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齊魯--濰坊、蓬萊長島、威海、青島(綜述及攻略)

作者: 快樂的貓咪

導讀氣候山東的內陸是比沿海熱的,想當年從泰山上下來,整個臉由白變紅,由紅變黑,都在一天一夜之間。這次放聰明了,塗了防曬霜,總算黑得不那麼明顯。五月的山東沿海,如果下雨,是陰冷陰冷的,穿羊毛衫都不少;然而太陽一露臉,那是辣辣的。非把人熬出汗不可。總的說來,出門必須一件短袖一件外套,穿一件早晚會凍死,穿兩件中午會熱死。不過在熙熙攘攘的街上 ...

氣候山東的內陸是比沿海熱的,想當年從泰山上下來,整個臉由白變紅,由紅變黑,都在一天一夜之間。這次放聰明了,塗了防曬霜,總算黑得不那麼明顯。五月的山東沿海,如果下雨,是陰冷陰冷的,穿羊毛衫都不少;然而太陽一露臉,那是辣辣的。非把人熬出汗不可。總的說來,出門必須一件短袖一件外套,穿一件早晚會凍死,穿兩件中午會熱死。不過在熙熙攘攘的街上,擋不住的海風一吹來,往往使人精神一振,那種涼爽的感覺讓人毛孔都展開了,抬頭看看天空,那麼的湛藍,像孩子的臉那樣無暇、清澈,心情就沒任何沮喪的理由。交通鐵路北上去山東,走中線很方便,去濟南的車四字頭、快車、特快都有,不過去海岸線的車就相對少了,而直達青島的就只有K296。如果去曲阜、泰山、濟南,那是任意選擇適合自己的車次了;而如果要去濰坊、威海、煙台、青島,那只有2582和K296可選擇,這兩列車按速度排都是墊底的那種,倒不是時速慢,鐵路提速之後,時速都在180Km左右了,但是這2種車都是屬於等候避讓車種,特別是動車老大的出現,為了和諧,四字頭和k字頭只好忍氣吞聲了,曾經在蘇州北站等候半個多小時,眼睜睜看著5輛D車嗖嗖而過,才讓我們K車進站的......總結下來的是,除非日程緊迫,不然別去擠那兩列車,因為非常擁擠,我們在2582上坐過洗手間的台盆兒、熱水爐子、還有人把行李擱垃圾桶上的,擠的時候呼吸都困難,還聽到門口的MM哀求往裡擠一下讓她上車的,簡直是舊社會......如果時間有寬裕,大可在濟南轉車,濟南發往山東其他各地的車是多如牛毛的,有錢的可以坐D車去青島,其他車也分別可以去各海岸城市,甚至汽車也是三四個小時的路程。公路這就要說到山東的公路了,建設得相當成熟,而且沿路風景也不錯,上山下坡,一路都舍不得放下相機的--其實拍不出什麼美景,看到的才是最真實的。長途汽車沒有拉人現像,只是從濰坊到蓬萊的時候,在濰坊汽車站沒有直達蓬萊的車,司機說買全票,坐到黃城,會幫著攔車去蓬萊,是免費的。這讓我們想到廣東無處不在的運豬玀。不過我們用自身證實了山東大漢們還是比較正直的,換車並未多收費,只是說走高速多收每人3元,也無從去追究其真假了。威海到青島的車是沃爾沃,很寬敞,發放一盒伊利優酸乳和一盒餅干,還提供茶水,當然費用也是相當的,要八十七元。服務員小姐的態度並不好,挺不耐煩的。記憶比較深刻的是青島的汽車站,分四方汽車站和內蒙古汽車站,其實相距幾百米,但又仿佛只有一個出口,讓等候的人們找不著北,還有個四方火車站也在不遠,問交通協管員,他們都犯暈。內蒙古汽車站那個破呀,真是委屈了我們英姿勃勃的沃爾沃。汽車像顛山路一樣歪歪扭扭開進去的,老大說好像真到內蒙古了—_—!!出口只留一個人的縫兒,門口站著出租車拉客、地圖小販...要等個人真的很困難。公交無論在濰坊、威海還是青島坐公車,感覺就二個字:悠閑。開車的速度是四五十碼的感覺,但不會有在等客的感覺,因為他們不會刻意踩剎車,一般晃到十字路口,差不多正好紅燈翻綠燈,你才發現其實開的快也得停下等紅燈,而我們這邊的司機就不會這樣了,他寧願飆到路口才猛的停下,為下一次起步有個領先的地理優勢。這些城市都已實行無人售票,所以帶足鋼镚兒是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投入五元,那麼回收四元還不太辛苦,萬一手裡只有十元,那可有你在車門口守著了。如果山東可以實現全省公交一卡通就好了,到任何一個城市就買一張卡,投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裡有個題外話,好像各地群眾都比較喜歡紙幣而擯棄鋼镚兒,紙幣比較容易折舊,所以手上那些綠色的一元常常是髒兮兮軟塌塌的,時間久了還容易和舊的十元混淆。曾經在湖南問過當地人,為何不喜歡硬幣,回答說太重,容易掉......至今我不能理解。濰坊的公交車已經實現GPS導航自動報站系統的覆蓋,濰坊的車不多,但足夠跑遍全程,還有一輛環城的16路。車上乘客很少,但車絕不少,不會讓人久等。威海的公交線路更多,但一個缺點是站名多以企業名而非路名命名--可能公交公司會有這方面的收入。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大企業還算穩定,小企業或許已經改朝換代。於是常常出現報的站名和路邊指示牌甚至車上的路線圖不符,讓人雲裡霧裡。而到了青島,無論外地客還是當地人都說青島的公交四通八達,看看地圖也有上百條之多線路。只是這些城市共同的問題是公交末班車太早結束,青島10點已經沒什麼公交在運營了,威海是八點左右,濰坊有些車七點不到就停開了,這讓想一次玩盡興的游客以及習慣夜生活的游客均很沮喪。那麼剩余的選擇只有出租車了,幾個城市的起步價在5-7元不等。只不過當我們打算四五點去看日出的時候,都沒有把握能在清晨的街道上看到出租車的身影。威海的路燈很人性化,燈柱上除朝馬路的一邊頂端安裝路燈以外,在朝人行道的內側,離路面幾米的地方還有人行道路燈,省去了材料、多出了地面空間,很值得借鑒。馬路像濰坊和威海這種新型的城市,會讓人感嘆於其馬路的寬闊和整潔,馬路多為雙向八車道,中間有綠化帶隔離。人行道基本上都鋪有彩色地磚,這就是在一張白紙上畫畫的優勢了。通訊火車一路南上,途徑許多城市都能收到中國聯通和移動發來的歡迎短信,附帶了對城市幾個詞的簡介,很有特色,至今不舍得刪,有些氣像台發來天氣預報很實用。收錄幾條可愛的短信提示:-最實用的提示:“江蘇聯通歡迎您,溫馨提示:出門在外,給家人打個電話。”-最扼要的介紹-“尊敬的用戶:歡迎您來到人傑地靈之地-安徽。”-最詳盡的說明-“歡迎來到山東省淄博市,這裡是齊國故都,這裡有蒲松齡故居,這裡是絲路旱碼頭,這裡有古老的大染坊,這裡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這裡有熱情好客的淄博人!”-最工整的對句-“濟寧:今夜到明天,晴到多雲,15到30度。艷陽高照暖風吹,天干物燥多喝水。”-最簡單的知識-“今夜到明天,晴...明日立夏,意為春季結束,夏季開始,氣溫將顯著增高,雷雨增多。”-最樸素的妙語-“煙台今天多雲間陰,有陣雨或雷陣雨...陰晴平常事,風雨自然景,電波傳短信,都是關懷情。”山東各地打國內長途,費用在每分鐘0.2-0.3元之間,現在習慣出門打公用電話了,手機打長途相對昂貴得多。人語言書上攻略寫著說山東人說普通話,溝通沒問題,其實並非如此。東北人說的才是普通話,山東話其實很難懂,其實他們只是在四聲上有他們不同的發音,但組合在一起,又速度很快,一句話就把人給搞暈了。有一次在威海的榮成吃飯,飯畢老板娘問我:“鹹不鹹?”但她發的是第一聲,我聽成“鮮不鮮?”我猛點頭,她很詫異,我看她的表情以為自己聽錯了,於是她又重復,我聽還是“鮮”,兩個人像外國人一樣比劃,暈的很。在我聽來,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基本上當地人的話都比較難懂,所以如果要問路,盡量問年輕人,他們的普通話比較標准。大多數人都很熱情,對於外地人的求助都盡力相助。不過他們不像北京人那麼愛侃,一般問什麼答什麼,不會主動延伸內容。老大是那種出門喜歡和各地群眾交流的驢子,坐在車上特別喜歡和四周的乘客瞎掰,如果他和人家搭訕了,倒不會遇到冷場,無論中年的大嬸還是年輕的姑娘,都會落落大方地和他交流路線和當地風土人情,路途長,聊得HIGH了,最後還互相留下手機號碼,歡迎人家來自己家鄉玩--很好笑的,素不相識的路途緣分,再見是猴年馬月的事了。山東人話不多,但很爽快,有一次清晨攔出租去汽車站,坐上車習慣性想等司機問乘客去哪兒,或者問客人從哪兒來,玩些什麼,給點建議什麼的。結果那個山東大哥硬是一聲不吭,車還是篤悠悠的速度,有一段路面是正在修的。老大忍不住說,這段路真糟呀,我們要趕汽車呢。司機大哥一聽,油門一踩,馬上風馳電掣,直到目的地,除解釋要付一元燃油費,仍一句閑話都無,徹底佩服。城市裡坐車基本上都很空,所以基本上沒有擠車、搶座位的現像,可以說文明也是要有條件的。在公交車上看到幾個人為一個抱小孩的讓座,感覺這是個很文明的城市。做生意的山東人也很直爽,不彎彎腸子,可以提供什麼服務都事先說好,不缺斤少兩,也不吹噓誇大。臨走前在菜場買了一些黃瓜、西紅柿和熟菜,每次跟人說是要帶上火車希望裝牢固一點的袋子,他們都二話不說套上二個以上的袋子。穿著去之前就得知,威海、青島都有自己的韓國城服裝批發市場,價廉物美,到了那裡為了風景也沒去瘋狂采購。不過從大街小巷的年輕人穿著上可見一斑,彩條衫,小披肩,魚網襪,泡泡裙,娃娃頭鞋......不過令人失望的是,無論色彩還是樣式,都仿佛缺少一點起碼的審美觀。綠色和紫色一起,長袖和超短裙一道,或者大像腿上綁著半截黑色網眼襪,都令人嘆息暴殄天物。年紀大的群體也比較喜歡時髦,可常常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缺點,要不穿緊身衣凸顯了水桶腰,要不穿橫條衫誇大了自己橫向的身材......還有一部分群體不修邊幅,不說也罷。住宿在網上看到許多文章痛訴長假之弊,說吃不好,玩不好,睡不好,物價飛漲。現在交通方面只要能買到票,價格是不上揚的,門票是規定好淡季和旺季價格的,此外就剩下住宿了。酒店業是靠旅游業過活的,平時價格再低無人問津,也得容許人家在節日裡漲價吧。不過驢子的觀念向來是吃苦耐來的,從來不去望一眼那些豪華賓館酒店。此次出游,省錢也就省在住宿上。在黃金周,如果要住酒店,三四星級的即使有錢也未必能入住,。然而出去玩大多時間在外頭,早上四點半起床,晚上十點不到不回去,在賓館所逗留的時間不超過八小時,不就是洗個澡,睡個覺麼,圖他點熱水和一床干淨的席夢思,一個晚上幾百大洋,值麼?其實現在旅游業發達了,找住宿真不是件難事,在山東的各地火車站、汽車站附近,星羅密布的是旅館招待所。話說回來,山東的家庭旅社、私人招待所和旅館條件真不咋的,許多沒有獨立衛生間的也稱為標准間,最後在青島一家旅館的標准間有了洗浴設施,只是在廁所上方安一個花灑,回去晚了老板娘說沒水了,還是得去公用洗浴房解決。商業去城市旅游,本以為不用擔心生活用品的采購。不過山東的旅游業使旅館業發達了,其他卻沒有跟上。習慣於每天晚上去超市買第二天早飯喝的牛奶,卻總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偶爾有個頭疼腦熱的要尋找藥房,也是不知所蹤。這點十分讓人沮喪。值得贊揚的是景區的冷飲攤買冷飲並不漲價。不知是否國定假日的緣故,除了較大的商場以及和旅游業有關的商店,這些城市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店家在那幾天是以卷簾門面客的,每當走到那些灰灰的門口,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蕭條感。如果在旅途中沒有帶足替換衣服,不用擔心。同樣品牌的專賣店在中小城市的價格比大城市要便宜,濰坊的真維斯裡面有幾條八十幾元的長褲很是漂亮,而青島的阿迪達斯和耐克中的商品都在打折,一個大大的ADIDAS旅行拎包才189,好多商品絕對驚喜價。(感覺在做廣告)飲食

總結山東的食物,就那麼幾個關鍵字:海鮮、水餃、韓國餐館在每個城市都依然有著肯爺爺和麥叔叔熟悉的身影。當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是要尋找它特有的味道的,海鮮和北方菜是在山東就餐的首選。那些大蔥呀蒜苗呀韭菜呀吃起來衝得腦門直發麻,有些醋拌的、芥末拌的涼菜也別有滋味。看明白了吧,這些都是對身體十分有益的佐料,基本上在那裡不用碰豬肉雞肉鴨肉,海鮮量不多卻容易吃飽。關鍵是吃個新鮮,比如在南方很普通的瀨尿蝦,山東人稱蝦爬,五月到了產籽季節,撥開雌性蝦爬,從頭到尾一條紅色的籽,肉味鮮美,籽味香濃。還有扇貝、毛蚶、蛤蠣等等......水餃是北方特色,但其實水餃並不如餛飩好吃,因為餃子皮厚,沒味兒。打發飽肚子倒是很有效率。山東的水果也是品種繁多,好多叫不上名兒,值得一提的是草莓攤特別多,個大飽滿,顏色鮮艷,令人饞涎欲滴。



(濰坊風箏廣場)



(蓬萊長島)



(饕餮海鮮)



(威海九龍公園)



(青島基督教堂)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