛病:比如我們持的是二等客票,卻坐進了一等車廂;比如小魚看見有人推著食品車過來,竟問人家是不是free。最要命的是換車單上的德語及符號我們沒全弄明白,上面明明打著到蘇黎世總站要在哪個站台下車再到哪個站台上車,可我們看不明白到了蘇黎世總站也沒下車,稀裡糊塗就繼續坐下去了。直到查票員過來才讓我們如夢初醒,他用隨身帶著的車次查詢機查了一下,告訴我們在前方到站下車往回乘,然後到蘇黎世再轉去庫爾。他還把要坐車次時間寫給了我們。一個小時後前方站到竟是伯爾尼。我們回到蘇黎世後因找不到那趟車的站台,又錯過了車!幸好20分鐘後就有另一趟往庫爾的車,才讓我們上了正軌。可到了庫爾後根據換車單的提示到11號站台,硬是沒有往聖莫裡茨去的車,把我們急得差點吐血,旁邊一個瑞士小帥哥倒很熱心,聽小魚一說就拉著她到一個電視顯示屏前,查到了往聖莫裡茨去的列車就在隔壁10號站台,而且再過2分鐘車就要開了!我們拖著行李一頓狂奔,總算在車開動前踏進了車廂,這時小魚才喘著粗氣從車窗探出頭去向後張望起來.....呵呵,機緣稍縱即逝了:)



當晚,我寫下了三條坐火車的教訓:

1,INF也有不准的時候,車次站台也有變化的時候(特別是大站);

2,最重要的是看站台上的顯示屏和指示牌;

3,再搞不清只好問了.

交過了學費,以後再坐車就聰明多了。其實瑞士火車站INF打出的換車單基本還是准的,有時如沒提示換車站台就需要你自己去看顯示屏或指示牌,而詢問車站工作人員則是為了保險。

不過,吃一塹只能長一智,還不足以長全智。當我們自以為對瑞士火車全知道時,它又和我們開了個玩笑——幾天後我們從因特拉肯坐火車回勞特布魯嫩,在OST我們見有輛車的終點是勞特布魯嫩就跳了上去,我們已經坐了多次這條線,覺得很熟了,反正到終點下車就行。可到了終點一看,壞了,不是勞特布魯嫩!原來這是輛搭載列車,先是一個車頭拉著去兩個地方的車廂走共同的線,到分道的小站兩個車廂分離,由各自的車頭拉著各奔前程。而我們恰恰是坐錯了車廂,而在OST的指示牌上顯示的兩個方向則被我們認為是途經站了。後來我們發現車站一般是會在這種車廂前設人提醒乘客的,可那天大概是有人遲到沒人派,讓幸運的我們又吃了一次藥。

話說回來,瑞士的火車還真是既方便又准時。所謂方便首先是鐵路四通八達,很多小村小鎮都通火車,其次是車次較密,小站每小時都有一趟車到達或經過,大站之間每15-20分鐘就通一次車,趕上我們的市內交通了。而准時則體現了瑞士人的嚴謹,每列車都能准時到准時發,很少有誤點,所以換車就能順利的進行。我們最長的坐車路線是從采爾馬特到盧塞恩,中間還到洛依克巴德去泡溫泉,然後再回到勞特布魯嫩拿行李,路途相當周折。正因為有了正確的換車單,我們才能選擇最佳方案;還因為每次列車的准時,我們才能順利的在晚上8點趕到盧塞恩。這一天,我們共坐了6次火車,2次巴士,1次出租車,歷時九個半小時,充分體會到了瑞士交通系統尤其是火車系統的高效和便利,當然,也體會到有SwissPass真好啊:)

由於我們開始幾天在瑞士東南部坐的火車乘客都很少(有時一節車廂只有我們三人),所以後來到了中部地區就明顯感到乘客多不適應,但人再多也是人人有位坐,從來沒見過有人坐不到而站著。而人多的時候就看出一等車廂的優勢了,那裡始終是很空的,其實一等車廂和二等車廂在硬件上基本差不多,多花點錢大概就是買了個空間,買了個距離。

我還真的很贊賞瑞士火車對戶外活動者提供的便利,幾乎每趟列車都有供乘客放置自行車和滑雪板的車廂,並在車廂門上有明顯的標記。我曾親眼見一對中年夫婦中途下車,在隔壁車廂拿了山地車後換了裝灌滿水就飛馳進山了。我還要對瑞士火車的安全感贊一把,你不用擔心在火車上會被竊,我們每次上火車都把行李放在靠近門口的放行李處,然後再去找座位。有時找到的座位隔開放行李處2個車廂,中間雖有多處下客的車站,但我們的行李從不會遺失。唯一一次丟東西是我自己沒把三腳架和拉竿箱放在一起,下車時忘了去拿三腳架,等到想起來時火車早已開走了。沒辦法,只好到車站INF去求助尋找,工作人員在詳細記錄了有關情況後說,如果想要在沿途車站廣播並讓人留心尋找送還,需付15瑞朗。我雖然對尋找失物先付款很不滿,但還是想看看付出的結果。付錢並留下聯系方式後,旁邊一個印度游客上來攀談,說她丟了一架照相機,登記廣播尋找後兩天了也沒消息,正郁悶著呢。我一聽心裡涼了半截,三腳架倒無所謂,只是我那個和三腳架綁在一起的風箏原本是想拿到少女峰上去放飛的,這下看來要泡湯了。果然,一周後我再到盧塞恩的車站去查詢,仍然是沒有消息。

瑞士是個多語種國家,所以在主要線路的列車廣播報站時至少會用三種語言:德語,法語和英語,有時還有意大利語,甚至還聽到過日語。但在一些支線列車上,往往就只剩德語了,有時還隔三差五的不報站,比如去英格堡的車。好在這些車廂大多是只走一條線路,所以座位前的小桌上都貼著這條線路的詳細圖示,只要以此和經過的車站一對照就不會坐過站。

瑞士的火車其實已經成了電車,不再用煤和柴油驅動,所以就沒有污染。噪聲也小,只要拉上車窗,就聽不到車輪碾鐵軌的聲音。我們經常看到鐵路沿線的民宅和鐵路貼的很近的情況,有時感覺在火車上一伸手就能推開民宅的窗戶。想必火車的噪聲和震動不會大,否則那些居民怎麼受得了。寸土寸金下的相安無事各得其所,讓我們看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和諧。

我在國內很少坐火車,怕人多,怕嘈雜,怕誤點。可在瑞士,我喜歡上了坐火車-----一路風景一路畫,還可以近距離欣賞瑞士MM,有時候看著鄰座的一幫小學生們陽光燦爛的說話嬉笑,我也會不由自主的微笑起來。看到這裡的好東西別指望它完美無缺,也不必苛求責難家鄉的東西不如人意。可只要確實有一個好東西存在著,這個世界就有理由一定要變得更美好。



(觀賞列車)

(-)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